---------------------------------------------------------------------------------------------------
---------------------------------------------------------------------------------------------------
目 录
第一篇:我的家庭生活
1马家的儿媳妇
2干家务活从来没有过怨言
3小时候的记忆
4做好了人,你就什么都有了
5老人教“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6孩子知道心疼妈妈
7从小要知道勤俭、有规矩
8儿子和女儿不用我操心
9小姑和媳妇
10弟妹
第二篇:人要再不向善,这个社会就要完了
1好书推广不出去
2接触到学堂义工
3老伴儿、孩子都支持我
4大家喜欢听家庭伦理的内容
5这几个老太太能解决什么
6亲戚的小孩儿
7宽宽的故事
8都是大人的问题
第三篇:公园晨读的经验
1互相鼓励
2先学习一些大家容易接受的内容
3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4发展新义工
5张玉华和李小燕
6做事必须认真做好了
7自己加强学习
8义工都是为社会
---------------------------------------------------------------------------------------------------
正文
1马家的儿媳妇
我结婚的时候,轰动了我们一个大院。
那时候是里外院,早晨起来我都要去公公婆婆那里问早。刚开始他们都不理解,早晨我到他们屋里问“爸爸早”、“妈妈早”,他们听了都愣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没事,就是给他们问早。他们家过去不这样,后来我就跟我老头儿说,以后早晨见了爸妈要问好,这是礼貌,上班时一定要先给爸妈说一声,下班回来不要先回咱们这屋,先去爸妈那儿告诉他们一声后再回咱们这屋来。然后他弟弟妹妹都跟着这么做,然后我们院里都知道,我们是前院,刚进门我就喊,“爸我来了”,“妈我来了”,整个院里全知道了,院里邻居还说,你看马家的儿媳妇回来了。(笑)慢慢在整个院里都有影响。(王雷生:我突然想起了我们家那面的一句俗语——“娶一个好媳妇能兴三代,娶一个坏媳妇能败三代”。)
2干家务活从来没有过怨言
回家后我就拿个大盆洗衣服,公公婆婆的衣服都拿来,公公就赶快把他自己的贴身衣服拿出来,我说没事,我来洗吧。小叔子、小姑子、公公、婆婆的衣服都洗,现在就落了个腰疼病。(笑)
你看我这样,但我从来没有过怨言,没有过为这样的事生气。“你瞧她干这么多活儿,从来没有怨言”,我觉得你到了这个家,你就是这个家的人,我在我们娘家就很少干活儿,我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两个弟弟,我妈不怎么让我干活儿,我刚要干活儿,我妈就让我姐姐干,到了婆婆家,我没有觉得我很委屈,我进门我就干活儿,不像城里的人,我老头儿他们家是通州县农村的,就现在我照顾我老头儿,什么都不让他动,水果给他削好了,给他放那儿,饭做好了,洗衣服。有人说,“哎哟,我伺候我们家老头儿,都烦死了”,我说我没有。
3小时候的记忆
我们孩子说,没有你不认识的人。我认识我们那儿修鞋的、卖菜的、收废品的。人家有事儿,“哎哟,你怎么感冒了,等着啊”,在城里我们那时候住五楼,跑回去给人家拿药。出门在外不容易!为什么?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家很困难,八个孩子,爸爸一个人工作,就是靠卖菜,每天早上数好了钱去卖菜,卖完菜以后回家把钱往地下一倒,我们就开始数数数。说今天一共拿出来二十块钱是本钱,然后再拿出来几毛钱,我妈说:“秀梅,拿这两毛钱给旁边的大妈去,他们家今天还没有棒子面呢”。在我们家还没有买的情况下,她没让我们买,先给人家送过去。这在我记忆里特别深。
