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学习所用材料1:苗家农妇田金珍自拍《千里寻母记》

苗家农妇田金珍自拍《千里寻母记》

                                  田金珍在给小演员化装

 



                               导演田金珍是一名普通的苗家妇女


      【周末报报道】 在湖南省一个偏远山村里,一个苗家大嫂带着一群村民,用DV演绎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使她成了一个当地远近闻名的导演。

       这位苗家大嫂名叫田金珍,今年36岁,家住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腊乙村,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她身上的一切特质都无法让人把她与“导演”一词联系起来。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一边种田,一边用借来的DV自编自导拍摄了一部时长近两个小时的电视剧——《千里寻母记》。

       虽然是电视剧,但故事却是真实的,《千里寻母记》讲述了一对姐弟寻找外出打工母亲的感人故事,剧中的演员全由当地农民饰演。2004年8月中旬,这部电视剧正式拍摄完成,在腊乙村播放时引起轰动,随后在邻近的其他苗寨也连续“热播”,不少观众为之流泪……

       采访田金珍,周末报记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渠道不畅:腊乙村地处偏僻,生活水平也不高,很少村民家里有电话。7月8日,记者几经周折才联系上该村村支书,但由于当地正在抗旱,无法联系上田金珍本人。村支书表示,《千里寻母记》是腊乙村有史以来第一部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他一定想办法帮记者找到田金珍。

       7月11日上午,腊乙村村支书把正在田间劳作的田金珍请到自己家里,通过电话,田金珍接受了周末报记者的专访,借助村支书在一旁的零星翻译,这位苗家大嫂向周末报记者讲述了自己拍摄《千里寻母记》的前前后后。

原型:一对“孤儿”姐妹的悲惨遭遇

      由于普通话不好,田金珍话说得很慢,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难懂的苗语,但一说到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这位爽直的苗家大嫂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孩子有多苦,有多惨。3年前,我赶场的时候遇到一对姐妹,她们大约十二三岁,衣服穿得破破烂烂,满身是土,姐妹俩脸上都是泪水。”田金珍说到这里的时候禁不住直叹气,“那可真是作孽呀!”她告诉记者,这对姐妹是当地苗寨人,父母出去打工,姐姐靠种田挖药材来抚养妹妹,姐妹俩一直盼望着父母有一天能回家,但父母一直音讯全无。这对姐妹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得徒步去矿山找父母,可是没找到。其实这两个孩子的父母在打工的过程中贪恋外面的精彩世界,不堪忍受家里的艰辛,早已经在外面偷偷地各自组建家庭,而孩子们并不知道实情,还在思念中盼望着父母早日归来。“孩子们都已经活不下去了,他们自己却在外面逍遥自在。你说这父母心里还有孩子吗?还算是人吗?”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田金珍说起来还是显得很愤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农村很多。据当地居民介绍,在有的农村学校里,仅一个班级中就有不少父母离家打工很久没有再回来的“孤儿”们,这些孩子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保障,有很多因此而辍学。有一个女孩子在作文中写道:妈妈走之前种下一棵桃树,交待她记得给桃树浇水,如今小桃树在小女孩的浇灌下已经长大,花开了,结果了,妈妈还没回家。年轻的男老师流着眼泪说:“孩子们的作文时常让我无法安心批改下去。”

       田金珍生活的山村也有许多这样的“留守儿童”,同样也是为人母的田金珍寻思着该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

      “去年,我从朋友那里借来一张苗歌影碟,那也是我们苗寨农民自己拍摄的。当时我就琢磨着,既然能自拍歌碟,那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孩子们的生活拍下来呢,也好让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些有父母的‘孤儿’。”田金珍想到那对姐妹找父母的故事,“我当时就想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

       说到拍摄,田金珍还给记者讲了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原来田金珍家并没有数码摄像机,经过打听,才知道邻近的凤凰腊尔山有。于是,趁着插完秧的空闲,她瞒着家人偷偷地三次去了腊尔山,“三顾茅庐”终于有了结果:拥有数码摄像机的吴庆先夫妇表示全力支持。从腊尔山回来,田金珍就开始了“剧本”的构思。

