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新闻简报2013年第三期

目录

一、柯召民:广东茂名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小组“2013种子的力量”夏令营情况简介

二、柯召民:广东茂名“道德文化笃行班”前两期办班情况简介

三、燕山学堂林炉生:返乡的道路

四、林炉生和逄飞八月份电邮通信

五、林炉生:追随圣者的足迹——银杏伙伴印度参访报告

………………………………………………………………………………………………………

广东茂名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小组

2013种子的力量”夏令营情况简介

举办地点:茂名灵惠寺


第一排左二为梁桂萍,第三排左一陈志浩,左二柯召民,第五排左二为黄亚海

一、概况

      2013年8月2至11日茂名公益小组举办为期十天的“种子的力量”夏令营。自2005年以来为茂名地方的草根公益事业作出表率。今日之中国,每一生命就是一个文化的种子,每一个生命就是一个道德的种子。这次活动内容有:行脚、农耕、诵读经典。课程安排如下:

 

 

时间

事宜

备注

9:00-1700

报到,开营仪式,相互认识,组成团队

 

第二天到第九天

530

起床

 

600

行脚

 

700

早饭

 

800

农耕

 

9:30

国学诵读《大学》

 

1100

午饭

 

 

14:00

起床

 

14:30

静定训练

 

15:30

经典吟诵

 

1630

农耕

 

17:30

晚饭

 

19:00

看电影《玄奘大师》

每天会有不同内容

21:30

作息

 

第十天

530

起床

 

600

行脚

 

700

早饭

 

800

经典学习

 

11:00

午饭

 

 

14:00

起床

 

14:30

收营座谈总结

 

 

 二、课程体验

行脚每天早上6点从灵惠寺走到体育公园,中间有公路和森林绿道。全程往返8公里。基本上每个小孩都能坚持下来。

 



行脚过程


体育公园休息


行脚采风:早晨风儿分外娇

农耕每天下午一个小时,耕种寺庙里的僧田,主要工作是帮助寺庙除草,松土。


农耕情景

经典诵读本次内容是《心经》、《大学》。选择《心经》是因为在寺庙里修学,并且《心经》篇幅较短。《大学》作为儒家经典相对也比较精短。



就餐每天大人带小孩分饭洗碗。(没拍到相片)

三、小结

夏令营结束后,义工们的总结如下:

1.  小孩安全工作花去义工大量的精力,以后类似活动安全问题让家长承担。

2.  行脚是小孩最乐意做的活动。因为我们每天走得比较远,有些小孩没按义工要求穿鞋,有小孩走伤脚情况。

3.  农耕安全要放在第一位,南方山地里有蛇和蜂,出现小孩给黄蜂蛰伤情况。

4.  经典诵读每节课不能超过30分钟,长了小孩就不耐烦。

家长与小朋友反响:

大家一致要求每年寒暑假各搞一次。

寺庙反响:寺庙工作人员对我们工作非常支持,希望我们努力利用寺庙,进行地方人文教化工作。(这里为我们下面每个月举办的“道德文化笃行班”播下了种子)

--------------------------------------------------------------------------------

广东茂名“道德文化笃行班”前两期办班情况简介

一、开班宗旨

教育之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让孩子们保持本善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进而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这才是真正教育化人的目的。开办道德文化讲座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孩子的善心孝心和恭敬心,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身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二、课程性质 

1、道德文化笃行班以家长为主,孩子为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2 、本学习班属公益性质,不夹杂任何的商业行为。

3.上课时间安排:周末两天半时间,周五下午 500—7:00报到, 晚上7点半举行开幕式,周日下午结束。

三、课程内容 

行脚、礼仪教导、经典读诵、弟子规讲解、德育故事视频、传统文化视频教学、亲子感恩互动课程、力行劳作等。 

四、招生对象

1、身体健康的9岁以上的学生,必须有一个家长陪同上课。

2 、能全程参与学习者方可报名。

3 、招收名额: 每月一期,每期招15个家庭,报名额满即止。

五、第一、二期课程安排

 



六、总结

1.第一期视频安排太多,影响了小孩子的兴趣。第二期经过调整后反响好很多。

2.大人小孩要分开上课。

3.普遍家长对中医与健康生活的兴趣较大。基本大家处于投医无门境地。

七、下一步的打算

1. 以家长和小孩长期修学作为制定课程。

2.小孩以游戏为主,但不离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黄帝内经》,现在有思路编排五行相生相克游戏让小孩长期玩。在玩过程构造五行运行模型。

3.小孩加入适量的武术基本功训练,没老师跟着视频做,效果如何要等实践半年后才有底。

4.结合《神农本草经》带小孩进行草本初学,认识中药。

5.加大中医养生课程,解决人民身体健康问题。

6.传统文化视频长期学习南怀瑾老师的开示。

7.增加少许成人经典诵读。

附录:“道德文化笃行班”开幕式发言

    我们处于的这个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

首先在物质层面,我们拥有最多,可以说是历史上从未有的丰富,但是也从未有的伤害着我们,转基因食品、添加剂、三聚青胺等等,大家都在等待着一种好的体制而放弃了做人的道德本位。

其次精神层面,阴盛而阳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只看到美貌看不到善良,我们看到金钱看不到质朴,我们仰望名利俯视平凡!人的恐惧来自于信任的沦丧!人见不到人,人见不到真心。我们集体失语,没有本土化的语境,我们有民主、自由、独立等等概念,我们没有道德仁义礼智信,我们有维生素、蛋白质化学知识,我们没有阴阳的感知。我们有高血压、糖尿病乃至多汗毛充栋的西医病名。但我们却不知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厥阴病的概念。我们有中国梦恰恰是因为以美国梦为参照。我们所有的语境基本建立在西方的标准上。中华魂兮归来,归来兮待何时?

假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们做什么?他们一定会做义工,他们一定致力于人性的觉醒,让人见到人,信任人,依靠人。我们是力小而任重的一代,道德文化笃行班的举行首先是梁老师夫妻的发心,《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其他义工也热情参与,他们看到痛苦,前面依稀有少许光芒,他们从大众中站出来。有担当有道义,谁做义工谁受益,道德文化笃行班的举办,将会是茂名人文建设新起点,这里将进行“弘杨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风气,净化个体心灵”基层实践。这里见到人的真心本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礼记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让我们相尚以德,相行以道,山高水长,一路同行!

感恩所以义工的付出,感恩所有家长小朋友的参与!

