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新闻简报2009年第二期

导读

1、总干事参加“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专题研讨会并发言(附发言提要)

2、梁培宽先生授权学堂发布和使用梁漱溟先生谈话录音                     

3、北京←→海口义工通信四封

4、沈阳的春天——义工史一可的行动

5、华南农业大学义工蔡志鸿寒假回老家做义教的总结

6、一句话新闻                                                                  

…………………………………………………………………………………………………………

总干事参加“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专题研讨会并发言

2009-02-21

近日,21世纪以来中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始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教育改革和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来自基层民间的改革建议和意见尤为重要。从20092月开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联合多家机构举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专题研讨会,组织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者、企业和教育管理者等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士,就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总干事受邀出席“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专题之第一期——“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研讨会并发言。

  

附“发言提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

——需要的是能过人的正常生活的人。

——正常的人的生活,有共同尊严、普遍幸福和人生价值。

——今天,我们需要建立人性的自觉和有限生活世界的意义。

 

1、教育是一个文明国家的最高政策。

2、教育是时代精神坐标系的原点和胚胎。

3、教育是社会共同体进步的罗盘和指针。

4、教育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当前教育困难在于,没有理念和精神实质,不能够清楚回答时代主题和大众的呼告、请求,与现实的社会、人生严重脱节,经常满足于虚假想象和自我安慰,用错误的流行的浅薄概念和表象思维(即功利主义)编织脆弱而复杂的网(包括一系列近视、短效的所谓制度、措施、理论、方法等等),试图以这样寄于一隅的片刻安宁来回避和对抗实际。

部分教育官员最拿手的是制造紧张和忙乱,拿放大镜找鸡毛蒜皮,急匆匆的赶场,应付各种“临时问题”,并骄傲的把这些表演当作政绩四处宣传。

我们决不能允许这样的软弱和自欺欺人。

 

教育要人清醒而不是迷信。

教育表达方向,给予信心,坚守人性纯正的力量和真诚的气概,描绘社会未来图景,达成有限条件下的最积极尝试和最大努力;它的眼界和胸怀、它的尺度和责任感,标注和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终极价值。

  

教育和生命的觉悟程度直接相互关联。

从根本上讲,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可以、也不可能是一种“设计”和“操作”。首要的是一种态度,相信人,信任人,破除一切有关人的外在形式的枷锁,破除一切心理上的不成熟和依赖。

 

关于教育的思考需要高度。

…… …… …… ……

通过一耽学堂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实践,我们形成几点初步看法:

1教育是教化。

——今天的教育问题是大教育问题,是教化问题;我们需要一场国民精神的总动员;必须从社会教化出发分析和考量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2用社会工作办法。

——做好体制内、体制外统筹;用13亿人的办法来做13亿人的事情;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重点在社群生活的养成和改造,培育公共精神。

3发展中国特色公益事业。

——以公益建设文化,以文教引领公益;结合公民社会发展,为迎接地方性教化时代的来临做开启、做动员、做准备。

 

中华文化,苦难中崛起,大地上生长。

道德是一切公共性的起源。道德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这是“中国式实践”的使命和基本内容。

…… …… …… ……

    从现实社会焦点问题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角度出发,有两个方面可以深入探讨:

第一个,是关于文化教育公益事业的“社团形式”问题。

以义工精神作为文化、教育和精神事业的核心。培养文化和教育的“基层活体”和草根自觉,做体制内的良性补充。确立更加明确的法律根据和实际可行空间。

第二个,重点是关于“母语”问题。

重建语言的秩序。找到人心内在的韵律和文字的隐藏的美的契合的形式,找到意识和时间契合的形式。比如,从语文教改开始,并进而推动和带动一系列教改,等等。

…… …… …… ……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让我们以鲁迅先生《门外文谈》的两段话共勉。

——“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但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娄罗。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

——“话已经说得不少了。总之,单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要许多人做:大众和先驱;要各式的人做:教育家,文学家,言语学家……。这已经迫于必要了,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顺水固然好得很,然而还是少不得把舵的。这拉纤或把舵的好方法,虽然也可以口谈,但大抵得益于实验,无论怎么看风看水,目的只是一个:向前。”

 

…………………………………………………………………………………………………………

梁培宽先生授权学堂网络发布和使用梁漱溟先生谈话录音

2009119,青年文化公益事业的老朋友梁培宽先生为支持学堂工作,帮助各地义工学习传统文化,签署授权书(如下),授权学堂网络发布和使用梁漱溟先生谈话录音。

声音是心灵和思想的现场。闻其声,如睹其人;有老先生的一代直声、音容笑貌,则我辈后学一定可以在“中国学问”的体味上收获一定的心得。

       

…………………………………………………………………………………………………………

北京←→海口义工通信四封

(一)

总干事:

新年好!一年多来由于个人的关系,没能与组织联系,但却能经常得到组织的关怀,及分享到学堂的喜讯.心中充满感激.谢谢您!谢谢学堂!