4做好了人,你就什么都有了
有时候回家里,孩子说,妈,家里有药吗?我说干嘛呀?我儿子开眼镜店。他说我一个职员有病了。上次有一个小孩儿,刚从四川来,那个嘴肿的呀!我说孩子怎么了?刚来北京不适应。我说你这是火,等着啊,上五楼,拿了两盒去火药,我告诉他怎么吃。第三天我碰到他问他感觉怎么样了?他说谢谢阿姨,好了好了,但是我不认识您呢。我说没有什么认识不认识的,觉得自己帮人特别愉快!就是这些小事儿做完以后感觉特别高兴。做好了人,你就什么都有了。
5老人教“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你比如说,《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东西,我们没有学过,上学时没学过,但是家里就是这么教的。像《弟子规》里有“勿箕踞”,“勿摇髀”,我母亲没文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老人都是这么教的。这种教育就是一代传一代,但传到今天就不行啦(笑)。
我们家,我老头儿跟他妹妹差二十四岁,我们家的教育跟他们家就是不一样。妹妹家的孩子就惯的不行,我们的孩子,不是说夸,过去我受的是这种教育,所以我也这么教我的孩子,但是妹妹教育孩子就惯着。
6孩子知道心疼妈妈
那时候我们生活也困难,一个闺女,一个儿子,我们老两口。
我就给我们孩子说:“咱家五个苹果,剩下谁吃啊?”俩孩子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说话。
我说:“我告诉你们,是妈妈的。不是你们俩任何一个的。妈妈要工作,要给你们挣钱、做饭、洗衣服,要教育你们供你们上学,所以是妈妈的。一个(苹果)是谁的?也是妈妈的,没你们的份儿。”就是这种教育。
冬天洗衣服,我分成三盆,背心裤衩,我儿子(洗),儿子小,秋衣秋裤我闺女的,外面大衣服是我老头的,“去!一人给我投三遍。”
街坊邻居都说:“你们干嘛呢?”
我说:“我让他们知道我有多辛苦。我也上了一个礼拜班了,我还要给你们做饭洗衣服,还有缝缝补补,我要他们知道我的辛苦。”
让他们洗完三遍,我儿子七岁,大冬天,小手指头冻得像胡萝卜似的。我就站在旁边。
别人问:“你不心疼?”
我说:“谁心疼我了?我让他们知道以后,他们就会体谅我。”他们都洗完以后,我也知道他们都洗不干净,我再投一遍。
他们说:“那你干吗呢?”
我说:“我就让他们知道,没有别的。”
街坊邻居接受不了我让他们洗衣服,就说我狠。我说我狠不狠他们自己以后会知道。现在跟孩子们谈起这些事,他们就乐。他们说我妈狠着呢。(笑)
孩子七岁的时候,衣服扣子掉了,我说自己缝,缝的那扣子歪七扭八的,缝上了明天穿着上学。等他们睡着了,我再重新缝。这个过程很重要。
7从小要知道勤俭、有规矩
以前我们家很困难,(给孩子)买校服我都买不起,买不起也不能对不起孩子,到早市买便宜的布料,给孩子做一个,那时候我都是做衣服。其实,我就是通过家庭生活中的具体琐事教育孩子要知道勤俭,有规矩等等。
我的孩子出去,我很放心。什么洗衣做饭,这个那个,自己来,我非常放心。我从来不管他们。
我们平时称呼比较随和,他们喊我老顾,但做起事来,没有不尊敬、不孝敬的。 我们家有什么事儿吧也是很民主,一起讨论,一起说,最后是父母做一个决断了。现在他们做事都是先给我们打电话,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很尊重父母。
8儿子和女儿不用我操心
我在城里有两套房子,我分一套,我老头儿分一套。后来有一个机会,说天通苑可以买房,当机立断我就买房。决定买房的时候,当时是女儿来了,人家要身份证,就写了女儿的名字,但是要真正买的时候,我女儿说了:“妈,写我弟弟的名字。”
我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你是怎么想的?”
