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2008-04-22)
“传统文化都不能救中国,就像一百年前一样。现实的问题总要在现实中解决,不能放在眼前说天边。孔子不是软实力,老子不是软实力。”
前日下午,“我们的经典”读书会在北京三联书店二楼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同时也是因解读孔子的《丧家狗》一书引起争议的李零携两本新书———《去圣乃得真孔子》和解读《老子》的《人往低处走》到场,记者得悉,“我们的经典”系列还将包括正在策划中的解读《孙子》和《周易》的两本新书。
虽然,将《论语》、《老子》、《孙子》和《周易》并列为心中经典并将一一作出解读,李零在现场讲座中却感叹道:“传统文化都不能救中国,就像一百年前一样。现实的问题总要在现实中解决,不能放在眼前说天边,在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上,我想说句逆耳的话,孔子不是软实力,老子不是软实力,传统文化不能救中国。”
虚火上升全都是病
李零说出新书的目的就是给当下的传统文化热泼冷水,让大家冷静。而这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而是针对近20年来的虚火中烧。传统文化热、孔子热寄托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大家希望扩大影响,让世界上的人更多地了解中国,但是这种心情被煽情蛊惑发展到狂热,适得其反,已经走到了反面。“孔子热、传统节日热、传统服装热、祭拜炎黄热在我看来全都是病,是病就要去医院看,可是有些热衷于这些‘热’的人说是好事,我说不是,这不是爱中国,而是害中国。而且不客气地说,大师比普通的布道者要更负责任。历史告诉我们,愚民从来不是好事。”李零说。
说到当下的文化现象,李零说自己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传统为什么这样红》的文章。而在他眼中,传统是这样“红火”起来了:官员、商人请文化人出谋划策搞规划,借文化说事圈地圈钱,而且这不是一两个例子,至少有几千个例子,每项投资都数目惊人,加起来吓死人。李零认为现在文化的背后主要还是钱,有钱就有鬼来推磨,“劳民伤财且不说,最糟的是败坏中国的形象。中国有多少真正的古迹古物没钱抢救和保护,中国有多少老百姓还吃不饱、穿不暖亟待脱贫和解困,这样劳民伤财是何心肠。在当今这股风潮中知识分子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面对如今中国在国际上所遭受的危机,李零说自己的心情很沉重,“我还在这里跟大家谈古书,和中国面临的危机相比,读古书是件太小的事。这两者虽然有点关系,主要是中国的文化形象问题,但还是微不足道。”
历史解剖《论语》哲学研究《老子》
李零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智慧的四本书,学是《论语》和《老子》,艺是《孙子》、《周易经传》。
现行出版的两本新书一本讲《论语》,一本谈《老子》,题目一本是强调“去圣”《去圣乃得真孔子》,另一本是强调低调,“我们平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老子教导我们人要学水,人要往低处走。”
李零在现场解释了自己对于“去圣”的理解,“孔子理解的圣人和后人理解的圣人不一样,这是根本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考证。《论语》的特点是人多,156个人,比梁山好汉都多,人多头绪乱,但好处是有人有故事。在之前没有一本书像这样评点了那么多当时的历史人物,所以这本书最适于做历史研究。《老子》和《论语》不一样,打开以后,如入无人之境,什么都抽象掉了,它更适合于做哲学研究。”(记者蔡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