我现在海口一中专任教。工作刚稳定,心里很是挂念学堂,想把学堂的精神在我所在学校发扬。不知组织可否同意?如果可行,望总干事能指导我如何在此开展学堂的工作.期待您的回复。

祝好!

                                                            学堂义工许美云

                                                             2009年2月15
(二)

许美云:

你好,来信收到。

在中专做老师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业,培养种子,育人成材;同时这又是一个充满时代挑战的职业,社会、家庭、学校,语言、文化、道德,古与今,人与文,乃至职业压力和道义良知,等等,皆有参差不齐或相互脱节状况,教学、做事都会有一定难处。

学堂之青年文化公益事业为时代教化做工作,学堂的精神或学堂事业的核心,就是义工精神。普遍的带起和培养社会各类人的责任感和公共参与,用“笨功夫”,用“直心道场”。“义工精神”是我们人生观、社会观和文化观的基础。

你在中专,一方面重点在使青少年“提振正气”,青少年气息还较纯正,不“导正气”、“树正气”,则杂质自生,方法可以很多,许多人集体的大声的朗读圣贤文章和清爽上口的文字,抒发和提升他们心中的豪情与生命力,即是简洁办法;另一方面重点是走出去,使其多参加社会公益实践,多接触社会各界、各年龄段的人,为他人至诚服务,做深度志愿者或义工,扩展他们人生的视野和思考问题的尺度,如周六日去社区、公园(学堂的社区公园市民公益健身晨读可做参考)、敬老院等,调动其主动性。这两个方面请参考。

学堂赞赏你的愿望,支持你的行动,培养青少年“做事第一”的精神,培养他们做公益实践,请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逐步尝试,发挥青少年自身的自觉性。落实过程,随时交流。

你的通讯地址告我,办公室给你寄去最近一些资料。祝你在海口的实践顺利!

                                                                     

                                                                  2009-2-16

(三)

总干事: 

您好!谢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我会尽我所能,努力做好工作.请您给我在开展志愿者活动取一个组织名称,(可以以<北京一耽学堂>)为名吗?真希望是以学堂为名,在这发展的都能是学堂的志愿者义工.

许美云

216

(四)

许美云:

你好!

关于名称,一般是先有公益和义工的先期筹备和初步实践,一是能开头,二是1人或几人参与骨干已经感觉“上手”,对自己有自信,对‘义工精神“有实证体会。简言之,行在先,因为草根公益的实质是”人带人“,是”从人开头“。这点供参考。

当然,出场也需要一个”名“,一个”公共的名“。学堂各地”公益小组“,都是以地名来命名,如”茂名公益小组“、”深圳公益小组“等,建议使用”海口公益小组“,或者缩小范围,更实际,”琼山公益小组“,或者也可以再缩小,前后之差别只在我们做事时的心量和尺度。

但公益小组必有一定的活动量和范围,老老少少,体制内外,上下左右,都要兼顾统筹,因为它是地方性教化的一个准备,必得渐次有效的动员和激活地方性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资源。是社会工作的范畴,是心灵重建的工程。

为谨慎起见,”一耽学堂海口公益小组(筹备组)“或”一耽学堂琼山公益小组(筹备组)“为好。若比较持续和稳定,则”筹备组“字样可以去掉。这期间有碰到做事上的问题,我们随时商量。祝一切如愿顺利!

                                                        逄 飞

                                                      2009-2-19

…………………………………………………………………………………………………………

沈阳的春天——义工史一可的行动

逄飞:

你好。我收到学堂寄来的书籍和资料,谢谢。

我已经将五本《正蒙初编》分别用红丝绳系挂到公园社区(华泰新都小区、华泰新都广场、国际汇宝西侧广场、百鸟公园、塔南公园)。

不一样的树,同一本书,垂挂在枝头,路过的人伸手就可以翻看。

我在扉页上注明:

致读者:

这是一本我们大家共同来阅读的书。

中华五千年,传统精华穿越时空,光耀天地。

你我同牵手,先贤典章口口相传,惠泽万代。

这本书与这棵树同在,请爱护。

 读书人

希望路过的人、阅读者都是这五本书的守望者。

因为天冷,人们大都中午户外活动,我将《大学》、《弟子规》的活页放到小区内的科普画廊里,这样晒太阳的人们就可以每天阅读。

第一次我带王嘉萱小宝宝去百鸟公园,在垂钓潭前阔地上,念弟子规,就有老者问询。

在塔南公园还有孙姓阿姨帮忙,下次去准备请她一起带领诵读。

一切刚开始,一切都会继续……

我相信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

祝好!