--------------------------------------------------------------------------------

燕山学堂林炉生:返乡的道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追求道路。在我的生命追求里,“返乡”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我的一份工作,也连接着我的生活和修行——即生命朝向解脱的终极追求。

返乡容易让人想到返回故乡,但我的返乡是指回到乡村、回到乡土、回到大地与大自然之中,让自己的生命,根植于大地之中,让工作、生活、学习和修行,都与大自然连结在一起。因此,这里所说的返乡,含义更广泛些。

我自小生长于闽南的乡村,在山野溪流中留下了诸多足迹和美好回忆。童年的美好回忆,在人的一生中是珍贵且重要的。尽管我如所有的孩子一样,都受到学校教育和考试的牵引,但那些考试相关及课堂上的经历,在我的脑海中很少留有痕迹,而每当闭眼回想时,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和欢声笑语,却历历在目。

或许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卢梭在《爱弥儿》中,特别推崇孩子小时候应在乡村生长。

在孩子的心中播撒美好生命的种子是重要的,这些种子,在孩子长大后,在机缘成熟时,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或许是儿时的心中播下这些种子,我在北师大第一次听到“农民之子社团”这几个字时,就感到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而后那三年的大学生涯,我几乎全部课余时间都投注在与农民之子相关的事务上,如支教、支农、调研、工友服务等。大学几年很充实,也奠定了未来工作及事业方向的基础。大学毕业在后勤物业草草做了一年的行政文书工作,就辞职并与农民之子的老会员们一起创办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全职工作,并以职业化的方式去探索与三农相连结的道路。

返乡,做什么?

回想七年前辞职创业的情景,更多是一种自发的状态,即源于内在情感的推动,而相对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因为缺少理性,所以最初的一年,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第一年里,我们帮农民卖过板栗,组织过农家乐旅游,还尝试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在一一遭遇了所有的挫折之后,我逐渐冷静下来,并放下服务三农的宏大愿望,我反问自己:返回乡村,我可以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有一个前提是,你会做什么?

我发现,我们这些青年人,不懂市场,缺乏技能,不了解农民,乃至于不了解自己!故而,我们在农村的这些尝试,注定要失败。但在大学期间,我们有很多支教的经验,我们到各地乡村、到打工子弟学校之教。虽然做支教并没有很直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当我们带孩子们离开课堂,在自然中玩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在抛开学校考试的束缚下,我们看到孩子们呈现出另一种状态,对世界充满好奇,有活力,在野外活动中的互助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和课堂上比较少看到的。

  


1:教孩子学爬树

对的,我们可以在自然中做教育,做补充性的教育,透过帮助孩子们在自然和乡村环境下获得真实体验,以补充学校教育之不足。从青年返乡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具有普遍适用的实践方向,因为大多数的青年人,都喜欢自然,并且有办法带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玩耍,帮助孩子们获得快乐的体验。从情感发展和内心体验的角度,带孩子们在开放的自然和乡村环境下做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

是的,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在返回乡村的最初,以回归自然和乡村的教育为切入,是最适合我们的。作为新创办的机构,农民之子在经历了第一年的摸索后,终于放下那些力不能及的愿望,而专注于回归教育的教育活动,即我们简称的“自然教育”。

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做教育

对于孩子们,特别是乡村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玩耍,是他们的强项,孩子们真的可以“玩疯了”。孩子们似乎有无限的精力和体能,每天在大自然中玩耍,长距离徒步,第二天一清早就会起床,又开始他们一天新的功课——玩。而对于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们而言,他们就有不同的看法了。他们会有所保留,在适当的时候放孩子出去玩,但更多时候会把学业抓得更紧。所以,作为中间的组织和协调者,如何在孩子与家长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很重要的,想要带孩子长期在自然中玩耍,必须平衡这个问题。

除此外,还有一个重点,即探索自然教育的定位、价值和意义。究竟我们做自然教育,想要带给孩子们什么?既然我们做的是学校外的教育,大自然中的教育,则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可以是在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的层面上,这样孩子们将有一个更为完整的生命体验。学校的教育,建立在抽象化的间接知识之上,而自然教育则建立在实境教学和直接体验之上,这是很重要的区别。也就是说,自然教育是藉由孩子们的直接体验而获得对于自己和外在世界的认知,从而建立起与自己、与大自然、与他人、与社区的健康关系。

 

图:大自然的孩子                     

当回到实境教学时,常常会面临很多直接而具体的状况,比如孩子们还会把蚂蚱的腿折下来,把知了的翼拔掉,或是孩子会摔伤,有时候他们会在你不经意间采摘村民家的水果,等等,当面对这些具体的行为时,我们的反应是什么?我们怎么来应对和处理?

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也一样发生在儿时的我身上。小时候,我到村民家的鱼塘偷钓鱼,用弹弓瞄准小鸟,把蛇的尾巴打断,抓蜻蜓喂鸭子,等等。在这些行为背后,是一种惯性的习以为常,基本上农村的长辈们都这么做,孩子们也跟着做。当然也有其他原因。

现实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以自然和乡村为背景的环境中,在没有受到考试逼迫的条件下,我们有更自由的空间去探索儿童成长和儿童教育的规律。这又是自然教育能够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的一大优势。更进一步的,要持续做开放的教育探索,建立教育基地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在农民之子机构成立一年之后,我们在西湾子村建立了自然教育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有了教育基地,生活也与教育融合在一起,这就给我们开启教育回归生活的契机。

教育与生活的断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病。让教育回归生活,则是乡村大地上开展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尽管我自小在乡村长大,由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基本上缺乏在乡村独立、自主生活的技能。教育基地的建立,让很多人获得重新学习这些技能的环境。此外,由于这些技能的建立,我们减少了对于消费和金钱的依赖,很多城市里需要靠金钱才能换来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自己做,比如种菜,维修,盖房子。而且,靠自己的劳动得来东西,往往显得更加珍贵。

找到教育与生活的连接,是我们能够在乡村安住的一个关键点。在乡村生活是得不到很多金钱的,而另一面,乡村生活也不需要太多钱,因为很多东西可以自己创造。这种价值观与城市有很大区别,城市里几乎一切物质都需要靠金钱换取,虽然乡村也需要,但不是那么严重,而且乡村可以得到城市里用金钱难以得到的东西,比如健康的食物、干净的空气、宽敞的居住空间,等等。

