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范英梅 所在城市:北京
联系电话: E-mail:
“2008春节临时救助小组”活动纪实
首都师范大学06级硕士研究生:范英梅
2008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是中国的国际年,也是中国百年不遇的雪灾之年,中国多数地区遭受50年来最大的雪灾,而且就发生在春节来临之际。在春节期间社会各界举办多种慈善和公益活动,来声援和救助在雪灾中受到损害的同胞,关心无数辛勤劳动一年的正在路上或无法回家团圆的农民兄弟姐妹们,同时也向仍然忙碌在雪灾救助的各界人士表示慰问。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富有,但中国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却刚刚起步,很多慈善和公益的概念还需要大面积普及,这次在春节来临其间的雪灾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来推广和彰显中国的爱心工程。
作为中国成立较早的公益组织——一耽学堂今年也成立了“2008春节临时救助小组”。虽然每个义工个人的力量很弱小,但千千万万关心公益事业的朋友们聚集起来,相信星星之火一定可以形成燎原之势,中国的公益和慈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的。
“ 十冬腊月,天寒地冻;岁末年关,民生惟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见孤老病苦人,我应尽一份力!
——见鳏寡流离人,我应尽一份力!
——见无望失助者,我应尽一份力!
——见困急危殆,我应尽一份力!
——见我心不忍,我应尽一份力!
——知我力不及,我尽我心!
——知我心无悔,我尽全力!
有价值、有意义的使用资源,为社会与人生加注幸福与希望。我们来努力!”
这是一耽学堂总干事逄飞老师亲自为本次春节救助活动的所拟的倡议书。每一次阅读这饱含深情的关怀,我都会被深深感动。感谢逄老师给了我这一次学习和做事的机会。下面我关于本次活动的书面汇报。
被救助者底层生活状况及救助过程描述
被救助者是我的同学王翠菊,去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翠菊今年已经四十岁了,还在求学,这是她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她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专心求学,至今她还是孤单一人,没有结婚。她的家乡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山东菏泽。老母亲今年已经八十了,虽身体还好,不用孩子在身边照顾,但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不能挣钱为翠菊提供学费。翠菊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已成家,生活也很困难,没有能力资助翠菊读书。她上学所需学费是从银行贷的款。生活费一部分是学校的助学金,一部分是母亲省下的生活费。翠菊平常的生活很节省,很少在食堂买菜吃。她经常在超市买面条、白菜,用宿舍的微波炉煮着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尽管自己生活很困难,翠菊还总是热心帮助同学。经常把自己做的饭分给同学品尝。还义务当起了烹饪老师,同学们跟翠菊学了很多种做饭的方法。
翠菊是同学们的大姐姐,平时在生活中给了同学们很多帮助。大家也想尽力帮帮她。但她的自尊心很强,不同愿意白白接受别人的资助,尤其是同学的资助。记得元旦时我们专业聚会,班长为了给她减轻一些经济负担,在征得大家同意后,没有收她的聚餐费。饭前一位同学将此事告诉了她,她坚决不同意。最后班长收了她的聚餐费,她才同意参加聚餐的。此事之后大家都不敢轻易提经济上帮助她的事了。
春节前夕,翠菊几次提到想回家看看老母亲。我知道年终岁末了,她手头的钱肯定不多了,想给她些钱,又怕她拒绝。况且我自己也是自费生,平时兼职做做家教挣点生活费,学费也得向家里要,我手里也没多少余钱。于是我就给她买了一只烤鸭,让她带回家给妈妈尝尝。
正在这时,我意外地收到一耽学堂总干事逄飞老师的短信,得知学堂今年成立“2008春节临时救助小组”。我当即报名参加了本次救助活动,并将救助目标确定为翠菊。当晚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翠菊。翠菊也非常高兴。之后,我与此次活动的负责人曾汉良多次短信沟通。我基本了解了此次活动的宗旨、内容、程序等。得知这也是一耽学堂首次举办春节临时救助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和尝试。虽然只有一两百元钱,但对于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真的是雪中送炭。