她说:“我跟弟弟绝对没问题。但是多了一个媳妇,一个儿媳妇,这就是一个事儿,问‘为什么不写儿子的名字,你怎么写姐姐的名字呢’。”
我说:“我相信你们俩不会因为争财产闹翻。”
她说:“妈你放心,我们不会因为财产打架的。”
有一段儿时间,我儿子没有工作,他们都不告诉我,因为我们两个楼离得很近,我儿子每天早上走,我以为他上班去了,其实他上他姐姐那里去了。他姐姐就照顾他两个月,管他吃,管他住。为了不让我担心!有时候弟弟缺什么钱了,我说你要钱不要,他不好意思,我就给闺女说,你给你弟弟些钱,她说我已经给他钱了。就是说他们俩不用我操心,自己解决,相处很和谐。
我们平时处理很多小事儿的时候都是很公平的。我儿子三十八了,还没结婚呢,最近交一朋友,我说我告诉你啊,有姐姐的就有你们的,我从来不偏心,只要咱家庭和谐,怎么着都行。我儿子原来交一朋友,看着也不错,我老头儿病了呢,她一次也没有看过,我估计我儿子让她去她不去,后来我儿子跟她吹了。后来我和他爸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孝敬的人能进咱家吗?我儿子就这标准。只要我们一块儿出去,今天跟妈一块儿出去,买什么就赶快买,不买白不买。(笑)
王凤仪老先生讲的很多实例多好,现在自己学着就有很大改变,原来我脾气急,老头儿一说什么,我脾气就上来了,不顺我心的我就嚷嚷起来了,现在我能把自己的火气给压下来。就是说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忍让一些,这些基本上都能做到。
我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现在一些孩子为了要房子,把父母逼得没地方住。天通苑这面有很多,父母在东北把房子卖了,把钱给儿子在这面买房子。买了房子,把孩子也看大了,然后让父母走人,这老头儿老太太坐院儿里哭,没地方住。
9小姑和媳妇
人家常说:“小姑嫌,小姑嫌”,小姑子很厉害的。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哥哥在西藏,我嫂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北京。我妈说:“我给你带了两个立柱,你们搭防震棚吧。“
我说:“妈我不要,你给嫂子,她也带两个孩子,我哥哥在西藏,我说你给了我,嫂子给哥哥一写信,说妈妈把防震棚的材料全给了我了,二哥会什么心情?他多不放心啊。你全给嫂子,让她拿走,她会很高兴,给二哥一写信,二哥也就会踏实工作。”我就没想着要从我妈那里多得到些什么。
我嫂子怀孕,我就给我妈说:“你多给嫂子做好吃的,她是媳妇,她不好意思说,我哥又不在她身边,你要像对我一样对她。”
反过来说我的小姑子,她比我小二十四岁,我结婚时,她才三岁,比我姑娘大五岁,就跟我的孩子一样长大的,她对我们俩口子非常亲,现在我们老太太跟着她过。
我老跟我老头儿说:“你妹妹和妹夫受了很多累,按道理来讲,应该跟咱们,对吧?我几次接她来,她不来。老太太本身是心疼女儿,她不来那是她的事儿,但是逢年过节,能去我就去。”
以前在城里的时候,每个礼拜我都过去。一到礼拜五,卖菜的都知道,说“阿姨,明天我给你进西红柿啊”,一买就是几十斤,都知道。我老说,以心比心,所以我小姑子对我也非常好。
我儿子有时候就说:“哎哟,花多钱呀,你每次去看老太太都花一百多块钱。”
我说:“咱少受多少累啊,少操多少心啊,人不能没良心呀。要是在你这儿,伺候一个老太太得费多少心呀。”
每次老太太见人都说,我儿媳妇又给我买这个那个啦。有时候她闺女想不到的没有给她买,我给她买了。她就跟人家街坊说,哎,还是这老媳妇,呵呵,老媳妇,老媳妇懂这个。(笑)只要你对她有一点儿好,她就给街坊说。这衣服这么好,谁给的?媳妇给做的。闺女做的她不说。
10弟妹
我们娘家那面,我们兄弟姐妹特别团结。我爸爸妈妈去世以后,我大弟弟条件特别好,每年春节三十多人都是聚在他们家,七几年那会儿,就是在家做,要买很多东西。后来八几年就开始自助,也是要买很多东西。到八几年后半期就是带我们出去玩。
人家都说你们家多团结,我说:“我们家团结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我弟妹好,我弟弟挣钱再多,我弟妹一绷脸,我们谁也享受不到。”我们家两个弟妹都特别好,我弟弟挣了钱,我弟妹从来没有抠过门儿。
大家在外面吃好的喝好的,然后去采摘,弟妹结帐。从来我都要跟在旁边,我要当着外人说几句,“好儿子不如好媳妇”,哎哟,这一点(可是)很关键。我弟妹一绷脸,我弟弟就不敢花这个钱。而且我弟弟呢,每次都是让我弟妹去结帐,把卡给她,让她去结,我弟弟也是很给她面子,我弟弟说:“我的财权都在我媳妇那儿呢。”我就跟大伙儿说:“大家都要感谢弟妹!”
