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新闻简报2009年第六期

导读

1、天大地大娘亲大——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第三次大会

2、回复法国学者毕游塞的信

3、“宝华公园有一个晨读小组”——云南个旧第一次、第二次社区公园晨读纪实 

4、各地义工信件往来选编

5、一句话新闻                                     

…………………………………………………………………………………………………………

天大地大娘亲大——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第三次大会

总干事受邀请参加59-10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大乳山举办的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第三次大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伦理学会、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妇委会、乳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协作,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承办。

   

                         

附:李汉秋先生与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大事记

20043月,李汉秋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多项关于节日的提案,后以《大家设计如何过好节日》发表于《前进论坛》2004年第6期,修订后以《我们如何设计节日》发表于《红旗文稿》2005年第5期。

20061213日,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孟母故里邹城举行。

  20075月,李汉秋同6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创设中华母亲节,他们中有:龚心瀚、傅立民、汪毅夫、谷安林、张文彬、姚守拙、修瑞娟、金弭力、霍达、梁晓声、唐浩明、李世济、于魁智、谢雨辰、李前宽、刘敏、周海婴、周秉德、董良翚、付彦、陶斯亮、李致忠、张帆、安家瑶等。

2008年两会,凌孜同67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将孟母生孟子日设立为中华母亲节”,联名者中有全国妇联赵少华、张世平,文艺界吴祖强、濮存昕、张抗抗、朱军、韩红、孙毓敏、李羚、万山红,还有彭钢、贺捷生、曾海生、岳喜翠、周秉建、任远征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汪纪戎则在全国人大提出同一主题的议案。

…………………………………………………………………………………………………………

回复法国学者毕游塞的信

 

按:513日法国学者毕游塞来信,希望了解学堂对“性理疗病”及相关问题的看法。14日总干事与以志先生、王元五女士电话沟通。15日晨总干事复信一封,内容如下:

 

中国文化有早熟的性质,人们身处其中,得其养育,却未必能够理解,识得其中妙处。

王凤仪先生讲伦理,而讲到性理,涉及到对人身心状况的调养和改造(性理疗病),其根本重点是在“如何做人”,要人“各正本位”。

人若得其正,则致中和,少“怨恨恼怒烦”,即“五毒”。因为“五毒”,给“病”广开方便门,使其扩大,没病成有病,小病变大病。病长在肉体上,根儿在心里头。所以,诚心的反省和悔过,找不是,端正其心,救治其偏,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矛盾和痛苦。这里的关键是自己觉悟、自己改造。

这是一个伦理本位、身心修养的过程。

所以,它不是一个单单医疗治病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的问题。

另外,所谓的“讲病的人”,实际是有高尚品德的人,众人中有威信,而其所以如此,则是他生活苦难中磨砺出来的。不是今天的看书式的简单学习,而是实修、实证、实悟、实行。

如,王凤仪先生就没有念过书,佛经道典、圣经贤传这些书,没念过。他所给人讲的,就是他所行的,“尽伦常”、“尽性立命”。

这样的内容,应当人人知晓;但能够在生活苦难中磨砺出来的人,则不可多得。像后来的现在刘友生等人。

如果不这样看清,急功近利,简单对待,迎合流俗,则在今天社会欲望浮动环境下,虽然有认同,但很难发挥长久积极作用。

关于科学,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不是万能的。不是说按下一个开关,立码就一切都好了的。人的生命世界,核心还是内在的改变,心性上有所成就、有所建立。所以,王凤仪讲“化性”,宋朝张载先生,即提出“四句教”者,也讲“为学大益在变化气质”,等等。

对一个普通人的神化实际是丑化,作用非常坏。台湾民间信仰很发达,有它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近代历史的成因,但有些做法不可取。王凤仪先生从来不搞神神怪怪,不讲、不提,他本人要是在世,绝对不同意。

民国18年,或者19年左右,因为王凤仪先生一直办义学,尤其女子义学,而江希张母亲是特别认同母教、女子义学,所以彼此有过接触,想共同兴办女学,但后来江母去世,所以合作很短。

任何一种文化在后世的流传中都愈加艰难,这是人性的可悲。就是中华的文化,今天也正可以看到如此的一面。

我对人说,王凤仪先生是一个农民,学习王凤仪,就学习多做好事,多行善,做公益、做义工。其实,不论学习什么,儒释道或者外国,都要从公益和义工开始。今天的时代我们就应如此,今天的社会我们就应如此。这就是一耽学堂的态度。