剧本:女儿当老师,涂涂改改三个月写成
   

     “我的剧本就是依据那对姐妹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倒还能说出来,因为当时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就是很多字不会写,以前上学时学的字现在也不怎么会写了。”说到这里时,这位苗家大嫂言语中有些无奈,“我当时就想要是能多念几年书就好了,现在看着孩子们读书心里就踏实,我不能让他们走我们这一代人的路。”

       田金珍说,那个“剧本”就写在从女儿那借来的一本英语作业本上。本子上歪歪扭扭的文字一大块一大块的,中间还有很多圆圈、叉叉、点点,随处可见的是涂改的痕迹,还有很多句子读不通。田金珍告诉记者,因为平时要忙于农活和家务,而且丈夫开始对她的所作所为也不理解,她只好在半夜里趁家人都睡了,伏在床边,就着昏暗的灯光偷偷地写。只上过小学二年级的她,很多字不会写,就在那个位置上画上个圈,等有空再请上中学的女儿给“补上”。

      “要不是闺女,也没有这剧本。”田金珍笑着说。她告诉记者,每天女儿放学做完作业以后的任务就是给她把不会写的字补上,并把里面不通顺的句子改好,有时候女儿还要和她一起熬夜。“那一段时间真是苦了我闺女了。”田金珍言语中充满了浓浓的母爱。

       随着女儿的支持和加入,田金珍的家人也开始全力支持她拍电视剧了。

       经过3个多月的构思和写作,这部名为《千里寻母记》的剧本就在这位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苗家大嫂手中诞生了。

演员:村民太害羞,自家闺女充当女一号

     “剧本”写好了,田金珍开始在村里招聘“演员”。“我想,演员就找村里人演,这样更亲切,水平低点也没关系,只要能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拍电视剧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也满足了。”田金珍说。

       但是没想到,开始的几天看热闹的不少,就是没有人报名,这可急坏了田金珍。

     “那几天我心里可闹得慌了,甚至想不干了,但是一想到那些孩子,一想到那可怜的姐妹俩,哎,谁家的孩子不是娘身上的肉呀,我也是做母亲的,可能天生的母性支持我走下去吧!”田金珍感慨道。

       看到母亲因为找不到演员而焦急万分,田金珍的女儿龙冬梅大胆地“毛遂自荐”:“妈,你就让我演吧,我能演好!”这样,龙冬梅便成了这部电视剧的“女一号”。后来,田金珍又做通了邻居的工作,让他家5岁的儿子龙田勇出演剧中的另外一名主角“弟弟”。看到主演们定了下来,害羞的村民们也逐渐地加入进来。“当时觉得她很辛苦,再说这也是为了孩子,所以后来我们村村民都很支持她。”村支书在田金珍接受采访的间隙插话说道。

       就这样,田金珍又在村民中挑选了十几个“演员”。而摄像则由DV的所有者——腊尔山的吴庆先夫妇负责。

      摄像有了,“演员”有了,田金珍又去请了在附近苗寨比较有名的苗歌歌手石新满。“我觉得加入苗歌更能打动那些在外打工一直未归的父母吧,毕竟这里是他们的家,有他们的孩子。”田金珍这样向记者解释道。

拍摄:带着卖猪得来的2000元钱5天拍完

       在腊乙村,田金珍家并不富裕,还有两个孩子要上学。拍电视剧的时候,家里新建的平房四壁还没有粉刷,空荡荡的窗户也没装玻璃,只是用薄膜糊起来了,没有铺水泥的地面也显得凹凸不平。田金珍告诉记者,其实当时房子早就建好了,本打算等两头猪出栏后卖了钱就装修,可钱被她拿去拍电视剧了,就连儿女那年的学费,都是向别人借的。

       一切准备就绪了,田金珍怀揣着卖猪的2000元钱,带着她的农民“演员”和摄像师、苗歌手开始了拍摄征程。据记者了解,当时正值三伏天,田金珍一行十余人自带干粮、水壶,到花垣县龙潭镇李梅矿山实地拍摄。