                                                 史壹可2009-2-22


 

 

 

…………………………………………………………………………………………………………

 

华南农业大学义工蔡志鸿寒假回老家做义教的总结

       

                                  

寒假义教总结

2009111,我带着一份激情与期待,走上月台,踏上开往家乡的火车。这次寒假回家,心中多了一份希望,也多了一份责任。在一耽学堂和师兄师姐的热心帮助下,在父母与朋友们的支持下,带着关于《弟子规》的厚厚的资料回到了我美丽而又纯朴、可亲而又可敬的家乡——广东普宁占陇西社溪东村。此次回村教孩子们学《弟子规》,是想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中国文化的痕迹,让孩子们学习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为了解决这些年来我所困惑未解的问题(孩子难教,本土文化的流失,传统的失承……)做一个尝试。净化风气,让孩子们走去误区,重新认识读书的意义,做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同学,友爱弟兄,认真学习。

15日,我与家长们商量后决定,每天7:30开始上课。1518日先领读不讲解,19日开始先领读一遍后再讲解,主要以故事的形式向他们讲解,让他们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以此为榜样。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和家长的热情开始是非常高。第一天就有78人到,之后几天陆续有人来报名参加,曾经一度达到100多人,其中还有邻村的小孩,乡亲亲戚的儿女。在此我要感谢一耽学堂为我提供宝贵的资料和经验、和赵文霞师姐为我复印80份《弟子规》还有助理班主任陈洁燕师姐、好朋友叶雪玲等,特别是我最尊敬的父母的支持与帮助。这些支持与帮助是我最大的动力!
    

 

  

 

说实话,对从未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课的我,突然面对这么多人,开始还是有点紧张。手不停的颤抖,我得通过不停换姿势来掩饰我内心的紧张,第一节课好漫长。经过第一节课摸索,第二节课就好多了。手不抖,镇定了,说话也清晰了,表达自如,讲课也轻松了许多。几节课下来,自己好像真的是他们的老师,孩子们在路上也开始称呼我为老师。有点欣慰也有点压力。  

由于人数过多,我将其分成两班,7:30-8:30一班,8:30-9:30一班。每天早上6:30起床,起床后刷牙洗脸,开始搬椅子准备上课。我非常小心,生怕吵醒父母。有时先去煮饭然后再搬,父母以前每天都很早为我煮饭,这个寒假我要让父母安心睡觉,所以来为他们煮饭,也为孩子们做好榜样。搬完椅子,准备一下,孩子们也开始来了,有几个非常积极,虽然不懂《弟子规》,但每天坚持七点之前来到这里,这份热忱让我很感动,也很欣慰。上完两节课,孩子们回家,打扫一下卫生,接着为邻居的小孩补课,到十一点左右开始准备中午饭,下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之后下午就是我自己的时间了。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看书,吹吹口琴,练练字,发发呆,有时也会打打坐。到五点多就准备晚饭。吃完饭,有几个孩子来和我一起学习,他们很认真,也很活泼,但他们的基础让我很担忧。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晚上9:00,他们都回去了,我开始为他们备课,与其说在给他们备课倒不如说是在再一次学习《弟子规》。

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学习,我不能用生辟的词,每次总得想一些容易懂的词,故事也是通过筛选再讲给他们听。整个过程以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亲仁为主线,力图为他们建立和谐美好的世界观。但同时又害怕自己修养、内涵不足,误导了他们。所以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希望不会对他们造成误导。

也许是因为春节的缘故,大假之后,来的人渐渐少了,到最后只有20个人左右。我寻思了很久,最后通过与他们沟通才了解到有些人是因为路途较远,且大假后晚起习惯难以改正。年前因为没什么大假,放假后他们就来上课,还能保持早起的习惯。另一个原因是我让他们背《弟子规》的缘故,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很多人害怕背诵而不敢来。曾有一度,我有点难过。但当我走到外面,看到许多孩子变得很礼貌,他们的父母也夸他们进步了,向我反映自从上课后他们开始慢慢听话了,很多顽皮气也慢慢改了。也经常能看到他们几个在一起大声背诵,很多45岁的小孩来听了也开始跟着哼。他们见了我不再是陌生人,向我问候,有时还以大声读《弟子规》里的话来回应我,我则报以微笑,整个气氛不同了。

其实与其说我是他们的老师,倒不如说他们是我的老师。他们的天真可爱活泼深深的感染了我……

一天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早起床,呼吸着花草树木的芳香,心也跟着宁静,宛如与万物同在,宛如新生命的开始,宛如在一片鸟语花香的世界里,每次晨读下来,好像浮躁的心找到了归宿,让人惬意,让人痴迷。

通过这次义教,增加了我自己的经验和信心;……同时使我父母增添不少快乐,许多人经常来我家坐。……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不仅需要自己的学习,还需要父母有一个良好的榜样,社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为这个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文字有部分删减。)

…………………………………………………………………………………………………………

一句话新闻

1200923(正月初九)河北涿州文昌祠义塾“《三字经》班”“、《弟子规》班”、“《论语》班”2009年度教学开始。

22009211广东义工赵婷婷(广州中医药大学)来北京学堂总部。

32009215陕西义工郝静明(西安交通大学)来北京学堂总部。

42009215刘震海、刘艳山、司德谭、闫国华召开学堂网络建设工作小组座谈。  

52009222社区公园晨读工作小组宋文华组织北京义工学习《孔子传》和《论语》。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