后来我们家组成了组委会,我是组委会主任。组委会主任要讲话呀,我就说:“先感谢弟妹!”弟妹就说:“不是我的钱,不是我的钱。”我说:“只有你点头,财权在你那呢。”(笑)我们家非常和谐。
1好书推广不出去
我从2005年就开始接触《弟子规》,是人家送我一本蔡礼旭老师讲的那个《弟子规》,他讲的很好,而且他自己受益特别深。那时候我还在上班,做财务工作。我本身是学佛的,咱们都讲善,讲孝,佛教也是要改变这个社会,要和谐。我看到社会上这些(不好的)现象吧,打心里感觉到厌恶,人要再不向善,这个社会就要完了,将来子孙万代,后果不堪设想。
那时候我就跟大家、不错的朋友介绍这个《弟子规》。有的人(把书)拿回去,过两天就说:“我太忙,我没功夫看,还给你吧。”我说:“好好~~谢谢!”有的人呢(说):“哎哟,太好了。还有(书)吗?”,我说:“没有,我呀,只能让您看,如果您要想学呢就把后面的《弟子规》内容给复印下来,因为有些字我自己也读不好,我现在正在找老师。”
就这么着,你看这七八年的时间了吧,就推广不出去,但是我就觉得这本书太好啦。就应该从这儿教育子女,教育后一代。
等我退休以后,05年搬(天通苑)这里来,楼上上下净是带小孩儿的。看见文化素质比较高的,我就说:“嗨,我借你一本书,蔡礼旭讲的《弟子规》,你看看是不是可以学一学?”她说:“谢谢阿姨,谢谢阿姨”我说:“你看完了,你再给我,我就这一本,我还得宣传。”
过一段时间,我问:“(书)你看的怎么样?”
“哎哟,真的没时间,太忙了。”
我说:“那你(把书)给我”
就是这样儿,不过有几个就看了。之后,我就(把这事儿)扔在一边了。推广不出去,很难,很难!
2接触到学堂义工
09年3月底,我早晨起来锻炼,碰到宋老师(学堂义工宋文华)。
她说:“嗨,大姐,找你有点事。”
我说:“什么事啊?”
她说:“健身晨读您知道吗?”
我说:“不知道。”
她说:“我给您简单介绍一下,有一个一耽学堂,现在推广国学。”
我说:“国学是什么呀?我理解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什么的。”
她说:“对,《三字经》呀,《百家姓》呀。”
我说:“《弟子规》在内吗?”
她说:“有。”
我当时特别兴奋呀。我说:“先学什么呀?”
她说:“先学《三字经》。”
我说:“我有个想法,我建议先学《弟子规》。因为这本书我看了很长时间了,我觉得这本书教育孩子太必要了,无论你学佛,还是学其他什么的,首先要从学做人做起,《弟子规》是最初步的一个。”
她说:“那行,但是我没有带《弟子规》篇子,我带书了,那个《正蒙初编》里有”。
我说:“你呀,先给大家伙儿念一段儿,稍微解释一下,让大家接触一下,先不提国学什么的,咱们就说《弟子规》,也是健身,也是晨读。”
当时(她)就给大家读了一段儿,读完以后,大家觉得不错。
我说:“下礼拜五,咱们参加,发篇子。”
要了一百张篇子。当时,锻炼完了,有一百多人。那个要篇子的人,踊跃哦,特兴奋,到一读的时候,剩十几个,(笑)我(心里)一下就凉了,我感觉,这么多年,很难,很难!