       排练时还好,可一旦真正面对镜头,从未拍过戏的农民还是非常紧张。忘记台词的,抓耳挠腮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甚至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也难为他们了,你说我们这些成天和黄土打交道的人,什么时候拍过电视剧呀!”田金珍告诉记者,她们的第一场戏是父母吵架的戏,演夫妻的两位演员一连演砸了四五次,急得她直嚷嚷,示范几次后才勉强过关。“当时真想替他们上去演!”田金珍说这句话的时候,记者几乎可以感觉到她当时的着急心情。

       为了表现“千里寻母”的艰辛,姐弟俩又是爬山又是涉水,有时,“弟弟”不肯走了,“姐姐”还得背着他。一天下来,“姐姐”的脚就起了水泡。虽然又累又苦,可全剧组的热情让田金珍感到高兴。“当时就想大家都这么拼命了,还有什么不能做好的呢!”

       在矿山拍摄姐弟俩因没有找到母亲而失望痛哭的戏时,田金珍让女儿自己发挥。为了找准感觉,女儿想着学校里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大冬天他们身上也只穿着一件单衣,回到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时,情绪上来了。龙冬梅对着矿山撕心裂肺般地痛哭:“妈,妈,我和弟弟身单衣薄如何过?回来吧……”

       由于表演真切,在场的“演员”和围观的矿山民工热泪盈眶。摄像的吴庆先夫妇和演唱的苗歌手石新满都是抹着眼泪在工作。

       拍摄的过程很顺利,只用了5天时间,田金珍就和她的“演员”们完成了《千里寻母记》的全部拍摄工作。

首播:一屋子人泪流满面,打动外出的父母

    “你不知道我们十几个人当时多兴奋,不容易呀,三伏天里,我们拍摄的那几天差不多是最热的,但我们还是很顺利地拍摄完了,最后拍完的时候我丈夫、孩子们都在场,他们说为我自豪,当时那心里……”田金珍有些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即便是时至今日,她言语中仍然透露着兴奋。

      《千里寻母记》的首播是在村支书家,一间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堂屋,一下子涌进了一百多人。影碟放完,满屋子的人都哭了,特别是听到剧中一段苗歌:“娘啊娘,你们活着为何要让我们成‘孤儿’……”好些农家汉子也忍不住躲到一角去抹眼泪。

       “太感人了,当时我看的时候是边看边流眼泪,孩子都是我们身上的肉呀!我孩子也在电视剧里面演了,那个样子真让我这个做妈的心疼。”剧中扮演“弟弟”一角的龙田勇的母亲向记者说道。她告诉记者,本来打算和孩子他爹一起去深圳打工的,参与电视剧拍摄后,他们放弃了,他们不想让儿子成为有父母的“孤儿”。当地一位看过《千里寻母记》的媒体同行也深受感动,他说:“在腊乙村的电视机前,我们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观看了那长达两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虽然我们听不懂那些苗语对白、苗歌演唱,却仍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田金珍的《千里寻母记》在附近苗寨“热播”以后,龙潭一位跑出去打工、几年未回的母亲看到此片,立刻就回家了。村支书告诉记者,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千里寻母记》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刚拍摄结束后的兴奋相比,如今的田金珍却显得格外的冷静,她说:“我没什么文化,没什么能耐,也没有足够的钱来帮助这么多有父母的‘孤儿们’,再说他们需要的仅仅是父母的爱,我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一些父母回到孩子们的身边,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童年。这些孩子太苦了,哪怕只能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我也知足了。”

 

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明兄给我的材料是直接打印出的,我复印了几份分发给小组成员作为学习材料。
这里的电子版是后来上网搜索相关主题得到的一篇报道,和光明兄给的材料略微有些出入,不过大致相同。多了两幅图片。 (秦荔)

发布者 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5-13 14:40

 

老师还为我们下载了《千里寻母记》的视频,很感谢郭老师!
可惜由于所下载文件的格式有些问题,所以今天上午没有能够观看这部感人的作品。
以后有机会时一定会找时间和大家一同分享:)
(秦荔)

发布者 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5-13 17:25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