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7、5、27
地点:学堂西屋
主持人:吴秦荔 郭晓清
参加人员:
1. 王爱国 长沙民政
2. 杨杰
3. 郭晓清 新影
4. 刘莎 北中医
5. 王海力
6. 高占强 大成律师事务所
7. 吴秦荔 人大
上次活动结束后我步行返回学校,顺路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一楼买到了《赵氏孤儿》的京剧光盘。这次我们来观看。
两张光盘,将近三个小时。九点过后开始,播放完毕时间已经很晚,因而这次活动没有进行讨论。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把自己观看京剧后的感悟和心得写下来,交流一下。花十分钟二十分钟,写一段两段都行。可以发到我的邮箱,也可以以“回复”的形式附在这篇记录的后面。
常写写东西,可以保持自己思维和生命的灵动,呵呵。
评论
——————————————————————————————————
今天早上刚到学堂时,西屋还没开门,遂转至东屋。唐大哥和味香、国华还有杨杰大哥围坐一起边吃早餐边聊天。我入座后,唐大哥冲了一杯从家乡带来的自制葛粉给我,说是“纯绿色食品”、“可以代替人乳”,呵呵,自己很幸运地能喝到这个。
我说今天早上的活动我们要观看《赵氏孤儿》的京剧,唐大哥说《赵》是“感天动地”。我便立即想起原来学习《羊角哀舍命全交》时逄老师也曾说过“大义精诚,感天动地”的话。不由得羡慕起拥有这种感觉的人来。诸如“感天动地”、“荡气回肠”……能体味到此,必是由于心中有着与故事主人公相同的“义”之频率从而共振所得;能体味到此,是一种幸福。
而我观看《赵氏孤儿》京剧后,最大的感触是:想要完全理解古人并与之共振,真的是好难啊!尽管我是那么的想理解想共振!觉得自己处在好尴尬的境地:打心底里地认同、尊敬他们与他们的价值取向,然而,故事中与现实情境相差甚远的一切一切却使我难以真有“感天动地”之感。我不由怀疑,自己究竟是认同与尊敬他们还是希望自己认同尊敬他们?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有些火候不到的感觉,有些急于贴近古人的心灵并从中汲取力量但却不得要领的感觉……
回来的路上,晓清说起在现场观看“震撼多了”,刘莎师姐也说“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我便越发自责起来。各位观看过这京剧的朋友,可否把自己的“感动”与我分享解我疑惑?
(秦荔)
发布者 “义”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5-27 16:21 回复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杨杰)
发布者 “义”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5-28 08:09 回复
--------------------------------------------------------------------------------
大家:好,祝大家,心中有幸福!
我喜欢林兆华版的《赵氏孤儿》,放下手中的宝剑,放下"各打五十大板"的思维方式,大家和平共处,才好.不是铲草除根一个家族,而是除去人们心中的病灶,您对我怎样,是您的态度,我对您怎样,是我的态度;我一直对您好,即使您对我总是不好,我也不想不愿,把这种我不想要的东西,还给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只想对人好,如果,我没有对您好,我就认为我病了,我就得医治,杀我的人,是有疾病的,是几乎病入膏肓的人,几乎不可就药的,我如果是好人,我就应该培养大义王,大医王的修养,救那些身心有疾病的人,追求一种妙手回春的医术,艺术,义术.我不希望,任何众生,有时或终生痛苦,哪怕加害于我的人.程婴和公孙杵臼,孤儿之母--公主是好人,但还可以更好,做的更好,生活更幸福,心中没有仇恨,只有正义,只有善良!只要除去心中的恶,就能幸福,何必对一个众生,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呢?何必要在心中,我们的心中,痛苦得,生活十五年呢?这十五年,我们可以使一些有同样遭遇的人们,化干戈为玉帛,使人家,变成我们的朋友!我们永恒的利益,是大家好,我就好,一众生,心有不平,我们就要,给予他她它,心灵的解脱.我们都在一片蓝天下,同一个梦想多好,大同世界,在我们心中,幸福,由我们的心,建造!我们是我们生命的主人,不做任何恶的努力和奴隶,不害任何生灵,我们把"心中有恨的人"的恨,除去,才是上策!感动我们的是,众生的向善,向上之心;感召我们的是,知善-志善-执善-止善-至善;感化我们的是,只做善事,做无尽善事的人!劝善止恶!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发布者 热情朋友 (http://reqpy.blog.sohu.com/)
2007-05-28 12:27 回复
--------------------------------------------------------------------------------
好一个“热情朋友”!果然,爱国。不仅是对这次观影及对小组活动的热情,更透过你的语言看出你对生命的热情、善还有爱。
医术、艺术、义术;知善、志善、执善、止善、至善。。。。说得真好啊。
“即使您对我总是不好,我也不想不愿,把这种我不想要的东西,还给您。”这话对我是真有触动的了。多谢、多谢。
(秦荔)
发布者 “义”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5-28 22:23 回复
--------------------------------------------------------------------------------
今观国剧《赵氏孤儿》,感触颇深。赵武与屠岸贾之矛盾,确系不共戴天,故武灭贾,顺天理、通人情。且程婴教武一十五载,其间必有万般为父报仇之说教,今冀武弃报杀父之仇,而与贾化干戈为玉帛,实荒诞至极也。武值青春年少,热血沸腾,其怎可泯心头之恨?杀佞臣、报家仇、伸正义,正可立身于天地之间,此大丈夫之行也。
纵武能忍,贾岂可容武存焉?