3老伴儿、孩子都支持我
其实刚开始宋老师找我的时候我也有想法,老头儿同意不同意呀,你那里拍手(锻炼)就一个钟头了,你还读书?回家我就跟他一说,他说这是好事儿啊,他问什么时间呀?我说每个礼拜五,后来我就跟他说这个《弟子规》,他说那你为什么不每天(都读)呀?我说每天我觉得有点困难,我这里问题倒不大,其他人估计召集不来。说好每周五,就是延长些也没关系。我老伴儿、孩子都支持我。我们老头儿他原来是教语文的,有时候我不太懂的时候就问他,他有的也不敢讲了,我就自个儿查字典去了。
4大家喜欢听家庭伦理的内容
《弟子规》这个东西容易理解,要是《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他们觉得读着没意思,这个还能结合到实际。这个时候,正好是宋老师给我带了一本书,王善人的书,家庭伦理那个特别好!
第二次,再读《弟子规》,到读完以后,我说耽误大家五分钟时间,我给大家念一段王善人(的书),我就念了一段儿婆媳关系。这个最接近大家生活。(大家说)哎哟,真好,真好!当时就有很多人就要买,买了之后,大家伙儿就看。这是一开始的时候。
然后,我们就是读《弟子规》按照宋老师布置的,读《弟子规》。读完《弟子规》,读《三字经》,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到十一月中旬结束,这段儿时间《弟子规》读完讲完,开始读《三字经》,读完以后,就讲一遍。这基本上时间就到了,就放下了。
今年开始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事儿,人是越来越少,就是有七八个人愿意读,读《三字经》的时候就由十几个人变成七八个人了,他们就觉得都是些历史性的什么的,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后来休息这冬天我就开始琢磨,这任务挺重,天通苑几十万人,家庭矛盾的特别多,怎么去解决呢?今年一开始呢,我就改变策略了。我说反过来,大家还把《弟子规》拿来,咱们读《弟子规》,读一段儿,学一段儿,读一段儿,讲一段儿,读一段儿,结合大家实际谈一谈。这么多人,回去都是忙着看孙子去,他们就意识不到你的孙子应该怎么教育,子女家庭怎么和睦。
我给大家读那个《家庭伦理讲演录》,大家就非常爱听,其实这个也是讲家庭向善呀,家庭和谐呀。现在我主要的想法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从我身边做起,我要是有条件的话我就想到居委会当心理医生去。(笑)我觉得我处理家庭问题(很有办法),可能跟家庭环境和接触的人有关系。
5这几个老太太能解决什么
第二次来(读书),旁边就有一个老太太来嘚啵了,说:“哼,我搞了一辈子的教育,几十年了,这问题国家就没有解决,就凭你们几个老太太能解决了么?”她跟另外一个人说,那人后来告诉我的,我当时知道了也没说话,我就想,这是个问题,我这回先不理你,我回去好好想想怎么说这事儿(笑)。
下一次读,一开始,我说:“今天咱们还学《弟子规》,《弟子规》是要求我们从做人做起,现在不是小孩儿,年轻人都要学这个,咱们都知道怎么说话呀,礼貌呀,咱们都明白,咱们基本上都做得到,是吧?咱们四五十年代的都做得到。”
就有人说了:“就咱们这几个老太太能解决什么问题呀?”
我说:“咱们不要求高,咱们也没有那么大能力,靠的是,大家学好了,先解决一个小家,咱们这儿二十几个人就能解决二十家庭的问题,也可能牵涉到子女,也可能三五十户,靠咱们先把家庭和谐了。”
人家就要问:“你这家庭怎么和谐的呀?”
我说:“我们从学《弟子规》以后,就有感触,我们家庭婆媳关系好了,子女关系好了,孙子也懂礼貌了,咱们做到这一点就很有成效。我没要求咱们大家把全天通苑都带起来,咱们力量是小,咱们先解决小家,先解决咱们这些人的问题,它自然就会影响,哎,你看他们家怎么这么和谐?婆媳以前老打架,现在不打了,怎么回事儿啊,问问你,你就推广一家是一家,这样慢慢、慢慢,家庭和谐,社会也会和谐起来,整个国家就会好起来。我说咱们都愿意看韩剧,新加坡的,香港的,为什么?中国的礼仪都在人家那里传承着,非常典型的传承。”
还有一次,一个老先生说:“学这个管什么呀?瞎掰!”
