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文化真的不是产业,也不是工程,更不是什么文化央企和上市公司,文化就是软实力。实力再硬,没有亲和力,没有感染力也是白搭。
近期文化界最大的事儿当然是文代会和作代会,文联的九大,作协的八大,大人物纷纷出席,讲话都相当重要,让人感慨,“文化大发展”要来真格的。再联想起明年几家大型国有文化集团要上市的传闻,让人对这波文化大行情,又多了几分敬畏。
看到一条有趣的新闻,铁凝是作家协会的当家的,她的平民路线走的很坚决,开会的时候,一个作家称她为“铁凝主席”,铁凝迅速纠正他,并要求该作家“喊我一声”,作家乖乖地叫了声“铁凝”,举座皆欢。这样的新闻,成为主席亲民的象征,但怎么看怎么别扭,这样的场景,和当年领袖们“亲民报道”何其相似,几十年了,还是老一套,文化味道又在哪里?
莫言新当选了作协副主席,不知道莫言老师心情如何,但我的心情有点复杂,评茅盾文学奖的时候,莫言最好的作品一个没评上,《丰乳肥臀》《檀香刑》等遭遇冷落,眼看人家已经不抱指望了,给了个茅奖。作协副主席这事也是,年富力强能做事的时候你不给,都心如死灰了,准备含饴弄孙了,突然又给加了担子,让莫言情何以堪?
港澳台同胞也来参加作代会,记得前几年陈映真先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协,这次会上,一位香港作家蔡益怀说,他一直以香港多元文化为傲,虽然不知情者常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他认为香港是文化绿洲,对大陆文化也有辐射作用。
这位作家提出了一个老话题。太多的内地人藐视香港了,多年前连王朔都说,香港是个文化沙漠,只有流行文化,金庸相当害人之类。王朔是我的导师,但在这一点上,我很不同意他的观点,相对于内地的文化来说,香港当然是个绿洲。
想证明这件事并不难,而且也不需要一项项拿出来比拼,这事谁都能拿出一大堆论据。我想讲两件小事,通过事可以看出,香港人有文化,这就足够了。
有天晚上入睡前看围脖,看到大家热转刘德华的一条视频,原来他在成都开演唱会时,维持秩序的保安殴打前排亢奋的歌迷,刘德华跳下舞台怒斥保安,并保护歌迷离开现场。围观群众一边谴责保安野蛮“维稳”,一边称赞刘德华的文明素质确实高。刘德华没上过大学,上的无线演艺培训班顶多算“职业中专”,还当过理发师,但他的一举一动,就显得那么儒雅,那么有文化。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朋友讲的一件事,不久前梁朝伟去复旦大学,在活动期间,梁朝伟的几个年轻随从打听校门在哪里,被询问者不知他们要做什么,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要跑到校门外抽根烟。因为在香港,大学校园里抽烟是被禁止的,这几个年轻人文明有礼的行为,让围观者又感动了一把,这不是有文化是什么呢?
这两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至深,当几乎所有人都在感叹世风日下的时候,香港同胞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义勇和文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举手投足间,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有文化。
从金庸到黄沾,从倪匡到刘德华,从梅艳芳到周慧敏,以及接触过的普通香港人,都有我非常陌生又熟悉的中国传统的味道,从1949年左右,大批知识分子逃难香港,香港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中华文化的诺亚方舟,让中华文化的余脉不至于断绝。那里虽然商业气氛浓厚,市民拜金普遍,但那里也有表达的自由,人们享受各种思想的激荡,起码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虽然随着一代知识分子的去世,香港的传统文化精神有所衰减,但我们说人家文化沙漠,还真是有点“苍井空”——一代苍生坐井观天望着人家自由的天空。
文化真的不是产业,也不是工程,更不是什么文化央企和上市公司,文化就是软实力。实力再硬,没有亲和力,没有感染力也是白搭。胡适说过,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我看啊,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凤凰网评论专栏作家 潘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