当我们的心安住于大自然和乡村时,我们也不再忧虑孩子教育的问题。未来有一天,当我们有了孩子,回归自然和生活的教育,一定能够让孩子们真正受益。

当自己身体健康的主人

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起居无常,饮食无度,再加上日益恶化的自然及生态环境,以及难以控制的负面情绪,很多人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不好。而医疗产业化的政策,则更加剧了人们身体健康的恶化。很多人辛勤工作挣来的钱都不够支付医疗费用,这就使得人们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身体健康状况越是恶化,就越需要挣更多钱,挣钱的压力又进一步把身体压垮。

我自己也曾经遭遇了严重的身体病痛。

2005年底,由于初创机构压力大,以及生活方式无度等原因,我患上了严重的腰腿疼痛疾病,白天黑夜疼痛,有时彻夜难眠。随后去了几个医院看病,花了不少钱,丝毫没有效果,而医生的态度和工作方式,实在难以让人对医院产生信心。

在遭遇前后三年的身体病痛过程中,我自己开始研究身体健康的规律,这期间,我很幸运认识一些好的中医师,他们不仅帮我治病,还教给我诸多身体健康的观念,乃至于为人为事的道理。慢慢的,我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也学会了一些处理日常疾病的方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当我们能够顺应一年四季的自然节序,以及每日生活的节序时,身体就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健康的轨迹。再加上饮食和生活方面的自我约束,如戒绝烟酒、饮食清淡等,以及日光浴、泡脚、停食、拉伸筋骨等自然疗愈方法,身体健康基本上有很好的保障。在2008年夏天,我终于从腰腿疼痛的阴影中走出,并且掌握到身体健康的一些规律,特别是体会到内心状态、精神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人是身和心的组合体,身体作为物质组成,单一在身体上下功夫,带来的影响有限;但心或精神的状态,却可以有天差地别,并进而影响身体物质。比方讲,面对蝇蚊时,心中升起的是厌恶和反感,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同样的,心中也可以升起同情和悲悯,这又是另一种状态。然而就在厌恶与悲悯两种心理状态之间,对个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极为不同的影响。厌恶就如毒素一般会侵蚀和伤害自己的身体,而悲悯则如清泉一般在净化自己的身心。所有心中的不善念与善念,都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获得身体健康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来改变身体。

在身体健康的探索上,我极深刻地受到甘地的影响,是他开启我藉由净化内心而探求身体健康的道路。而持续修习印度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Vipasssana)方法,则是在根本上帮助我改变内心的习性模式,并带领我逐步从负面情绪的泥潭中走出。

在日益明白了身体健康的规律之后,我内心里产生了一股强大的信念——当自己的医生。是的,一般人都习惯于把自己的身体健康交给医生,他们努力去挣钱,并希望用金钱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一切,包括健康,但是,很多时候,这条道路行不通。做自己的医生,当自己的身心健康的主人,反而是一条普遍通行的道路!

探索一种全新的生活社区——生态家园

从农民之子到燕山学堂,我们已经走过了七年多时间,从最初开展流动儿童自然教育项目,到筹建自然教育基地,再到创办燕山学堂以探索本土自然学校模式,以至于把燕山当作我们的精神家园。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日益清晰自己的人生道路——藉由改变自己而去改变世界。如果我自己不能探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我怎么能够给更多孩子做教育?如果我都不能解决自己的身体健康,我怎么去帮助他人获得健康?如果我没有能力从负面情绪的泥潭中走出,那我又如何帮助他人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呢?从改变自己开始,我开始在一点点改变身边的环境,进而一点点改变外在的世界。 

图:燕山学堂简单生活体验营

 七年的实践,我和伙伴们已经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我们不用在拥挤的城市求生计,乡村大地上有我们广阔的生存空间;我们无需随大流,可以做自己认可的教育,当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不需要靠挣很多钱来购买健康,健康就在当下和自己的手里。

作为这一代的青年人,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我们选择返回乡村,既不是被迫选择,也不是逃避社会,而是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我们清楚,我们选择一条不容易做到但又正确的道路——藉由从改变自己内在的身语意着手,去改变周边的环境,去做社会服务。自觉自主的返回乡村的道路,为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尽管目前自觉返乡的青年人还很少,但是我们很有信心,未来将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随着乡村人口的日益减少,青年返乡将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乡村社会,也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的全新生活社区,我们称之为“生态家园”,即建立在人性自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之中,人们以内在生命的解脱或精神境界的提升为生命追求,并以此为根基,致力于为更多人乃至众生服务。

社会的转型,依赖于社会中每一个个人的转化,而依托于个人自觉而建立的生活共同体,将为更多个体的内在转化创造有益的环境和土壤,并为社会的转型奠立扎实基础。我们热切期待和邀请更多人参与到个体内在转化的实践中,并共同建设生态家园。2013816日)

-----------------------------------------------------------------------------------------------------------------------------------------

林炉生和逄飞八月份电邮通信

炉生你好,文章我看了,很有内涵,写出你真实的想法与体会,虽然有些简略了,其实你做事的经历和内心觉醒的过程一一相映,如果细细的阶段的剖判,会很典型,给后来的朋友一个了解、认识和学习。现在这个小文章你愿意和更多公益朋友分享吗,如果愿意,我把它放在下一期的一耽通讯上。逄飞 8-25

 

哈,谢谢肯定,很乐意分享。您最近在北京吗?我最近这些天在闽南,为另一个层面上的返乡——“返回家乡做准备呢。我在闽南家乡,投入了比较大的心力,也结识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热心人士,包括教师、小商贩、工人农民、公务员等。透过与他们的不断互动,我在尝试探索小区域社区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最近这一年来,我比较深入观察了当地社区的几个具有改善空间的潜在案例,一是交通安全,二是垃圾分类回收。

重点与您聊聊交通安全这一例。如下:

在漳州下属的一个华侨村(以前的华侨农场),大约3万人口,有一万东南亚各国的归侨。这个华侨经济区,被324国道切成两半,在一个重要的三岔路口(连结东山-云霄-诏安三个县城,三岔路口位于华侨农场内),已经发生多次交通事故,去年春节前后,一个人骑自行车过324国道,被货车撞死。

大概上述背景,我一直在考虑,是否有一种可能,即透过筹集到一部分的社会资金(如基金会),撬动当地地方政府出一部分资金,再加上推动本地民众出钱出力,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运作,在那个交通事故易发区建一座天桥。此事之目的有三:一是减少交通事故,二是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三是培育公开透明的社区文化。

大致想法如此,与您分享,听听您的建议。

我在家乡的工作,目前着力于闽南社区发展的探索,希望借助这种社区发展的方式,发现并培育那些有公益心的社区种子。

最近与厦门的一个基金会(同心基金会)及正荣基金会,都有谈过这个想法。

从方向上,两家基金会都比较认可。但这种基金资助的方向,由于很新,不想常规的资助公益机构,所以他们还比较观望。另一个原因是,与其自身基金会发展方向的不完全一致,也在阻碍他们对我这个想法的直接支持。