我去学堂领救助金时已经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七了,本次活动负责人学堂义工曾汉良已经老家过年了。收到我即将去学堂领救济金的短信后,曾汉良立即从遥远的老家联系学堂值班人员学堂干事黄生平。我赶到学堂时,生平早已在等我了。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过一个幸福的春节,已经是年前两三天了,生平仍然坚守在学堂,站好07年最后一班岗。她老家远在广东省,农历二十九才能回家陪家人过年,这种奉献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呢?正是这许许多多热心慈善和公益公益事业的朋友的奉献精神,才使得我们的爱心传得更远,才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当我把这汇聚了无数爱心的两百元现金交到翠菊手中时,她激动得只会说谢谢了。事后我才知道翠菊当时真的是没钱了,这笔钱实在是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啊!翠菊为年迈的母亲买了上好的大米及很多补品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关于“2008春节临时救助小组”活动我遇到一些问题,也有一些困惑。首先是如何使受捐赠者真正摆脱“贫困”。我说的当然是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物质上贫困已经很可怕了,而由此导致的精神上的贫困更加可怕。一类精神贫困者是盲目的拜金者。这类人将生活的理想和目标定位为如何挣更多的钱。有些人甚至不择手段去获取金钱。追逐到金钱之后的精神空虚又导致了畸形消费,严重者走向犯罪的道路。另一类精神贫困者则是另一个极端:他们也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却不想通过努力去换取金钱。他们完全等待别人的施舍。北京这样的“专业乞丐”非常多。这些人有的甚至厚颜无耻到拉着外国游客的不放手的地步。连最起码的做人尊严都没有,更别说爱国情怀了。从前对于施舍者,我总是报以无限同情,现在我总是有选择性的救助,有时我甚至感觉自己的施舍是不是助长那些人不劳而获的心理。如何使那些受捐助者真正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如何让我们的捐助活动不仅仅是一两百元的价值?这是我的困惑与问题。也许这些困惑和问题也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人的努力。我们有信心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和谐和美好的!
我相信经过这次成功的尝试,学堂日后一定会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通过本次活动的经验积累,以后的活动一定会越办越好的。另外,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说几点我的体会:首先是活动的整体策划不够系统,活动之前我们应该召集能够参加活动的义工朋友们在一起开个会议,宣布一些活动的负责人、具体流程、操作办法等事项。义工朋友们也可以互相认识,互相交流,集思广益,使活动开展得更好。其次,由于没有事先的系统安排,导致了整个活动变成了学堂义工与救助者一对一的一次救助活动。没有监督机制,跟踪回访,各个义工朋友之间缺乏活动经验的交流。整个活动在暗中单线进行中完成。很不成熟。再次,由于是首次尝试,所以活动形式也过于单一。日后如果在开展这类活动可以尝试一下多种救助形式。如:组织一些学堂学习过《弟子规》的孩子们去养老院表演,去慰问那些孤苦的老人们。再为老人们买些生活用品。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来,孩子们学会了关爱老人,实践了所学经典。二来,我们也加强了交流,还会节省很多资金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以上是我的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有错误,请朋友们指正,以期更好地开展我们日后的活动。
个人心理感受与事后思考
——我与一耽学堂
“2008春节临时救助小组”的活动早已结束了。作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我的内心却仍然久久不能平静。通过此次活动我对一耽学堂的热爱越来越深厚了!对学堂总干事逄飞老师及各位义工朋友的敬仰也越来越深了。我是去年来北京读研究生后经朋友介绍来学堂的。学堂同仁们为了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几年如一日“静默为主,做事第一”的做事理念深深地感动了我。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竟然还有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默默奉献。我的一位大学老师在我读大学的那个北国小城——伊春,几年如一日义务为当地的孩子和家长们讲授《弟子规》,读研之前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去听老师讲课,那些做人的道理是我在学校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我的心灵也得到了从来没有净化……那些美好的记忆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来北京最初的日子我很不适应大都市的繁忙生活。