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块钱怎么花

姓名:包萧红        所在城市:北京

联系电话:          E-mail:

一百块钱怎么花
2008-2-13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岁末年关,民生维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见孤老病苦人,我应尽一份力!见鳏寡流离人,我应尽一份力!见无望失助者,我应尽一份力!见困急危殆,我应尽一份力!见我心不忍,我应尽一份力!有价值、有意义地使用资源,为社会与人生加注一分幸福与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一耽学堂临时救助小组 2008-1-28

这是我昨天晚上收到的一条短信,虽然心情为此而短暂地激动了一下,但没有持续太久,当时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倡议而已。

可是今天下午,我收到一耽学堂的电话,电话中的同学彬彬有礼地问我有没有收到昨晚的短信,然后告诉我这次倡议背后的具体行动:学堂给我提供一百块钱,让我自由决定,在春节期间用这一百块钱去帮助我认为需要帮助的人,事后给学堂一个回馈,以便探索一种个人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

到这儿,需要对一耽学堂做一个介绍了。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由北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公益团体,总干事叫逄飞,参与者是北京高校的学生,以宣传传统文化为己任,兼作社会公益活动,成立已经近十年了。学堂的经济来源靠大家捐助,以及参与的成员在学校义务代课的微薄收入等。为了保持学堂的独立地位,不接受任何带商业目的的捐款,也不挂靠任何国家单位。更详细的介绍可以在网上见到。

在上学期间,我曾经断断续续地参与过一些学堂的活动,包括给中学生义务代课、组织代课老师的招聘、到学堂听讲座、一块玩,以及蹭饭。但上班后一是忙,二是懒,就很少联系了。

今天这电话来的突然,而我也好像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只好答应。我承诺等春节回来后再给学堂去电话汇报,钱的事以后再说。其实放下电话我就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理由接受这一百块钱,因为学堂没有固定收入,里面几个固定成员的生活都是节俭得不能再节俭,住着租来的平房,冬天没有暖气,往往都是买上一大堆大白菜度日。而对我来说,这一百块钱还不是问题,花一百块钱去响应这样一个温暖的倡议也是应该的。

只是,我怎么花这已经承诺了的一百块钱?

此时才发现,有意识地帮助别人也是一个难题。谁需要帮助?在哪儿可以找到需要帮助的人?我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需要我的帮助?我的帮助真的能解决他的问题吗?我怎么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对方?……

我自认为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平时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会尽自己之力。可是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和个性特点,更多的时候,我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的善心只是停留在心理层面的,很少主动地去付诸实施。

我想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交往圈子,在这个圈子中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彼此之间会有帮助,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友情,而不是纯义务的。

我们能为别人、我们在道义上所关注的别人做什么?怎么做?

湖南、湖北受灾严重,广州火车站滞留数十万……可是这一百块钱是杯水车薪。

国家电力不足,铁路运输告急……那也不是这一百块钱能解决的。

春节有家难回的民工,大雪中流离失所的乞丐……为了花掉这一百块钱去找,我付不起这时间成本。

有意识地去花这一百块钱,还真是个难事。因为从道义上来说,这钱不是我自己的,我必须得发挥它的最大价值。我知道,它能买二十包方便面,让二十个人果腹;它能买两件棉衣,让两个孩子安全过冬;也许它还能买一顶帐篷,暂时让灾区的一家三口栖身……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怎么把这些价值付诸实现呢?

我只能把这个难题留给自己,留给接下来要度过的假期,在路途中去思考,去发现。

包萧红

2008-1-29

花不出去的一百块钱

临回家前接到一耽学堂的一个“任务”:让我根据自己的判断,把一百块钱花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对任何人来说,花钱都是赏心乐事,尤其在花不是自己的钱的时候。可是现在假期结束了,我还是没有花掉这一百块钱。当然,我有花不出去的理由。

回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共享天伦之乐,其余时候不是拜访亲戚就是朋友相聚,很少有时间在大街上溜达,去寻思谁需要帮助,这是理由之一,但不是主要的。

谁最需要帮助?这一百块钱是否真的能帮助他?这才是关键所在。

人常说,救急不救穷。如果一个人(或一家人)只是生活困难,我给他们一百块钱,那和施舍有什么分别呢?而我有什么资格施舍别人?并且,困难是相对而言的。和日掷千金的人相比,我也是困难的,但我在有吃有住的情况下,绝不愿意接受别人金钱的资助,更何况是陌生人的。我想别人也不愿意。