因此,目前暂时还不适合在这两家基金会下面直接挂靠闽南社区发展基金,机缘尚不成熟。所以,我正在寻找新的突破口。比较是从一些特定的项目入手,借助其社会效益,再筹备成立社区基金,以至于未来的闽南社区基金会。大致如此。我明天去参加一期内观十日静坐课程,非常棒!期间完全止于语,除了可与老师和事务长沟通外。有兴趣上 http://www.vipassana.org.cn/ 了解看看。

祝福

炉生2013827

 

炉生好,我今天回京。

关于在华侨农场三岔路口修桥,我的认识是:

1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做实事,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入手,要想扎根、做持续性的社会工作,一定要为大家办一件实事,铺路修桥,赈灾救苦,传统社会中就是乡村互助、善举义行的主要方式,凝聚乡情,而且风化人心、启迪良善。在一个地区、一个社区做长远的建设,首先就要考虑当地民众的福祉,并且不论我们有怎样的理想、怎样的理念,福祉一定是要当下落实、当下成就,不能够把它推向遥远的未来,不能只是一个描绘,活生生的、眼前真实的人永远胜过人的概念。甚至可以说,这一点是公益的根本的出发点和方法论。

2开头需要一个人,中间要一些人。一开始出头顶着,然后随顺牵着,最后到一定阶段退下来。大家都讲透明度,透明是为信任,没有参与没有信任,有参与还要好的安排才能够信任,内心的信,如何升起、如何自然的建立,在社区再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社群心理的层级和梯度,涉及对不同人群的理解认知,对相关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的了解,只有在人群中,才能找到方向,基于人性和社会,来重新建立人群的秩序和生活的合理性,几乎包含了我们全部的现实的工作内容。尤其是,连接社会、民间和官方,是一种结构性的置入,非常重要,又非常的需要功夫和技巧。

借着你的这个想法和思路,引发了我的一点公益体验,交流。

下边的内容待回京后上网再谈。现在孩子哭了,一会赶火车。

逄飞 沈阳2013-8-29 

------------------------------------------------------------------------------------------

追随圣者的足迹

——银杏伙伴印度参访报告

人生是一段旅程。缘于佛陀、甘地、S.N. Goenka(葛印卡)……,缘于这些圣者们的教导,以及其他诸多人的帮助,我的生命得以有机会趋向美好。怀着这样的感激之情,我踏上了此次印度—尼泊尔的朝圣之旅。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而辞去一些职务后时间比较宽裕,我就选择了火车、汽车为主的陆路交通工具,途经西藏——尼泊尔——印度,并原路返回。此行共一个半月,其中在印度一个月。附件1为沿途旅程站点和停留时间等记录。

有人说,去过印度的人,会有两种选择,一是再也不想去印度,另一是想要再去印度,我属于后者。事实上,真正吸引我的,并非印度的自然风光或人文景点,而是那里所闪耀着的光芒——人类追求和体验真理的光芒。无数的人,为这光芒所吸引而靠近,我仅其一。

印度——这个面向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背靠喜马拉雅山脉的大国,她究竟会有多么神奇呢?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会有这么多圣者的足迹驻留于此?圣雄甘地的教导在这个国家还留有多少痕迹?印度的NGO在其社会影响和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如何?由S.N.葛印卡老师所教导,并经由印度而传布全世界的内观(Vipassana)方法,在过去的40多年里对印度这个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即将成为人口世界之最的印度,在21世纪的人类历史进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

带着这些思考,我一步步的走近印度… …

 

乘火车看印度

由于个人喜好,加上经济实惠的考虑,此次在印度,我总共搭乘了五次火车。而由于圣雄甘地喜欢搭乘最次等车厢出行的缘故,我也追随而行,体验了两次最便宜的火车旅行。

五次火车,我搭乘了三种不同等级的车厢(Air ConditionSleaperGeneral)。火车相关之种种见闻,无奇不有,引人思考。以此为视角观察印度之社会,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下面表格简要记录我所搭乘火车的概况:

行程

等级

路程/Km

耗时/h

时速KM/h

票价/卢比

Gorakhpur-班加罗尔

AC-3

2535

50

50.7

2,260

新德里-瓦拉纳西

SL

780

13

60

600

瓦拉纳西-Gaya

General

220

6

37

70

Gaya-瓦拉纳西

General

220

10

22

40

瓦拉纳西-Gorakhpur

SL

231

5

46

180

 

从北印度的Gorakhpur到南印度的Bangalore

路程2535公里,几乎穿越整个南北印度;其中GorakhpurJhansi是东西向的主干线,JhansiBangalore是南北向的主干线。这趟火车,总共耗时50小时,时速约50公里。

这趟火车我乘坐的是空调车AC-3Air Condition),此处空调是指电风扇。票价2260卢比。我在出发前一天购得火车票,如果提前购买票价会低一些。与我同行的,还有两位同事及一个尼泊尔家庭,我们的车票即是尼泊尔朋友帮忙从Gorakhpur火车站购买的。

AC-3车厢,不仅有电风扇,床铺之间还可以用布帘子隔开,而且有电源可以充电。车厢里比较干净,也有清洁人员清理过道。此外,车厢里兜售各种食物及报纸。对外国人而言,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车厢里提供免费的被子、枕头、床单。

车厢里验票很严格,看不出有无票人员在车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宽敞的位置可坐,并且车厢还有一些空余床位。相较于拥挤的General普通车厢,这真是天差地别。

在火车上,我与几位乘客交流,其中有两年青年人在Bangalore的银行上班,英语很好;其他乘客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也很普遍。

优于AC-3还有另外两种类型的车厢AC-2AC-1。其中,AC-1是最昂贵,票价与机票相当。在同样大的空间里,AC-3可乘坐8个人;AC-2乘坐6个人;而AC-1只乘坐2个人。票价上,AC-2AC-32倍;而AC-1则是AC-35倍。以此换算,此趟旅程若是搭乘AC-1,车票将超过10,000卢比(RMB1000),这个票价在中国也是相当昂贵的!

