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常州通过500多所遍布城乡阡陌的道德讲堂,把100多万市民凝聚在道德的星空下。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说,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小切口,做好文明城市这篇大文章,不在于规模大而在于群众欢迎,不在于要求多高而在于群众自觉,从而与常州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同声相应。
汇聚民智、凝聚民心、提升民气,这股“精气神”已成为常州转型升级最丰厚的滋养。
★民众首创,“百姓讲堂”彰显口碑的力量
仓廪实而知礼节。为何当下物质财富增加了,精神文化不够了,社会环境宽松了,是非好坏模糊了,道德底线不硬了?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坦言,当前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变,明智的做法是正视事实,创设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有效载体,在“以文化人”中引领时代主流,在群众参与中践行核心价值,通过道德来涤荡心灵,树立现代公民的精神向度。
记者在常州钟楼区机械新村一社区看到,这里的“青松书场”人头攒动。72岁的“堂主”钱孟林是远近闻名的“名嘴”,评弹、说书样样拿手,吹拉弹唱间把“百姓好事”也即兴编进段子,已经坚持办了67场。
这不,这场说的就是“爱心大厨”伍茂兴,老伍坚持为社区20多位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做饭,一周菜谱天天不同。老伍的好事被2000多位“听众”口口相传,爱心厨房也来了更多的志愿者。而脱胎于“青松书场”这样的讲堂,在钟楼区很快拓展到127所,讲堂就近、就便、就需,让9万多名市民欣然而至。
常州因势利导,决定依托十年多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累积效应,进行一次整体升级,注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借助“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和“学习型家庭”等七类学习型组织,把市民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民夜校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参与度的阵地都整合利用起来,把“道德讲堂”办到家门口。
据统计,常州目前已开办各种类型“道德讲堂”500余所,举办各类讲座10000余场,受众超百万人次,覆盖社区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工人、新市民等各类人群,同时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逐步建成了“唱道德歌曲、诵道德诗篇、讲道德故事、发道德短信、上道德课堂、行道德善举”的道德文化建设新模式。
★以我为主,“公民故事会”上大家抢话筒
“道德讲堂”建起来了,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常州在实践中发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是最好的办法,从“你说我听”到“以我为主”。
2月24日下午,红梅街道“德伴人生讲堂”上,许多市民都争着抢话筒上台讲。81岁退休教师夏云秀,被称为“民间宣传部长”,她今天讲的是“一加”志愿者队长王德林的故事。“他高位瘫痪,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依靠电话和网络组建了志愿者队伍。‘一’和‘+’,组合起来就是干”。这厢话音刚落,钟曼华阿姨就毛遂自荐,要夸夸她所在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平均年龄75岁,情人节组织了爱心玫瑰义卖,一个小时卖了25支呢”。“道德讲堂”不说大道理,只讲小故事。宣讲员吴亚芬说,讲最敬佩的人,讲最感动的情,讲最相信的理,讲最愿做的事。记者在戚墅堰花园社区,就听到了一则“钥匙阿姨”的故事。68岁的徐琴秀阿姨当起了空巢老人的“管家”,把他们家的钥匙揣在身上,定期探望看护、帮工救急。202室的周师傅因脑溢血摔倒在家里,就幸亏徐阿姨发现得早。现在,徐阿姨口袋里有30多把钥匙,她也因此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激发了公民参与的热情。西林村党总支书记姜建元说,“在道德讲堂,群众既是受众,也是主人。最早我们推出以党员宣讲员为主体的道德事迹宣讲。现在,村里发挥戏剧之乡的特色,锡剧团围绕拆迁、廉政、社区建设等话题排演了《我爱新家园》、《小辣椒相媳妇》等几十个小品小戏。”村民奚必成说,“道德讲堂在农村基层的需求很大。现在楼房高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反而少了。大家摆摆龙门阵,说事拉理,效果真的很好。”
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身边好人,一件件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故事,积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德堂”。
★小善大德,叠加一座城市的新高度
“每个人都有一扇‘道德心门’,我要推开属于自己的那扇门。”从“道德讲堂”里走出来的常州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工朱文清用诗一般的心灵独白,唤起了万千民众心中的道德自觉。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核心的“小善小德”,激发每个人“仰望星空”的渴望,成为平常百姓励志追求的人生新高度。
“用意志和精神决定生命宽度”,罹患肝硬化的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陆立才,点燃了每一个生命追求者的内心动能;
冒着严寒勇救落水少女的温州商人林建利,助人为乐不留名,救人后悄然离开的背影被网友人肉搜索出来,誉为“年度最感人背影”;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一则“信义夫妻”的新闻又在全城传为佳话,丈夫讨工程款不成,遭遇车祸昏迷,妻子四处借钱,结清了20多位工人的工资15万元……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从常州道德讲堂里透出的平民小善,正汇聚成浩瀚的大德之海,刷新出这座城市的新高度。
曾经创造“苏南模式”的常州企业家,再度擦亮了“慈善之都”的金字招牌。在全国首创“企业留本冠名基金”,50多位企业家捐款额都超1000万元,使常州的慈善基金从不足2000万元飙升至目前的近16亿元,基金规模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常州每年用于资助困难家庭的资金,从不足20万元提升至近亿元,年救助人数2万名。
“慈善之都”托起“爱心之城”。常州22万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24万共产党员联手开展“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让50万老区农民同步享受小康生活;全城市民通过“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活动,成功地让30多名先心病患儿重获新生……
“把道德讲堂一代一代传下去!”上至市委书记下至平常百姓的同声共振,为常州“道德讲堂”赋予了“传世”的崭新内涵。
据了解,常州将“道德讲堂”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年终绩效考核、好班子考核、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考核等体系,确保“道德讲堂”成为一种长效的社会管理机制稳定下来。与此同时,创新强化道德激励机制,在全市开展了“道德积分”活动,市文明办主任张火炫介绍说,道德激励需要时代化,我们倡导“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依托社会力量予以回馈,以真心换真情。
善润人心,德耀龙城。在常州生活了21年的新市民李详,感受着城市“精神生态”的变迁。在看了省运会开幕式后,忍不住用手机给当地电视台新闻热线发了一条短信,一抒胸中豪情:“省运会、经贸会,会会精彩;高架路、平常路,路路流光溢彩;居民区、商业区,处处桂花飘香;本地人、外地人,人人都讲文明。常州,你太棒了!”(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