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求:中日国民素质差距在哪里

南方报业网(2006-12-21)

 

  今年夏天,笔者作为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的一员,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一周的所见所闻,我们对日本企业、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有了深切的体会,更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这种精细化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之中。一位中国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虽然事隔半年,但我觉得有必要将一些见闻记录下来。而当我准备将此文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 

说我已经是今日的汉奸?  

日本人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他们拼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在任何单位,如果有人做事不努力或者把事做砸了,就会有好多“好管闲事”的人上来指责。我跟日本朋友总结说:“日本人是宁可自己付出更多,也必须要获得或保留干预和指责他人的权利。”朋友回答说:“真的是这样。这是一种氛围,逼着你提高。”  

如果工作的事情没有做完,日本人是不可能下班的,晚上11点半,我们在地铁站看到人流如潮。不少人一天打两份工,一上车就睡着了,太累了。在日本,男士平均结婚年龄是35岁,当父亲的平均年龄是36岁。很多人甚至都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人更多,在日本,政府的政策迫使你不得不努力。日本人的所得税非常高,45% 遗产税更高,70%。不能让你把钱存在那里,为自己养老做准备。到65岁,才有可能靠政府的津贴来养活自己。尽管压力巨大,但日本人的生活却从容而有秩序。  

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每个人都是这么一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就非常高。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  

在垃圾处理方面,北京现在处于“集中堆放阶段”,但日本已经进入“分类处理阶段”和“精细管理阶段”,把垃圾分成三类: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通常人们会在可乐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会把可乐瓶上的 商标纸撕掉,丢进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装瓶罐的垃圾桶内(因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标纸撕掉)。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  

日本人非常彬彬有礼,一天到晚地鞠躬。大公司的高层也总是低着头走路,微闭着眼睛,自我收缩,甘为渺小。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是我能理解,国民素质确实是不一样。  

(1220 中国商业评论 作者: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汪中求 著有《细节决定成败》原文约5700 本报有删节)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