从首都New Delhi到北印度恒河边的印度教圣城Varanasi

路程780公里,东西向,也是印度火车主干线之一,由Varanasi向东延伸一直到东海岸的主要城市加尔各答Kolkata。耗时约13小时,时速约60公里。

这趟火车,我乘坐的是卧铺车厢Sleaper,没有风扇,票价600卢比。车票是印度朋友帮忙从网上购得的。与我同行的,另有其他三位银杏伙伴。

同样是卧铺,这个车厢比起AC就差很多,车上比较拥挤,有的人干脆直接在过道上打地铺。最可怜的是,这种车厢不提供被子。同车厢的印度人都有准备毛毯或薄被,只有我们几个老外,在透风的车厢里,狠狠挨冻了一个晚上。

Varanasi到佛教名镇Gaya

路程220公里,属于New DelhiKolkata火车路线的中间一段。耗时6小时。

考虑到路程近,我决定购买最次等的General普通车票,因为这最接近于圣雄甘地经常搭乘的车厢。同行的印度朋友从Varanasi火车站买到了车票,票价非常便宜,每人70卢比。

Varanasi火车站人山人海,我们排了好长的队伍,终于轮到我们购票,售票员伸手向我讨要了两根香蕉,我愣愣地但却很欢喜地给了他。购得票之后,印度朋友告诉我,那位售票员说“只要给他香蕉,不用排队就可以购票哩”。让人无语……

之前购买AC-3Sleaper两种车票都需要身份证件,但General车票不需要,因此,除了排队购票时间长之外,其他手续倒是更为简单。

 

终于要体验甘地乘坐的车厢了,我有点激动。然而,考验才刚刚开始… …

第一个考验:如何找到你要搭乘的火车?

在印度,General普通车票是没有特定列车的,同一天里,可能会有很多车次开往同一车站。因此,你需要自己找到所要搭乘的列车。同行的印度朋友,花了不少时间看告示栏、问人,终于找到了我们要乘车的列车。在月台上等了半个多小时,即将到达乘车时间时,朋友突然告诉我,火车换站台了。天啊!赶紧背起包,在人潮中拥挤穿行,总算赶上火车!

第二个考验:哪里是你的落脚之地?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上了火车。尽管在中国赶过多次春运,也搭过临时加班车,但这一次,才体会到什么叫“无立锥之地”!身上的背包实在没有空间可以搁置,人挤人,真让我担心包里的笔记本电脑被挤爆。正在我左右为难之际,一位印度乘客示意我把包顶在头上,哈哈,原来如此!在印度看到这么多人把各种物件顶在头上,原来还有这个特殊用途啊。我暗自高兴,体验了一下印度人的感觉。

等过了几个站,车厢人数稍少时,我特意做了测量,约5平米(3*1.7米)的面积上总共容纳了30位乘客,大家可以自行算算人均面积。

第三个考验:怎样下火车?

General车厢没有乘务人员,火车到站也没有报站。因此,最明智的方法是,在车厢里找到与你到达同一车站的印度人,并跟随其下车。

这样的乘客是找到了,稍解后顾之忧。不过,当火车靠站且尚未停稳时,已有候车乘客拼命往车上挤,另有车上乘客拼命往车下挤,两股人流卡在狭小的车厢门口。想要挤下车,真要有点本领啊!高峰时的北京地铁,也不过如此吧!

General车厢是男女分开的,男性在一个车厢,女性在一个车厢。这一点很好,能够照顾到女性和随行的小孩。

在这段旅程中,还出现了两位穿着纱丽的男性,在拥挤的车厢里穿行,向每位乘客收取5卢比不等的费用。我有点愤愤不平,同行的印度朋友告诉我,“他们是两性人,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只能做这样的工作,而且有一半收入要分给警察”。再次无语……

Gaya返回Varanasi

经历了第一次的General车厢体验后,我觉得已无须再体验第二次了。不幸的是,同行的印度朋友没有带身份证件,买不了其他等级的车票,我们只好再次搭乘General车厢返回。

心底里希望搭乘到速度快一点的火车,很不幸的,买到了一张票价更低的车票,每个人40卢比。因为票价低,我心里已有所准备,估计时间要更长吧。果然,这趟火车很像是公交车,时不时的停下来休息,沿途停了几十次吧!220公里耗时超过10小时,即时速22公里。我想,下次骑自行车应该会更好一些呢!

一路上,我尽量克制自己,少喝水以避免上厕所。

大半个晚上,我努力练习Vipassana,因为这种觉知力和平等心的练习,能够帮我撑过这段难熬的时间。看着车厢里的印度乘客,他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我在想,究竟他们是忍耐力具足,还是无可奈何乃至麻木了呢?也或许两者都有吧!

我自己是怕了,实在是缺乏足够的心力再来体验这样的车厢。想到这里,真是佩服圣雄甘地,他一大把年纪了,还经常搭乘最次等列车出行,而且是七八十年前的印度火车呢!

VaranasiGorakhpur

路程231公里,票价180卢比。

这张车票是我自己从Varanasi火车站的外国人售票室购得的。售票室的售票员对外国人很友好,也很有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填写购票申请表。可是他对待一位肤色黝黑的清洁员,态度就不太好了,一直在训斥他,看起来很凶;而清洁员则什么话都没有,只是低头扫地。

 

乘火车看印度:

²  印度火车总共三个等级五种类型,同一趟火车,最高级的空调车AC-1与最次等的普通车General之间,票价可以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使用空间和享受服务方面,也是天差地别。这些差别某种程度上是印度社会差距和等级的体现,也适应了印度社会不同群体的需要。而印度人对于这种差别,看来是很安然接受的。

²  在最次等的General车厢里,挤满了印度最穷困的大众,垃圾满地,没有服务人员,乘客之间也时有争吵甚至打架。印度政府在致力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实在有诸多需要改善的空间。乘坐次等General车厢的,几乎清一色为深肤色或黑肤色乘客,而在一等的AC车厢里,既有深肤色又有比较白肤色的乘客,这是否蕴含着,印度社会之等级,正在逐渐为经济收入所淡化或瓦解?

