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位置:东门七星石南侧
时 间:每周二8:30
联 系 人:义工胡女士
电 话:86860191
经过 法华寺(天坛东门)的线路: 6路 25路 34路 35路 36路(环行) 39路 41路 43路 60路 116路 208夜班 525路 610路 684路 685路 687路 707路 723路 743路 814路 天坛东门 的线路: 地铁5号线(M5)
2009年暑期健身晨读阶段总结
2008年7月,无意中在《法制晚报》上看到了香山公园有晨读的报道,并知道是一耽学堂组织的,正在招募义工。自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并参加了2008年义工的第一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在一耽学堂组织并践行的社区公园公益健身晨读的义工道路上,义无反顾的走下来。
一、宽为限,紧在功,工夫到,滞塞通
第一次培训,使我初步了解了以“弘扬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一耽学堂。同时让我感受到学堂义工开展社区公园公益健身晨读的艰辛,而且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在这样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团队中,自己的文化基础差,对于传统文化的启蒙篇章《三字经》,只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其它内容概不清楚,《千字文》《大学》的内容,对自己更是天方夜谭,自己在传统文化面前真是一个文盲啊!在培训中,自己就意识到,加入义工队伍容易,但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义工,难呀!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熟读文章的基本功,深悟文章的精神,现场聚拢人气的本事,组织晨读的能力。学习后,自己就暗下决心:要加倍努力,勤跑,勤看,勤听,勤练,用勤来补拙。
从那以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自己就尽最大努力的参加各晨读点的晨读活动。本市当时除去天通苑、香山的晨读点自己没去过,其他几个点基本上都去过一,两次,颐和园甚至去了四次。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自己收益匪浅。从老义工宋文华的身上,学到了如何做好现场组织,面对现场环境突变的应对措施,领读时读音的正确与否,语速的控制以及如何掌控局面的方法;从郭老师处学习到,郭老师用心做事,积极想办法;从孙红身上感受到领读必须用心去读,才能读出文中的内容。正像学堂海报上所说的:文字是死的,声音是活的,读,诵,轻轻唤醒深情古老的记忆,每一个字,叫出它名,它将站立起来向前走,每一个字是一盏灯,照亮心灵的道路。
通过自己的努力,义工之间的相互帮助,及一年来参加学堂组织的各种培训,使自己从一个文盲到现在能比较熟练的领读蒙学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归》以及《大学》,自认为是一名蒙学及格的初学者,今后我会用‘宽为限,紧在功,工夫到,滞塞通’,时时提醒自己,并让它培伴自己的后半生及子孙。
二、做事第一,静默为主,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第一次参加晨读是在颐和园。那是去年培训后的第四天,我,郭老师和李欣老师亲自组织的,当时心中非常没底,不知发材料后,有多少人能和我们一起读。但读时的场面让我非常感动,当时有四,五十人在一起跟读,那声音洪亮,震撼人心,而且读后有很多后来的人,还在向我们索取资料和询问晨读时间安排等。这场面使我认识到学堂倡导并力行的社区公园公益健身晨读活动是受广大群众所欢迎的,同时通过自己与晨读者的交流中,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传统文华需要传承,现实社会更需要传统道德文化。晨读活动是一种草根人群学圣贤的最直接最便行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是一时一事就达目的的,做为一名学堂的义工,必须遵循学堂做事第一,静默为主的宗旨,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在过去的一年里,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自己在母亲、婆母先后几次住院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在家庭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妥善处理好家庭与做义工的关系。使自己今年在与先后几位义工的合作下,在做好天坛晨读的基础上,与宋老师一起扶持起陶然亭的晨读,并能在其它晨读点缺少人的情况下及时顶上去,正像郭老师在学堂论坛上所说的:使我们看似松散的晨读队伍,但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是有这样一个整体,才会使我们社区公园公益健身晨读活动持之以恒的健康发展下去。
三 、晨读收获
1、从不知传统文化内容的文盲,到熟读启蒙的篇章,并对内容略知一二。
2、通过晨读,使自己不论是在认知还是在感悟上,都有了一个提高。
今年母亲节临进,郭老师在学堂论坛上发了一篇文章《母亲节我们拿什么来献礼》,如果在以前,让母亲吃好,穿好,玩好(自己这些年在这些方面也是在尽力的),但通过一年的晨读与培训后,使我认识到:让母亲吃好,穿好,玩好是满足她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只有思孝、省孝、兴孝、行孝、倡孝、读孝、传孝,保持家庭社会的和谐安定,才是对普天下母亲最好的回报。
3、通过参加晨读,使我结交了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师长,挚友,从他们身上,使我学习到很多对于自己后半年非常有益的好品质。如宋文华老师身上那种敬业的精神。每次培训前必查资料,做到准备充分,每建新点,必亲到亲历,对新义工呵护有加,对老义工激励支持。郭玺铨老师克服疾病困扰,积极创新,全身心的投入到晨读中来。邹本和老师渊博的知识,在日常和培训中,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导启发大家。孟庆安老师不顾年事已高,不但积极参与晨读工作,而且还多次与社区、公园联系,使晨读活动有一个很好的不受干扰的外部环境。韩雪萍老师爱惜字纸的宣传。年青的侯琳老师,在工作之余,把团结湖公园的晨读搞的红红火火,并且把一批年青的义工团结在一起,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上这些老师的好思想,好品质,是我今后晨读工作的榜样。
大学之道,在明之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愿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做一滴水珠,汇入江河,投奔大海。
天坛公园简介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在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路东。是明朝、清朝两 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面积270多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