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宏梅 所在城市:北京
联系电话: E-mail:
活动纪实
2008年2月5日,北京松堂医院。
到临终关怀医院去看望与日无多的老人,是早有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存在了好多年也没有实现,平时工作忙,而休息日也好象总有一些杂事缠身,现在想来,还是做这件事的心不诚,否则早该去了。
感谢学堂给我的这次机会,总算让我做了早该做的事情。
2008年2月5日,我向单位请了一天假,在老公的陪伴下,向松堂医院进发。在去之前,我们先去水果批发市场批了六箱苹果,每箱50元,把小车的后座和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事先已给医院打过电话,知道探视的时间和路线,所以算准了时间,一路向东。
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进了医院,我跑进去请门卫把门打开,让我们的车进去,同时医院里面跑出来四五个护工,帮着我们把苹果搬进去。
玻璃自动门是坏的,人进去的时候得从中间使劲往两边推才成。进了门,大厅里面已经有七八个老人在大厅活动了,所谓的活动,也不过是坐着轮椅在大厅里,老人们男声围成一个圈在那儿坐着。我想护工的意思肯定是想让他们彼此交流一下,说说话,聊聊天,但是老人们都在沉默着,目光是呆滞的、无神的,甚至于感觉不到身外之人、之物的存在,我走到这个沉默的群体之中,也一时语塞,我实在是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什么。这时有一个老人开口了,不过她在自言自语,声音语调都很激烈,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护工告诉我老人们大多都有痴呆症,或严重或轻微,但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了。
上了二楼,有的屋子外面挂着“休息中”的牌子,我们就不进去打扰了,这意味着有的老人午休还没起来,有的则是重病缠身,不方便外人打扰。同时,屋子外墙上挂着一些铜牌,上面有“清华大学爱心小屋”、“传媒大学爱心小屋”等字样,护工告诉我,这些学校的爱心志愿者经常来看望老人。
我们大概进了十几间屋子,但是能和我们交流的(只要能开口说话,哪怕表达不清楚,或者有障碍的,我们都和他(她)们交流)。一位九十岁的老太太拉着我的手说,儿女们很孝顺,经常来看她,给她买东西、给她换洗衣服,可是旁边的护工说,老太太一生未曾婚育,但是却养过姐姐家的女儿,这个女儿倒真是很孝顺,有空就过来尽孝。
一个站了一辈子讲台的山东老教师,无儿无女,算是松堂医院无偿收养的,我走到床前跟他说话,他非常高兴,他说自己虽然动不了了,但是还是每天看书学习,他的床前放着很多的报纸,还有纸笔。他的思维已经不很清晰,连自己是哪一年生的都不清楚了,一会儿说一个年份,但是他的情绪却很好,很满足。
一个石景山区退休的老工人,紧紧地抓住我的手,大声地骂着自己的妻儿,说他们禽兽不如,把他一个人扔在这儿,且从来不来看他,他已是癌症晚期,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求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惧,他清楚地告诉我,他不想死!
在一间屋子里,其他的老人都出去了,有一个很精神的老太太,满头白发,但是穿戴整齐而且很有品味,我一进门还未等开口,她说抢着说话了:“我不是这儿的,我是客人”如此反复说了好几次。她说的如此肯定、轻松,我都信以为真了。可是跟在我后面的护工轻声告诉我说,老人来这儿已经好多年了。听到此,我的心一阵阵发酸,老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住在这儿,肯定是不得已才来这儿,不过也许是怕别人看不起,也许是怕别人说自己儿女不孝,也许是别的......
又看了几位老人,虽然境况不同,但渴望得到温暧和关怀却并无二致。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当我向他们伸出手的时候,他们紧紧地、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舍得松开。当我向他们告别的时候,他们一再地念叨着:“再来啊,再来啊......”我忙不迭地点头。
走过了所有能探望的老人们,我和老公准备离开医院了,下到一楼,看到人大附中的学生也来献爱心了,她们在展现自己的才艺,吹萧、吹萨克斯,热闹得不亦乐乎。而老人们,依然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一点生气地坐在表演者的四周,把表演者围起来是护工布置的,因为老人们已经没有力气也没有意识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想,如果他们还有力量操纵自己的行为,他们是否愿意去听这些?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少年学生一腔热情,但是不是给了他们他们想要的?但是话说回来,有这种举动,就该肯定,他们这个年龄,还想不了那么多。
在回来的路上,我和老公在探讨着养老的模式,比如社区养老,让老人们在社区和相熟的人在一起玩、在一起消遣,肯定会比医院好得多。当然,最好是传统的儿女养老,亲情是任何感情无法代替的,孔夫子说,“父母在,不远游”,今天已无法做到,但是和无法照顾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总是应该的吧。当然,有时人也很无奈,面临生存的压力,连自己的生活都有困难,没有时间和条件照顾老人,我想来松堂的老人们大概大多是儿女有难处的吧?条件好的人家,可以有保姆有充分的经济条件赡养老人,而那些生计窘迫的人们,把父母送到医院,心里也一定是难受的吧?所以老公说一定要在年轻时努力奋斗,要让父母过上好的日子。我反过来“教育”他说:“孝”有三个层次,一曰能养,就是在经济上能让父母无忧;二曰能悦,就是在精神层次上能让父母愉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晚年;三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有能力让更多的老人过上幸福晚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做到第二个层次就不错了,怕的是,我们打着让所爱的人过上好日子的旗号,在外面奋斗却冷落了所爱的人,孝敬老人,永远停留在初级水平。这需要平衡,爱和成就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