²  印度许多火车站都专门设为外国人售票室,这是应外国人购票需求而设立的,可见在印度的外国人之多,这一点体现了印度社会的国际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NGO参访——未完的功课

此次银杏伙伴印度NGO参访为期前后十余天,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社会发展小组”总共访问了三个印度大城市(南印度的班加罗尔、西印度的孟买、北印度的新德里)的10余家机构,包括了文化教育、社区发展、残障服务等不同类型。

由于对印度国情、社会、宗教等方面知之甚少,加诸语言障碍,并且停留时间比较短,因此,很难说对印度NGO的整体状况有多少深入和确切的了解,不过,对于我们所访问过的一些机构,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择其中三家做简要描述。

欲了解其余机构,可参考其他银杏伙伴的考察报告。

班加罗尔:充满想象空间及艺术气息的学校——The Bore free school

我们小组在班加罗尔停留的时间最长,前后八天,匆匆走过若干家机构,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所公立学校。这所从外面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学校,等你进入里面之后,会以为自己到了一个艺术创意中心,或是进了童话世界,也好像是到了色彩斑斓的国际文化中心。

 

这所小学校目前有一百多名学生,分为17年级,学生的吃、住、穿及课本全部免费。但在我看来最有特色的是它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想象空间,从小习惯于中国有板有眼的学校教育,到了这所小学,我感到一种彻底的焕然一新。学校的这个特色,与到访的国际义工密切关联。这里来过世界各国的义教老师,我们到访期间,就有斯洛文尼亚等过的义工在此参与教学活动。学校墙壁上,留下了各国义工在此服务的艺术创作及留言和签名。

期间,我们还访问了校长,这是一位多年具有数学教龄的老师,他以善于利用身边各种便宜的材料创造数学教具而并善于教学而闻名,据说他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极有帮助。他本人还获得印度国家教学奖,是总理给他颁的奖。

这所公立小学的国际义工,是由一家NGO机构International Game Group作为中间协调方引入的,校长本人乐意看到不同国家的义工带入各种新鲜创意的教学和活动。这个机构借助这些活动以增进不同国家青年的相互了解,深入这所学校是了解印度的一个途径。

孟买:看真实之印度——Reality Tours &Travel(真实之旅)

在孟买,经由Reality Tours &Travel(真实之旅)的导览,我们得以访问了亚洲地区最大的贫民窟“Dharavi”(达拉维),这是一个有着超过百万人口的贫民集聚社区。所谓的贫民窟,其实很像是中国大城市的城中村或是城边村,不过规模更为庞大。另一个重要区别是,这里的贫民窟不会被轻易拆除——因为根据印度法律,在一个地方居住达到一定年限之后将成为此地的拥有者;而在中国,城中村里聚集的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只是过客,随时可能因为征地拆迁等各种原因而被迫离开;基于这个主要原因,孟买政府部门几次想要改造这个区域都未能实现。

Dharavi——这个从表象看来脏乱差的贫民聚集区,却在孟买这座印度第一大城市的日常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天有80%的生活垃圾经由这里被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在走访中,我脑海中不断显现一个形象——即一个外表光鲜的人和肚子里污浊不堪的肠胃和大便。只不过,光鲜的外表惹人喜爱,而污浊的肠胃和大便令人厌恶。然而事实上,两者之间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因此,作为孟买城市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者,Dharavi的多数居民都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来谋生,并促进了孟买城市的正常运行。有一本书叫《落脚城市》,作者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在广泛调查和研究了世界各地的贫民社区和移民社区之后,对这些社区的正面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建议执政者应该更加客观看待并支持这些社区——诸如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等。

Reality Tours &Travel这家机构以“看真实之印度”为口号,他们希望藉由带领参观者实地参访并了解Dharavi的真实情况,以帮助人们改变人们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对贫民窟的负面看法,体认到贫民窟的存在对城市和社会的积极作用,进而给予更多的支持。

这家机构以社会企业的模式运营,其收入一大部分来源于导游费用,其利润的80%将用于支持在Dharavi社区服务的其他伙伴机构,包括Dharavi艺术室、社区中心、青年培训项目、本地学校支持项目等。目前机构有11位全职人员,导游人员月薪1万多卢比。

欲了解Reality Tours &Travel这家机构的更多情况,请登录www.realitygives.org

新德里: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状况的机构——Digital Green(绿色数字)

这家机构是由美籍印度人Rikin Gandhi 7年前创立的。Rikin本人毕业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祖籍是印度的Gujarati(古吉拉特邦),与圣雄甘地是同乡。Rikin出身于传统的印度教家庭,是一位纯粹的素食者,他本人对圣雄甘地极为推崇。

这家机构没有在我们银杏团体访问的行程之中,但我和其他三位银杏伙伴,以及我的两位同事,争取到了时间去访问他们。原因之一是Rikin曾到过我们机构燕山学堂,难得有机会回访;而更重要的是这家机构的创新性探索以及其工作实效吸引了我们。

“绿色数字”透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农民比较可行的农业生产方法与技术制作成视频并分享在网站上,其他地区的农民则可以直接透过网站学习;在缺乏互联网的乡村,“绿色数字”团队则会深入其中并直接放映投影。“绿色数字”团队不仅直接制作视频,而且训练了大量的在地农民成为视频的拍摄者,农民在视频拍摄等工作上发挥了主体作用。

在前后七年的时间里,“绿色数字”的服务范围已拓展到印度的七个邦,并在其中六个邦设有办公室。不仅如此,其业务还拓展到非洲的其他国家。在印度,其服务内容已覆盖上万个村庄,有超过百万的农民浏览过他们网站或视频,另外,还有大量的农民个案(数据库)(数据待核实)储存于他们的网站上。目前这些业务还在迅速增长中。

“绿色数字”的快速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善于与政府及其他NGO伙伴合作,并与之形成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

“绿色数字”不仅在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富有成效,在推动农民合作等方面也很有成果。目前其业务也逐步延伸到农民健康及医药服务等方面。

运营、技术、财政可谓是“绿色数字”的三项核心要素,整个机构(包括印度、美国、非洲三地)有70位全职员工,员工的月薪为5,000-30,000卢比不等;技术是另一项核心,其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他们开发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据说很受农民喜欢;财政是“绿色数字”的另一项核心,其2012年的财政收入达到5,000,000美元,换算为3亿卢比(3千万人民币),并在美国成立了绿色数字基金会(Digital Green Foundation),其主要资助方包括美国福特基金会、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等。

Rikin本人也于几年前入选了著名的Ashoka伙伴网络。

NGO而言,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绿色数字”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我和另一位银杏伙伴石远成(北京农禾之家总干事)专程赶去拜访的原因。我和远成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希望可以促成与“绿色数字”的合作,并把这家机构的优秀经验引入中国。很幸运的,借助这次访问,这个目标正在一点点靠近。

欲更多了解“绿色数字”,请登录www.digitalgreen.org

NGO参访:未完的功课

此次印度NGO参访,总体感觉是:相比于中国,这里的NGO工作者更加从容,更为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总体上,印度NGO对于社会的贡献和积极影响比较大,在政府管理和服务所覆盖不到的地方,许多NGO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或许,这也是这里的工作者显得比较从容和自信的一个原因吧!

