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民族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一耽学堂中央精神学习编要

2006-2-24

参考文件: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20017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江泽民(20021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weichengnian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22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胡锦涛(20049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14

●《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胡锦涛(20052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1011

●《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胡锦涛(2006年1月9)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2006年1月9)

 

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民族生命的复兴,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共同体的伟大建设过程,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生命的传承、传递和创造开新的过程。

2简而言之,这是人的复而兴;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发出声音,努力行动,不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向世界人民做出贡献,这是一种世界舞台背景的广大情怀,开放心胸。

3现实的人的生命长成是这个过程的核心,以人为本,面对人,发展人,一切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要素都是为这个服务的;脱离人的现实存在,一切好的学问和优秀遗产都不能够发挥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发展的成功典范,它成功地吸收和发展了西方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这为今后的中国发展,包括如何融会和消化自己本民族的优秀历史遗产,推进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验和信心,这同样具有世界的意义。

 

二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唯物史观的核心是群众史观。

2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我们应自觉克服精英本位观,牢固树立群众本位观。中国近现代伟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政治革命、经济改革或者目前的文化建设,都必须采取大家一起走的方式。

3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首先就是培育公共生活的公共精神,修复和营造人与人彼此相信信赖、互相关心理解的社会心理氛围,这是目前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任务。

4和谐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既包含了人的现实的一面,也包含了人的历史的一面,即通过人的心理感受和生活方式而传递下来的各种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两面都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和思考,并且通过实践使其结合起来,共同的发挥作用。

 

三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思想。

1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综合建设的要求。我们的发展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的发展。

2鉴于文化生成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文化形态的稳定性和长远性、文化作用的后起性和统合性,服务于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文化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高度。

3我们应充分认识经济社会中文化因素(道德、历史和社会心理等)在经济提升中的辅助作用、在经济运行中的环境作用、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提早打算,长远安排,全面统筹,先行介入,整体推进。

4激发一切的有效力量,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从而“根本的和迅速的提升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力。”

 

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文化是先进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将具有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核是:和谐进取(以和为贵、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开放自新(积极入世、好学近思,强调实事求是奋发有为的态度)、爱国奉献(以国而存、为民而立,强调心系国家关怀民生的自觉)。

3 应当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重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推进公民素质教育,以日常伦理道德建设为主旨,特别注意培育全社会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的参与意识、公益精神和人格力量。

4 我们要在文化+公益+青年定位上,紧紧围绕汉语激活战略、生命高端战略、民间公益战略,按照“呼应—共振—和谐”的阶段步骤发挥经济社会中的辅助、平衡和激发作用。

 

五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1 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达到理论自觉性和实践主动性的新高。

2 我们倡导本土的和实证的精神,民间的和大众的形式,朴素的和塌实的风格,本着血汗优先、做事第一、向人学习、少说空话四个原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 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和创新:在原生态、自组织、可持续、易复制的转型期中国文化传习发展模式方面,在共同成长的全景式敞开与可持续释放的中国特色新型公益组织理念和框架方面,以及成熟的义工制度和青年进学阶梯方面。

4 我们作为学习、体认和普及中国优秀文化的非营利性公益团体,学习传承,实践成长,创造发展,将继续在最大容受空间的公益平台、宣传与普及的连锁私塾传承与教化的连锁学堂、体会中国文化的传习中心、海外汉语言文化传播媒介五个方向努力。

 

六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在文化的新起点、新源头的意义上为建设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现代化的进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 农村有城市的问题,城市有农村的问题;城市可以引动和辅助农村的发展,农村也可以化解和解决城市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其共通共同的层面,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农村在现代化过程中作为统筹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高地的作用。

3和谐社会的和谐因素在社会的里面;中华民族的两个优良传统(文化的和革命的)美德一直在积极地发挥着底线作用。我们要提前或者同步考虑到新农村建设中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因素在起步阶段和提升阶段所具有的关键作用。

4 我们的农村文化教育活动将继续以“激活本土语言 平衡文化生态 唤  起情感认同  培养生命自信”为总体目标,积极协助,与全社会共同行动,奠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心理基础。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