我说:“老先生别这么说,咱们呀,活到老学到老,您家有孙子的话,我希望您看看这本书,我给您一篇子,您愿意看您就看看,您不愿意看您就放在一边儿。”
而且从那次开始,只要有人走过来驻足,伸脖子过来看,我都会给他们一篇子。
有人就说:“他不学你别给。”
我说:“这是一个宣传,咱们宣传有一个过程,是吧?你给他(篇子),他回去看一眼,他觉得好他自然就来,是吧?他不来,他自己在家看看,孩子拿起来看看,媳妇、闺女拿起来看,她都有感受。”现在的年轻人他就觉得,没时间学这个,甭弄这事儿,我工作还忙不过来呢。但是你没想你的子女现在是什么(样)。
6亲戚的小孩儿
我家一亲戚的小孩儿,上六年级,背《弟子规》,背得溜溜的。我说:“你别给我背,学生背这个跟玩似的,大舅妈都会背。”(其实我就会背一半)。有一天我去他家,他姥姥、我、他,我把饭做好了,我这儿正盛饭的时候,刚盛完一碗饭,等我盛完第二碗的时候,他已经坐下了。
我说:“小宝儿你站起来,你给我背一下《弟子规》,或饮食,或坐走,后面是什么?”
他说:“长者先,幼者后”,他一边说,一边身子往后退,他站起来啦。
我说:“你背的溜溜的,为什么不做呀?你给我说一下这句话是怎么回事?”
他说:“应该先叫大人吃,然后才能自己吃呢。”
我说:“你今天是怎么做的?”原来他们都是孩子先吃饭,觉得这是理所应该的。
我说:“你学了之后就应该做,是不是?现在应该怎么着?”
他说:“姥姥吃饭啦。”他姥姥坐下啦,他还在桌子旁边站着。
我说:“你坐下吧。”
他说:“大舅妈你先坐我才能坐。”
我说:“哎哟,好孩子!以后是要这样,是吧?”
但是我走以后他怎么着我不知道,我去(他家),他肯定是最后一个上桌子,就是说,实际上他知道,因为父母惯着。所以说为什么咱们(大人)要学,现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背,背的棒着呢,但是你背完,等着(到了)吃饭时,(喊着)孙子快来快来,大鸡腿儿你先吃,你还是这么教育的,你没有按照《弟子规》去教育孩子。你要学会了以后,哪怕有一句你贯彻到生活中去,孩子都会很尊重你,我现在就是这个理念。
7宽宽的故事
我们邻居有一个孩子,特好的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叫宽宽。我碰到她就跟她讲,我说“宽宽,奶奶问你一个问题”,她爷爷奶奶也在身边,我说“你家买了一个大西瓜,切完以后第一块儿应该给谁吃啊?”这孩子特精,她看着我不说话。
“先给爷爷吃,对吗?”
“知道,先给爷爷吃。”
“第二块儿给谁吃啊?”她马上就说了给奶奶。
“再一块儿呢?”
“爸爸。”
“再一块?”
“妈妈。”
“还剩一块儿是谁的呀?”
“宽宽的。”
哎哟,我就鼓着掌夸她好孩子。在这个时候你要告诉她,你不要让她自己判断去说,我不让她说出来第一个给谁,在她想的时候我就告诉她给爷爷,这是一个方法问题。你要等她说了先给宽宽后,然后在矫正的过程中,那就伤了她的自尊心。我说第一块儿给谁呀?她看着你,我就引导她,是不是给爷爷啊?她就知道应该先给爷爷。你要及时引导,等她说了给宽宽后,你说不对,她自尊心马上就没有了。孩子现在自尊心很强,你要先入进去了,也不伤她的自尊。回家就跟她妈妈说,奶奶今天说啦,切西瓜先给谁。她妈妈就问她先给谁啊?先给爷爷,然后就按照那个顺序说。
有时候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就把孩子的自尊心给拍下去了,你必须听妈妈的!你先引导她,然后再让她自己说出来。有时候家庭教育很有意思,很奥妙!
