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8)
1我们的文化使命在哪里;
2青年文化公益事业的定位,在目前社会发展中间的历史价值;
3中国文化复兴的大尺度描述(100年—200年);
4人类文明的共同困境和中华文明的艰难时刻;
5社会化的生活共同体和人类精神事业的追求方式;…………
—————————————————————————————
6民间资源的内容、有效形式和意义;
7社会教化事业及其具体工作的一般战略和基本特征;
8“传统”在“现代”的“可能存在”和“复活机制”;
9异质的、不同结构的、不同尺度的“传统”现代发展中的“合力点”;
10面向传统,我们如何取得“真实态度”?…………
—————————————————————————————
11文化自觉、道德诉求是否应回归“语言激活或者重建”的底线;
12“伦理生活”或者“生活伦理”的价值优先所在;
13中国文化的精髓(即其在今天贡献于世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14社会心理的“共许”与“默契”、普世伦理和精神家园?
15文明对话的接口在哪里,有效性的评判在哪里?…………
—————————————————————————————
16国学热的意义是什么,下一个阶段?
17今天我们要从“五?四”学习和继承什么?
18文化实践者的“现实出场方式”;
19中国式的“第三部门”在公民社会中的空间与活力;
20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现代文化建设含义解读;…………
—————————————————————————————
21慈善、公益的区别,义工和志愿者的区别,相关分析及发展趋势;
22做义工、做公益和社会教化、社会基层教化的关系;
23中国特色公益事业的时代使命和现实价值;
24“以公益建设文化”的内涵;
25“以文教引领公益”的内涵;…………
—————————————————————————————
26基层社区中“义的道德实践”与公共生活的建设;
27民间讲学兴起与人文精神重建;
28历史遗存的私塾、学堂、书院的使用和开发;
29语文教改路线图;
30中小城市公益小组、连锁义塾的设立与地方教化中心形成…………
—————————————————————————————
2008,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将如何发展?
怎样去做“人人能认同、人人能参与”的事情?
怎样走出“时代必经的路口”?
怎样找到“民族信心”的“聚焦形式”和“实施办法”?
怎样有层次、有次第、有节奏、有效率的开发和规划“社会项目”?
在具体推进中,从民间的、公益的角度,谁可以一起开步走?
与国同心 与民偕行 与时俱进 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