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遍开展高校青年晨读的建议

20083  为全国政协会议委员联名提案所写)

二○○八年将是民族自信、社会发展和文化自觉的更高更好态势的“心理增长点”。全社会特别需要一种生活中简单易行、可以人人普遍参与和受益的形式,使每个人开始注重自身素质修养、积极认真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同时开创一种清新健康的精神面貌与社群公共生活意识,从而具体地推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作。

晨读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里,大家都把早起读书理解为一种寄寓了“勤俭、刻苦、自强、进取”等等对于美德、健康与智慧美好期望的一系列具体展示。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是反对或者不喜欢早起读书学习的。

青年自强代表了民族的信心和希望。而目前我们高校青年的状况是:一、全国人民都能早起,只有青年人很难早起,晚睡晚起、生活作息无规律是普遍的;二、生活态度上缺少刚健振作、积极有为,相反,还存在有一些消极的和无作为的颓靡情绪;三、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的现实感、使命感还不十分清晰,上大学目标还不十分明确;四、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少,中文水准普遍比较低;五、群体生活的氛围和校园人文精神有待加强。

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种振作精神的有效形式,一方面可以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实行,从而培养有激情、有力量、求进步的人格,另一方面,把“生活养成”和“母语学习”、“文化传承”、“青年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青年人的为学与为人、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生活实践与文化创新的统一。继而发挥高校青年的先锋作用,挺起“民族的腰杆子”,增强社会信心,为国民生活注入朝气与活力。

2002年起,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团队一耽学堂在全国各大专院校中组织和推动开展题为“人文日新 从青年起青年日新 从晨读起”的早起早读书活动。至今已有北京、广东、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江苏、甘肃、四川、陕西、吉林等省市的六十余所高校先后加入晨读,大学生们春秋两学期每周定期早起,诵读中文典籍,以古文为主(如“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选、部分蒙学、诗词等等)。

高校青年晨读、中小学校早读、社区公园健身公益晨读等都是晨读工作开展的具体部分,其中,高校青年晨读是最能够发挥心理辐射与激活效应的“高端形式”。实践证明,通过晨读,青年人的生活习惯、品格、母语语感、人生修养和境界等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

一耽学堂的晨读活动还延伸到中小学的语文课堂和城市的公园、社区。在北京市(小学两所,初高中超过14所)开展的中小学语文晨读恢复了以前传统的学习形式,通过诵读深化和完善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在北京香山公园的晨读已经开展四年,还有深圳的莲花山公园、北京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和紫竹院公园等,这些走到校外、走进人群的健身晨读,取得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

事实证明,青年晨读是一种务实和积极的方式。它既是学习,也是生活,可以老中青少,也可以体制内外,大家都能够参与,参与之后都有收获。从社会角度看,它发挥了一种精神的普遍的感召、象征和示范作用,将产生一系列的相关联动,并赢得普遍的认同和参与,从而以一种最节约高效的方式快速建立起社会信心,达成“学好中文,做好中国人”的社会共识,进而逐渐形成我们这一个时代特有的清新健康的人文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开展全国性的青年晨读活动是一种振作青年乃至社会有为精神与朝气、正气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形成清新健康的时代人文精神和社群公共生活意识,有利于具体推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工作。

 

本案建议

一、各高校普遍成立大学生的晨读社团。

二、围绕“早起早读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市民生活建设。

三、培养文化青年的公益精神与义工实践,摸索成熟经验。

四、开展公园晨读和社区晨读。

五、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中小学早自习晨读。

六、建立统一协调小组,组织交流和促进活动。

 

青年有自我改造的要求和努力,青年自新是全社会、全民族的瞩望和信心所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通过发动高校青年晨读,以及由此而开展的一系列早起早读书活动,我们相信对于振作民族精神、促进道德修养和文化自觉将会产生如下积极作用:

1提高全民阅读意识;

2回归学习和体认的本位,避免浮躁的文化争论;

3引导国学热着陆,推进基层生活伦理建设;

4突出汉语言的国家战略安全地位。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