8都是大人的问题
我今天还跟大家说,到九月份中旬以前,大家还这样拿《弟子规》来讨论,结合你家庭的情况。你叫孩子,孩子不动,孩子叫爷爷,爷爷跟孙子似的跑过来了,对不对?你喊孙子出来,连理都不理你,你说现在的初中生哪个给爷爷奶奶倒碗水啊?没有啊,是不是?
昨天电视上演了,一妈妈给上大学女儿准备东西。她妈说:“我每天早晨起来早点做好,我叫她,(她)穿完衣裳,我把牙刷给她挤好牙膏,刷牙水给她弄好了,她这次到辽宁去学习,你说我能放心么?”你说这赖谁呀?孩子不成才赖谁呀?还是大人的问题。
所以我说,不光要年轻人学,你中老年人也要学,是不是?我倒不是说夸,我们家就是这种教育,我们起床不用你大人叫。哥哥姐姐看见谁叫谁。吃完饭忙着上学,(说)爸爸妈妈我吃饱了,我走啦。进门第一件事,不管爸爸在哪,妈妈在哪,要叫到。睡觉前,爸爸妈妈我睡觉了。就是这些。到现在我的孩子一进门,(会说)妈我回来了,我爸呢?我说在厕所呢。他就说,爸我来了。虽然仅是一句话,他把父母都放在心上了。
我们做好了,把孩子教育好了,社会马上就会和谐。孩子不犯浑,犯罪率就低了。就是要落到每个家庭,但是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二十几个人,一定要坚持,大家每礼拜五一定都要来,耽误大家半小时的时间,从学习《弟子规》开始,要让他认识到学习这个的优越性在哪。
1互相鼓励
就天通苑这边,就剩六七个人的时候,我灰心过。不说学堂给不给任务,就是说能有这个机会,能有人给资料,能学习,咱们去学习,是吧,多好的机会,怎么就没人学呀!就着急,我就想要不就算了吧。后来宋老师也病了。正说要算了呢,又派来个吴老师来了,吴老师这人,你别看她文化不高,但是她特别执著,特别热情,她的精神鼓励了我。坚持!所以我跟李老师说,就是剩两个人咱们也坚持,三个人,四个人咱们都坚持,看它到什么时候,这就过来了。
2先学习一些大家容易接受的内容
我们改变策略,从最简单的,最接触人心的东西学起,让他们学的有兴趣了,咱们再往深里学。学堂一开会,看其他点儿做的很好,那时候是真的着急。但这一点在我心里面没有障碍,只要有人,我就坚持,我就挂这旗帜,我就读。家人也很支持。
你看《三字经》我们以前学了,它里面有很多历史故事,当然我都查资料给大家说了,但是他们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其实,你学了《三字经》、《千字文》,天文地理包罗万象,但是他们学不下去,是吧?