(高律师)
发布者 “义”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5-29 08:16 回复
--------------------------------------------------------------------------------
小时候看戏剧总觉其缓慢,不解为何有时一个字竟拖曳地象猴子的尾巴一样长,且大人们皆乐于其中,以致每逢有唱戏的便只是凑热闹,其内容就全然不知了。后慢慢长大,偶尔也耐着性子观看,觉其悠长之音韵却也雅然有味,慢慢明白故事竟也可如品茗般娓娓道来的。这次看完《赵氏孤儿》,觉戏剧不错,司马的文章当然更好,但最令人高山仰之不能极的还是故事里面的人,侠肝义胆,彪炳千秋,真大丈夫也。(王海力)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7-05-31 22:55 回复
--------------------------------------------------------------------------------
现在好像每天都有其不同名目的节日,明天是儿童节,祝超龄的儿童们节日快乐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7-05-31 23:06 回复
--------------------------------------------------------------------------------
呵呵,儿童节快乐!行“义”之人也必定是“未失赤子之心”的人。。。
感谢大家的留言。这是不同于当面讨论的另一种交流方式。大家能更心平气和、更**地把自己前前后后的想法表达出来,且可以回过头来一再品读、回味。呵呵,真的很好。
“戏曲”的确是要如品茗一般地去“品”的,只观看了一遍想必难以真正“品”出那个味道啊。
刚开始我买到光盘说要看这个京剧时,光明兄说,要提前做一些心理上的准备,也即要调试自己的心境符合剧中的那个情状那种氛围和感觉,这时观看方才有体悟。现在回想一下,可能这方面那天的确做得不太好。应该提前做一些准备的,呵呵。。以后得多注意些。。。
(秦荔)
发布者 “义”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6-01 19:58 回复
--------------------------------------------------------------------------------
大家好热闹,好愉快的学习小组。
几次没去,真是遗憾了,但看到每次细致地记录和介绍,就如同身临其境了,一样地真实和感发。
“义”,在自己的生命中是如何地存在,细想下来,好像观照不到它,捕捉不到它的信息,好久没有行“义”的感觉了。大家呢?如何是“义”,在自己的现实生命中“义”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又该怎样体现,这种“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真实的感受和升华?还望各位赐教了,谈一谈。
比如“热情朋友”所谈的属“义”吗?但我很赞同他说的,这是为圣之路。曾有菩萨降虎兽的事例,相信善至一定程度,是可以达到化恶为善的。这应是真正的自胜。高律师所谈的应是常说的义了,能做到这种侠肝义胆,算是**了,是他胜吧。相比来说,自胜当然是更难。但在没有大敌临头,民族存亡的平常时候,好像更应持这种自胜的修己功夫。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7-06-01 21:40 回复
--------------------------------------------------------------------------------
呵呵,想起那天素丽姐的短信中说,看到我们这次观影后的每个人的留言,“心有所动”。
自己好像也是当细想自己生命中的“义”时,有些像“观照不到它”。也许这也是这个小组当初创办的一个原因和动机吧。如果人人反观自己生命时皆能发现“义”于自身于周边无处不在,那“义”的小组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当然,我们办这个小组,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这个小组能够做到“没有存在的必要”。
如同现在讲“和谐社会”,也许是因为这个社会中有太多“不和谐”的因素了啊。
这次为弟子规找故事时,我好像骤然间有了那么一些“义”的感觉。
觉得素丽姐说得很对,“菩萨降虎兽”之类的事例,似乎不像是属于“义”的范畴。。。 呵呵,见面再细谈吧。(秦荔)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7-06-02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