学业的压力也使得我的睡眠质量难以保证,随之而来的就是身心的双重疲惫。校园外的世界更加忙碌,而且是物质化、商业化的。我时时后悔自己的选择,也许自己根本就不应该读研,不应该来北京。从前对北京美好的憧憬变成了眼前不堪的现实。我开始怀念跟老师听《弟子规》那段美好的日子了,深深的怀念……在我最需要精神家园的时候我认识了一耽学堂。最开始参加的是梁漱溟先生长子主讲的《朝话》学习小组。梁漱溟先生的济世理想和对年轻人的深切关怀深深地感动和吸引了我。之后我又参加了总干事逄飞老师的《论语》学习小组。恕我孤陋寡闻,课前我以为逄老师一定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向其他同学打听,他们又保密。终于盼到上课时间,看到逄老师时,我大大地吃了一惊!逄老师不仅年龄上大大超出我的想象,他的思想、他的谈吐等等汇聚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后来我们与逄老师一起学习黑格尔时,一次我们讨论到成功人士话题时,逄老师让每个人说出心中的成功者。其实,在我们大家心中逄老师就是成功人士,是时代少有的成功者!
一耽学堂成了我研究生生活的一块重镇。
“做事第一”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困难的,参加学堂活动一年多了,真正坚持到底参加一项活动并全力投入是从上学期的“风雅颂”唱诗社的活动开始的。从首师大的主要召集人到整个唱诗社活动的召集,我渐渐学会了责任和坚持。就是因为这长久的对责任的坚持我才渐渐深入地了解学堂、理解学堂,我也才真正学到了很多东西。学堂对每一位朋友的成长都是看在眼里的,我因为在组织唱诗社活动中表现而被评为一耽学堂优秀义工。当我在学堂优秀义工名单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时,内心涌起无限的骄傲和自豪。我立即拨通了学堂的电话,本来想跟升萍表示一下激动的心情。没想到是总干事逄老师接的电话,我语无伦次地一番表述后,总干事仍旧是一番鼓励和期待的话语。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好地完成学堂的工作!
“静默第一”就更加难上加难!现代社会什么都讲究轰动效应,谁还提倡“静默”呢?一位朋友曾半开玩笑地说“一耽没火,于丹火了”。一耽学堂的朋友们几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着,也许很多人不理解学堂的做法。作为学堂一份子的我,从前也是这样想,甚至有时也会动摇。渐渐地我才理解,也许参杂了太多功利东西,“公益+文化”的理念就会变质。也许只有无声的细雨,才能更长久滋润心田……
最后我想以总干事论文化的一段话作为本篇的结束语:“圣贤或者伟人的工作是立了路的地基,指明方向,但路还没有走完,仍然要接着走,而且要越走越好。月转星移,千世万世,生命终是要有新的着落、新的寄托!这就是复兴,复而兴!”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致一耽学堂的一封感谢信
尊敬的一耽学堂:
首先,感谢贵学堂的热心帮助,在这新年到来之际,感谢贵学堂的仁义之举。说心里话,接受贵学堂的帮助,我很惭愧!也很感激!没想到在这举目无亲的京城,贵学堂会突然给我送来这意想不到的温暖,这真让我十分感动。确实,我目前很困难,为了考研,我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身边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和积蓄。家中母亲年迈,已丧失劳动能力,不但经济上不能帮我,还需要子女对她照顾。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有靠自己的能力想办法挣钱度日。然而,研究生阶段的紧张学习,使我难以有更多的时间打工挣钱,我只能靠节衣缩食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这就是我目前的情况。所以,尽管我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但面对大家热情地伸来的援助之手,我还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谢谢大家!祝大家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同时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期将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不仅争取有充足的收入来养家糊口,更希望能像贵学堂众多热心的朋友那样,去帮助那些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再次深表感谢!
此致
敬礼!
祝:春节快乐!同时致以最高的敬意!
受助人 :王翠菊
2008年2月5日于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