因为现在他们都愿意解决家庭问题、解决子女问题,孩子逆反呀、跟你争财产呀、不好好工作啦……现在的孩子,今天我不高兴了,我换一工作,“居有常,业无变“,是不是,你工作不能老变动,你越变动,家里老是提心吊胆,你要执著的完成一项工作,多有成就感。
总的来说,先学习一些大家容易接受的内容,结合身边实际,进行讲解。然后再慢慢往深里学。下一步打算学习《名贤集》。
3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就做,我不喜欢写。逄干事几次让我写,他说你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像你的方法什么的,你都写一写。我就跟逄干事说,你让我怎么做都行,付出多少都行,但是你让我写总结,我真是不愿意写,不是说不支持这个工作,我觉得写什么呀,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觉得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怎么都写在总结里面呀。我从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工作总结从来就是几句话。我就老是这种概念。
其实有很多地方比我们这儿做的好,我们这里就是环境不同,所以我的方法也不同,也没什么值得推广的。有一个老头儿过来读后就觉得惭愧,他特别热情,每周五都过来,就是专门为了读书。我会结合家庭情况、社会情况去讨论,这样大家才能进一步的去领会这个东西,才觉得越学越有趣。
4发展新义工
(晨读培养骨干)这个一开始我也着急,后来在拍手操的过程当中我就找人,首先一个先得看面相,(笑)有文化素质没有,我首先让他带拍手操,看他有没有这个组织能力,然后再问他过去是做什么的,他说过去是做老师的,然后再跟他商量,这个晨读呢,就是你带读,我看你文化水平还比较高,先往上走一走。(笑)老师有讲课的经验,我说我又没当过老师,你带着大家读一读,然后呢,我给你书,有资料,就是我从寺庙里找来的书,然后给大家,回去备备课去,然后再结合实际讲一讲。
然后,我们也有一个邻居也特别热情,她说:“我就爱读书。你给我看过《弟子规》后我觉得特别好,咱们从那里学起。”光去年就发展了三个新义工。
5张玉华和李小燕
有一个(张玉华),文化水平虽然低,但她又有积极性,特别热情。她说:“你要是有去学堂拿资料、卖力气的事儿,你找我。”上次从东直门一个寺庙里,拿了六十本过来,74岁的一个老太太,六十本书多沉啊,最热那两天。我特别感动。
就是说很多人都愿意做义工,而且都是热情,积极支持这件事,觉得这件事儿特别好。
今年我这不准备去城里住嘛,好不容易有这个氛围了,要是失去怎么办呀。他们说你走了不行,后来找了一个(李小燕),她特别爱学习,我说那正好,以后学堂有学习活动什么的,你去参加。有些资料你拿回来看一看,跟张老师一块儿俩人把这事给坚持下来,剩三五个人咱们也坚持下来,我能来的话,我经常过来,跟大家一起读一读。
6做事必须认真做好了
有时候也很困难,你看我拿的这本书,从寺庙里拿来的,但是有很多的错字。你说这书,我发不发?要发的话我就要一本一本的改。我改了二十本,发给大家,要不大家一起念就有问题了。标点符号错的很多,我就不改了。剩下的四十本,等我改完了再发给大家。我觉得你要宣传这些,你必须认真做好了。咱们学堂的那个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我留了一份学堂送我的那本,我永远留着的,我觉得那是最好的一个版本。
7自己加强学习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到处都有,天通苑就这样。在这儿读书的时候有的人比咱还能,咱不是能人,谁学得好希望下个礼拜跟大家一起学。我真是一边学,一边给大家说,我得找很多资料,真的,这迫使我也进步了。原来我看一遍就完,明白大概意思,但里面的很多东西我没弄懂。要是这一讲的话,我星期二、星期三就得看书,我老头儿说,呵,努力学习了啊!(笑)我说那怎么办?将来给人家讲错了怎么办,咱不能误人子弟,也不能误了自己,自己也加强学习了,这倒是个好事。对我来说这个受益匪浅。
8义工都是为社会
真正激励我的不是天通苑的事儿,是咱们学堂这些义工,真的!你看去学习,冬天去学习的时候,第一次学习,多大雪啊!(指2009年11月)全到!我当时想,这么大雪,都这么大岁数了,能有几个人到?全到,各个点上的人全到了,而且都非常认真的做笔记,做记录。大家一起讨论,我后来没有坚持下去,因为我的老伴儿(有病),特别想参加这些活动吧,但是就是参加不了。这还有这些义工,你看到地坛书市啊(指2010年4月),这些义工都非常积极热情,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哎哟,真是特别让你感动耶!积极热情都是为谁?都是为社会。
如果年轻人都这么动起来多好啊!大家都在努力,有时候有些人说,光指你们这些老太太能怎么着吧?(笑)有压力,我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把它做好了,平时看报纸看到一则有意思的故事,觉得可以结合到讲课的篇子当中,我会把它记下来,到讲课的时候用上。在家里读书,不敢大声读,给大家读,要大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