以上简述,供毕游塞先生和各界友人参考。

  

…………………………………………………………………………………………………………“宝华公园有一个晨读小组”——云南个旧

第一次、第二次社区公园晨读纪实

 

《个旧时讯》56日报道——“宝华公园有一个晨读小组”

云南个旧义工林译53日发来简讯:

200953日,云南省个旧市义工小组在个旧市宝华公园文学林举行了首次晨读。天公做美,虽然下了一夜的雨,但是在前往公园的路上,雨已经停了。参加这次晨读的,以青年人为主,共有10人,其中,有学校的老师,也有自由职业者。

    晨读从830分开始,至930分结束,主要内容为《三字经》。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紧张,中间出现过几次小错误。在晨读中,吸引了一部份人员驻足观看,有看了资料走的,也有带走资料的,其间,有位退休老人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在下次晨读的过程中,我们将做好资料的发放和对晨读活动的宣传。

         

 

林译的日记

200953   

    在第一次晨读的日子里,我邀约了几位有国学爱好的朋友到个旧市宝华公园文学林进行晨读。

    今天早上刚醒来的时候,窗户外面尽是小雨嘀嗒的声音。心想,第一次就下雨,那真的是太有记忆了。没曾想,从家出发的时候,雨已经停了。在宝华公园门口,等到了两个朋友,就一同到文学林集中,比830分提前半个小时到场。

宝华公园文学林始建于19833月,当年个旧市文联和《个旧文艺》创办了面向全国的刊授创作中心刊授创作中心邀请了丁玲、杨沫、白桦、茹志鹏、刘心武、蹇先艾、李乔、苏策、陈明、王松、王安忆等著名作家到个旧,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刊授学员代表讲学,并在个旧市的宝华山上栽下一片绿色树苗。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西南边疆一次盛大的影响深远的文学活动。

选择在文学林中晨读,希望产生新一轮的文化共鸣,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走出小我,通过晨读活动加入一耽学堂,做一名义工,走向社会,为优秀传统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830分,晨读由《三字经》开始,由于到来的朋友都是三三两两的,时间仓促,我没有把呼吸的方法告诉参与人员,第一遍读下来,普遍感觉比较累。中间休息,我给大家讲述了读诵需要注意的方法;第二次读完后,感觉好了很多。在读诵结束后,我向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讲解了一耽学堂的简介,希望大家能够加入学堂,做一名文化义工。

总干事逄飞57日复信:

林译:

你好,来信收到!书前两日已寄出。《晨读“四书”》四套,一套送你学习之用,另三套将来送能够独立开点的义工或者能长期参与组织的义工。《初编》15本,核心团队学习教材,有晨读参与者愿购买的,成本5元,所得收入留在你那里,作为复印“一张纸”资料的费用。

个旧义工小组开了个好头,继续努力。

心地福田,善德润化。向个旧青年文化公益事业的朋友们问好!

 

三幅宣传海报(第二次晨读)

 

林译的日记

2009510   星期天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到公园锻炼和游玩的人比上星期要多很多。

到了文学林,将三幅已经做好的宣传海报挂起之后,过来围观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咨询的人也跟着多了起来,我逐一对他们讲解了一耽学堂的宗旨。事先准备好的三十多份材一张纸阅读材料,一发而空。目前,愿意加入义工的人员逐渐在发展之中,我会逐一的把义工培训手册给他们看,然后让他们以一名义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今天参与的人群中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儿童,与学堂提出的老中青少一盘棋开始接轨了。在诵读《三字经》的过程中,许多老同志找到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提出需要进行讲解,有的提出让我注意读诵结构,还有的询问下次在什么地方晨读。由于自身学习不够,加之,今天参与的人员,比上次多了好多人,我没有安排讲解时间,就直接带他们进行了晨读。在下面的一周之中,我将加紧时间学习,在晨读一遍之后,即读即讲,给大家一个学习、沟通、交流的机会。

其次,在诵读过程中,忘记了纠正汉字读音,下次晨读一定注意,同时准备好晨读资料。

…………………………………………………………………………………………………………各地义工信件往来选编

逄老师您好!