深入到具体之中,我们也可以透过“绿色数字”这样的机构去感受NGO对于印度社会发展的正面意义。目前,与“绿色数字”创始人Rikin一样入选Ashoka伙伴网络的,在印度就有好几十位,分布于农村、教育、扶助贫困、流浪儿童救助等各个领域。很可惜,由于时间短及行程上的安排,此行无缘访问这些机构,留待以后再来吧!

印度——NGO如此发达的国家,只是一次访问,怎么足够呢?

 

内观中心(Vipassana Centre)——教导生命的内在安详与解脱之地

此行来印度除了访问NGO,我个人的另一个重要行程是访问内观中心并当义工。

我在印度先后访问了两个内观中心,一是Dhamma Cakka(法的车轮),这个中心距离佛陀第一次讲法(初转法轮)的鹿野苑约3公里;另一个是Dhamma Bodhi(法的菩提),这个中心距离乔达摩觉悟之地(菩提迦耶)约4公里。在尼泊尔,我也会访问几个中心。

我在Dhamma Cakka内观中心前后停留了14天,占此次印度访问一半时间。其中,有一期当了2天的兼程义工,另一期当了11天的全程义工。

Dhamma Cakka位于一个不知其名的村庄边上,然而,在我服务的两次课程期间,却有来自英国、德国、澳洲、日本、韩国等近十个不同国家的学员,其中有一期课程同时开设了三种语言(印度语、英语、日语)。这真是让人惊叹啊!究竟是什么样的吸引力,让这么多不同国家的人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聚集呢?

这便是内观方法的精妙之处——教导生命的内在安详与解脱之道。

每个人,不论来自什么国家,属于什么民族,持有何种宗教信仰,其内心里面或多或少都有各种烦恼,各种负面情绪。而内观,正是教导从内心深处净化负面情绪的方法。

先暂不讨论内观的内容和方法,单从组织形式、运作模式及服务人群而言,内观中心堪称世界最为一流的非盈利机构。我查阅到一组2007年的数据,足以证明这一点。

²  130个固定性的内观中心及200多个临时性的内观课程点,分布于80多个国家;

²  有超过900位学员受训为内观课程的助理老师(成人课程);

²  有超过1000位学员受训为儿童课程老师;

²  至今已有数十万人参加并完成10日、20日等内观课程;

²  内观课程包括10日,20日,30日,45日,60日,助理老师自修课程等完整体系,另有旧生短期课程及儿童课程等延伸课程;

²  在印度的两所监狱里建有固定性的内观中心,以满足定期为受刑人员举办课程之需求;其中一个内观中心(Dhamma Tihar)建于首都新德里的提哈监狱——此为亚洲地区最大监狱——在这里最多时曾一次举办过千人10日内观课程;目前印度已有过万数的受刑人员参加过10日内观课程;鉴于其积极影响,印度政府正计划把内观课程引入到每一个监狱中;此外,美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监狱也举办过内观课程;

²  在孟买附近建有一所国际内观学院,致力于内观的实践和推广;

²  在印度建有一个内观研究所,致力于佛陀教法的理论及实践层面的研究,以缅甸的第六次佛经结集为基础,内观研究所以印度语翻译并出版了完整的三藏经典;

²  在孟买附近建有一座内观大塔,作为著名景点每年接受数量庞大的游客访问,内观大塔可同时容纳近万人一起学习内观;

²  在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内观中心应邀专门为监狱及政府系统、宗教体系、高等院校学生、中小学生、流浪儿童、吸毒人员、商业管理人员等开设课程;

²  在印度、美国、澳洲、台湾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内观中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成立了内观基金会等不同组织形式的机构,以维持内观中心的日常运作和管理。

 

相较于1969年在印度举办首次十日内观课程时仅有14名学员而言,上述这组数据简直是惊人的成长,并且这些数据正在以更加迅速的速度成长着。而在这组数据背后,其运作模式更是超于想象:

²  所有内观课程完全免费,无论食宿费用还是课程费用;

²  内观中心及课程运营的经费,全部来源于旧生学员的捐赠(学员捐款率极高);

²  无论是短期课程义工还是长期行政管理人员、助理老师,完全是义务服务(义工)。

如此优秀的非盈利机构,为何在世界各国的NGO领域中却鲜为人知呢?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内观的传播主要依靠学员间的口口相传;二是内观的运营经费全部来自旧生学员的捐赠,没有从基金会或是社会上募捐;三是通常NGO都比较集中于改善生计、健康、政策、制度等方面,而内观方法的核心是净化内心,其他方面是其副产品。

为何内观中心会如此之成功呢?无疑的,这与其教导者S.N.葛印卡老师密切相关。

葛印卡老师1924年出生于缅甸,他的祖父来自于印度的Rajasthan(拉贾斯坦邦),以经商为业。葛印卡老师16岁即参与家族商业活动。葛印卡老师1942年结婚。二战期间,由于日本入侵和轰炸,葛印卡老师被迫离开缅甸,沿途翻山越岭回到印度祖地。二战结束后葛印卡老师连同家人回到缅甸仰光,他建立了贸易公司、工厂并取得成功,而后其商业逐渐扩展至德国、瑞士、日本等国,葛印卡老师在日后也成为了缅甸屈指可数的工业家及富商。

20几岁时,葛印卡老师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于文学、文化及社区服务等领域。他先后创办了全缅-印度文学社、医院、文化教育等公益机构并多年在其中任职和服务;缅甸独立后他又建立了全缅-印度进步社,这家机构在全缅设有50余个分支机构,以致力于协助政府改善数量庞大的印籍劳工和农民的受教育状况;之后葛印卡老师又创立了圣雄甘地历史基金,作为基金董事他策划了《甘地自传》等甘地诸多著作的缅甸文翻译工作;此外,葛印卡老师还先后在仰光工商协会等其他多家非盈利机构中担任理事长、执行长、董事等职务。

葛印卡老师在诗歌和文学创作方面也富于天分,他先后以印度语、英语、Pali(巴利语)、Rajasthani(拉贾斯坦语)等语言,创作和出版过64本书及200多篇文章。这些作品正在被广泛翻译成其他多国语言。

葛印卡老师在全世界推动内观教法及建立内观中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工商业领域及非盈利事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而更为根本的,如果不是由于内观教法的普遍适用、非宗派性及实效性,内观中心是无法取得如此之成效的。