我把此事告诉了家人。嫂子建议给一个贫困的亲戚,她丈夫去世,一个儿子因斗殴进了监狱。母亲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说她有低保,另一个儿子还时常接济,没必要。哥哥说给一个贫困的表哥,我又觉得不应该,四十来岁身体健康的人,没有理由接受这种帮助。说明一下,自我工作后,回家遇到困难的亲戚,我也会给一点钱,但这次我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所以如果给他们就有点假公济私的感觉。

父亲思索半天说:“经常在街上见一个男人,媳妇瘫痪了,每天拉在车上乞讨。给他倒是可以的。”我也觉得这是个合适的人选,就委托父亲,如果碰上这人就把这钱给他。但可惜的是这段时间父亲一直没有再见过这人。而后来我也在想,这应该是民政部门该做的事情吧?

大年初一早上,有一个比较远的亲戚患脑溢血去世,家中本来就很贫困,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妻子没有工作,有一个儿子已成家,一个女儿在读大学。我马上想这是最需要帮助的。可是接下来了解的情况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家庭之所以贫困,一是因为贷款买房,二是因为儿子娶媳妇时花了好几万,都是从银行贷款。结婚确实是大事,但是为此背负债务值得吗?这种陋习不改,多少钱都会打水漂。现在面临葬礼,又难免有虚荣和攀比,多这一百块钱,也不济事。此时我又感到了一百块钱的轻飘。

一百块钱,有多轻?又有多重?

回京前一天,和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聊起这事。他说,不要小看这一百块钱,在本地一些贫困县,一个家庭一年的生活费也就六百块钱。对你来说,每个月捐出一百块钱不是大负担,但对他们可是救命钱啊!你说这一百块钱意味着什么?

这道理我懂,可是,这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吗?即使我把所有的工资都捐出去,也还是治标不治本。按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即使我浑身是铁,能打多少根钉子?!

回家前,一个朋友建议我,把钱寄给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受害家庭,并给我一个网址,上面有一个捐助的账户。这确实可以成为这一百块钱的去处,但是我却犹豫。首先,我怎么保证这一百块钱会花到我希望的人身上?其次,鉴于黑砖窑事件的骇人听闻,我觉得自己这种捐助太微薄,甚至有点搞笑。就黑砖窑事件来说,最重要的一是彻底揭开黑幕,严惩凶手;二是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这都是国家该做的事,就个人来说,即使写一篇文章反映真相,给当地政府压力,也比这一百块钱的作用大得多。

我一贯认为,对很多社会问题,个人的捐助是治标不治本的,看似献了爱心,实则掩饰了事件本身的残酷,甚至粉饰了太平。比如希望工程,宣传了多少年,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义务教育不是国家该负责的事情吗?泱泱大国,就无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需要靠民众捐助来培养这些“祖国的花朵”?!

我相信,一耽学堂发起这个行动的用心是好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的慈悲心,可是在佛法中,慈悲和智慧是密不可分的。光有慈悲而没有智慧,有时就会成为滥好人,甚至助纣为虐。比如,佛教中流行的放生。

到底,我们如何参与社会?慈悲心又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反复地考虑这个问题,忽然有了一个很单纯的想法:每个人凭着自己的良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足够了。

如果你是公务员,就克尽职守、廉洁奉公。任何一个政府都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只要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凭良心办事,敢讲真话,勇于负责,那制度上的不完善带来的恶果也会降低。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就好好的教书育人。如果你是医生,就奉行治病救人的天职。也许你的付出和你的所得不能相符,但就把这当作对社会对他人的布施吧!

如果你是记者、编辑、导演、作家,那么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盲目地追风,不要被参与社会的热情冲昏头脑,认真地思考后慎重地发言,把你所了解的生活的真相告诉大家,这并不简单……

别说这要求太低!认真想想,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到底做得怎样。对待家人、朋友、同事,我们是否有慈悲心?在我们参与的工作中,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和责任感?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我们是否有勇气维护?再进一步,当我们面对不公、不义时,是否能仗义执言?我们是否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并为此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相信,这些都是一个人慈悲心的表现,它比花出一百块钱重要得多。

当然,如果面对一个急需一百块钱的人,你绝不可告诉他,这不关我的事。这是慈悲心的底限。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