学堂的新闻简报。我每一期都认真仔细的读了!慢慢的不知道怎么了,心里有一种愧疚的感觉,这是我心里真正的感觉。我不知道我为学堂的工作做了什么,我为公益做了什么。也许这是一个借口吧!学习的繁忙,各种压力使我逐渐离开了我们小组的具体工作。我不知道小组现在发展怎么样?工作怎么样?但我知道它好像已不如以前了,原因很多很多。我想问问,我想看看,但我知道各种原因已让我不可能这样做了!其实今天很想好好写写,好好说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心情真的很复杂。但我相信我会随着学堂的发展一起成长!真的对不起,我没有兑现我的承诺!没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义工!最后祝学堂明天更美好!还有祝您及学堂所有的老师、义工五一快乐!他们真的很优秀,也很幸苦!

                                                              甘肃义工陈显韬

                                                                    2009.5.1

显韬:
    来信收到。五一愉快!上期钱理群老师信里引用了春节救助很多同学的感受,因为我不会使用尾注而截断了,具体网页上有(呵呵,刚才去看又出故障了)。
    飘摇的风和雨,迷蒙的光影,不能呼吸,就这样走,好象走了很远,其实,也许还刚开始,好象才起步,其实,岁月已经流逝不再-------呵呵,生命----
    
有韧性、有清醒,有一点点的光,这就是人性的希望和富足,我不他求-----
    
夫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就差一筐土,便堆成一坐山,可是当止,那么我一定止;平地浅水洼无人理会,只是一筐土的事情,应当去行动的,那我就来做了。
    一个时节,有一个时节的事情;甘肃的晨读开头好,甘肃的大学生义工用心开头,那就好!急走过,莫留恋,风景真实依旧---
   
去年春节救助,你家乡的情况特殊,那次座谈,大家都说应该有适当后续,如果你今年暑期回乡,之前给我电话,我们商量。
    学习愉快!
                                                                         
                                                                    2009-5-1上午

重庆义工丁颖427日来信:

 

20055月丁颖在学堂(右二)

逄飞兄:
看到钱老师的这封信,我想起了去年的一件事情。接到了学堂寄来100块钱,我添上了

100块,去重庆外语学校,见了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同学,把资助款送给了他。他是这所学校

宏志班的学生。

见到他,使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种孤独和无助。我的感受很多。

回来以后,为了按照学堂的要求,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我五点下班后在烈士墓旁边的一家网吧写,不知不觉写了2000多字。想起那些伤心的往事,我的眼泪都要下来了。突然,电脑死机了!我的稿子还没有保存!我有些着急,想等它自己慢慢复原。等了两分钟,还是没有动静。我去找网管。网管是个大妈!她一来,没听我说明白,就直接按重新启动——我的稿子没有能够再找回来!
    当时,我气极了,怪她不该不由分说就重新启动,也许再等等就可以再恢复呢。我跟她大吵了一架!旁边其它人都不做声,几个工作人员当然帮着她说了。我沮丧极了,从此没有再去过那家网吧。

我没有心情再写——那种回忆童年的苦难是很痛苦的,再去说一遍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第三天草草写了几个字,发过来。

钱先生在心中所说的理想主义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我深切地赞成。这些过来人的谈话,真是用真诚的血泪换来的。钱先生在晚年还能这么真诚,使我很敬佩。在鲁迅、梁漱溟、马寅初、顾准、巴金、韦君宜、李慎之等先生之后,还有钱先生等一辈人在,真可见独立精神之薪火不绝。愿转达对钱先生的敬慕之忱。

…………………………………………………………………………………………………………

一句话新闻

 

广东唐元平发来简讯:

鄱阳湖读书小组和华农晨读小组五月四日在华南农业大学古色古香的3号楼前举行晨读。内容是《春天的倡议》《中庸》《少年中国说》。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王胜虎发来简讯:

2009420,由兰州理工大学校团委、学生处、理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办,由自立协会承办的“09年度校园晨读倡议”活动成功启动。本次活动从420号至本学期末,历时近3个月,由在校全体师生及附属社区共同参加。

 

 

5月上旬陕西榆林燕翼堂义塾义工韩晓峰、张艳娥夫妇来学堂。

  

 

法国学者赵小芹女士、欧明华先生513日来学堂座谈。赵小芹女士目前正翻译梁漱溟先生

《中国文化要义》法文本,而欧明华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负责法国利氏学社(利玛窦)

工作,并从事思想领域的研究。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