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唐鼎峰 所在城市:北京
联系电话: E-mail:
2008春节临时救助记录
4月8日
回家时,我从学堂领取了200元春节临时救助款,准备回家乡把这钱用好。
学堂的事在人。而200元额度实在有限,所以之前我就给自己确定了三个原则:第一,用到真正急需而能对其有所帮助的地方,第二,捐出的心力不下于承捐款额的心力;第三,感通心地,可持续地生发。
我老家在川东的一个山村里,各家自立,没有很富,但也没有艰难到需要救济的,原计划花点时间在县城大街上找老衰的乞丐聊天,对着我的心情,然后陪着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这样每个人那里花些钱,争取可以访十来个乞丐,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但终于因为家事迭忙,没有完成。
直到一天,因事去我叔爷爷家。午饭刚过,我幺堂叔的6岁的小女儿立立忽然从外边进屋子,看了看其他人,随后转到我身边轻轻的说:楼下有个老爷爷,呆了两天了,都没有饭吃,好可怜哦!
立立是我幺堂叔的女儿,年方6岁,上小学一年级,非常自是和要强,也有娇惯的习气,但对我还算服帖。她这个年纪,正是把课本知识跟现实生活开始比对的心理,看到现实中的不好,纵然有不良习气,也多会引用书本上的东西来判断。
我知道机会来了。因她这一念心能讲出来非常难得,于是反问她:你说得对。咱们怎么办?
她以少有的带有征询的眼神试探回答:那我们去帮助他?
这时其他人表示不必要和担心。我看她环视了一眼其他人,又望着我。
“当然要帮助!”我坐正了身子,很肯定的回答她,“但是咱们应该怎样去帮助呢?”
“那我们去给他买个面包吧,我这里还有压岁钱呢。”小姑娘很认真的提出了建议。
这时叔奶奶说话了:锅里还有热的剩饭菜,给这个就可以了。
这个得到我们一致同意。于是我们分工,立立拉了她上初中的姐姐盛了饭先送下去,我端菜随后。
见到老人,个子很矮,还半弓着背,挽个蛇皮口袋,端着饭碗,正连声地夸小姑娘。我上前了解,才发现他双眼赤红翻白近乎盲了,身上还散发着些微尿臭。老人说是前天出来买东西走到这边找不着路回家了;家里也就他一个人,靠生产队照顾。
吃饭的时候,我看他没有汤进食很困难,就让立立就近去弄点开水来,小姑娘拉着姐姐一撒腿就跑了。就这当儿,旁边凑过来一个人告诉我说,这是个老在这一带行乞的了,见着值钱的还拿走……
开水送来后,我一边让老人吃饭,一边把两个小孩拉旁边让他们出下一步的主意。妹妹说,那我们把他送回家啊?姐姐说,不行,那得多麻烦啊!妹妹说,那我们拿些钱给他?后来姐姐出了主意,可以送到救助站去。问了救助站的电话,拨过去,无人接听。
最后,我告诉她们俩,因为春节期间出门走丢了没东西吃没地方睡很可怜,不管怎样,我们要帮助老人,尽量遵循他的想法来做。
让她俩去征询老人的意见,老人说希望到县城西门去,到了西门就有熟人认识,可以接他回去了。饭后,我们叫住一辆出租车,把老人送上了车,让司机送到他要去的地方。事情才算是完成了。
回来的路上,两个小孩脸上无比的宁静,从中看得出她们内心有一种没有过的充实……
附带说明一下,我当场发动了她们捐出自己的一点零花钱,要能够实际地帮助老人一点,最后她们把身上的现钱掏出来,居然只有6.5元,就算打车费了,送到西门尚还有余的。
至于学堂的钱,根据当时的情况,捐了30元给他。
其他尚余的170元,再没能有机会花出去。
一点感想,现时代人太多都需要救助,或者是物质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但是都要须在心灵上有个相契相感。
给予的,必将收获;获取的,也必将付出。
无论是给予还是获取,这个过程,要陪着一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