那么,内观教导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简言之,内观教导的是藉由观察呼吸及身体感受的无常变化以发展觉知力和平等心,进而从潜意识层面去除贪爱、嗔恨、恶意、敌意等负面情绪,并最终达至内心完全净化的方法。潜意识的心以极快的速度对身体感受起习性反应并浮现为表层意识,并与身体交互作用。因此,以感受为心的观察对象能够帮助从表层意识进入到潜意识,进而根除贪嗔等负面情绪。

内观教法包括过道德生活(戒)、控制自心(定)、净化内心(慧)三个层面。葛印卡老师并非这个方法的创造者或发现者,他从缅甸的政府高管Sayagyi U Ba Khin(乌巴庆老师)那里学习到此方法,而乌巴庆老师则师从缅甸的乌铁.铁吉老师,铁吉老师则是从缅甸著名的佛教出家僧雷迪尊者那里学来。如此,一代代相互传承,往前延伸一直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乔达摩.佛陀本人。乔达摩发现,自身体感受层面(而不是形象、声音、味道等外在的感官对象)下功夫,可以拔除内心最深处的负面情绪(随眠烦恼),并籍由此而成为觉悟者(佛陀),即内心完全净化的人。

这个方法普遍适用,无关乎宗教、民族、国家或性别,任何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各种负面情绪,任何人都有呼吸和身体感受,只要他想要清除负面情绪,从如实观察呼吸和感受处下手,并依照这个教法去做,一定能获得利益。

在宗教隔膜、宗派之见甚深的印度,内观教法以其非宗派性和普遍性,广为不同宗教所接受和认可,印度教、耆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诸多不同宗教领袖,都在学习并将此方法介绍给更多教众。

我自己本人学习内观将近四年,虽然在这条净化内心的道路上只算是起步,但已经受益良多,这也是我远道从中国而来,时间有限却要花一半在内观中心做义工的原因。我也见证了身边许多学习此方法并获益良多的真实案例。

作为NGO工作者,我们都有一个理想,即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并付诸行动;而NGO领域又有一个共同且强烈的声音:这个世界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去改变它。“改变世界”是NGO领域的一句经典口号。然而,整个世界纷纷扰扰、焦躁不安,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忙碌中忘失了最初的发心;或是分不清哪些言行对外界是好还是坏。

作为一位在工商业领域及社会服务领域都成果卓著的人,葛印卡老师缘何走上净化自心的道路?又为何会把推动内观作为其终生事业及使命?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净化自心与社会服务之间的紧密联系很有帮助。

葛印卡老师在20几岁时就犯上严重的偏头痛,在世界多国寻求医治无效,曾一度严重到要靠吗啡来止痛。后经人介绍,于1956年参加了乌巴庆老师指导的10日内观课程,在净化内心负面情绪的过程中,也根治了偏头痛的顽疾。内观的训练帮助葛印卡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平等心,以至于在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时仍能微笑以对。1964-1966年缅甸政府实施工商业国有化政策,葛印卡老师在缅甸的工商事业顿时化为乌有,然而,对他而言,却是深入修习内观及研究理论的好机会。在长达14年之久的修习之后,葛印卡老师接受乌巴庆长者的指派,第一次回到印度教导内观方法,而后的几十年间,他在印度、北美、欧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亲自带领过400多期10日内观课程。

葛印卡老师深刻体会净化自心与服务他人的关系,由此他经常劝导学员们,要努力在自身内建立起安详与和平,内在安详与世界和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一篇文章《从内在安详到世界和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此问题的思考(见附件2)。

愿上述文字对人们寻找内在安详和改善社会服务有所帮助。

更多内观相关信息,请登录网站:www.Dhamma.org

 

寻找圣雄甘地

寻找圣雄甘地,本是银杏伙伴此行印度的一个重要题材,早在年初昆明的伙伴聚会中,我们就讨论了以“寻找甘地”为此次印度行的主题。甚为可惜的是,在此次行程中,只访问了位于孟买的甘地纪念馆和位于首都新德里的甘地陵园,而对于实践甘地教导最为重要的机构——甘地所创立的非暴力学院(真理学院),此行却无缘访问,只能留待下一次了!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在印度的各个角落中,看到甘地的痕迹。

印度的纸币-卢比即以甘地像为其显著标志。

印度的小学教材中,也有甘地相关的内容。

我们所访问过的一些机构,其领导人对甘地也尤为推崇。

在北印度城市Gorakhpur,有一家商场专门销售土布,据说是甘地曾经支持的那种。

圣雄甘地对于印度人而言,可谓妇孺皆知。这一路上我随便问到的每个人,不管老人还是小孩,妇女还是男性,穷人还是富人,当他们谈起甘地时,你很自然的可以从他们的语气中感受到那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能够驻留过如此圣洁之人,真是幸运啊!

只是仍不晓得,在印度,尚有多少人、多少团体还在真正依循着甘地的教导而行呢?

甘地所教导的诸多内容,对常人而言极难以做到,尽管甘地本人近乎完美的实践了自己的教导,但他所倡导并致力于推行的简朴生活、简单饮食、禁欲、不占有财富等,在甘地在世的年代尚且不易为人们所实践,更何况在今天呢?访问中,我已经看到,甘地教导的诸多内容在印度已日渐势微了!

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表象,而以净化内心、体验真理的本质来看,甘地所实践和追求的道路,在印度并未消失,而是在愈走愈宽。甘地一生,以净化内心、体验真理为其使命,其自传的标题即是“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而其闻名于世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及印度独立事业,其实只是其追寻和体验真理道路上的一个外在显现而已。从这个层面上,甘地教导与佛陀教导(内观教法)是一致的,如前所述,我们看得到佛陀教导在印度快速发展。只是,甘地教导的内容更集中于道德生活及控制自心层面;而内观教法除此之外,重视从呼吸及身体感受的无常变化来训练觉知力和平等心,进而反过来增强道德生活及控制自心的能力。

再寻甘地… …


本土性与国际化并存的印度

印度一行,让我对这个国家本土文化的保持印象深刻。

在印度,无论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保留有显著的本土性。

在银杏伙伴团体参访期间,购买印度民族服饰及手工艺品成为伙伴们屡试不爽的开心事。女同志们各个穿上印度服装,要是肤色黑一点,就更像印度人了;我自己也是经常穿着甘地所支持的土布做成的衬衫,脚上常拖着一双印度著名“Bata”牌拖鞋。后来,我在内观中心看到的几位老外,也都是穿着印度服装。大家喜于购买这些物品,除了价格便宜外,富于特色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印度的宗教传统更是保持完整。印度教徒至今仍保留着诸多良好的传统,比如对于动物(特别是牛)的尊敬和爱护,以及素食的传统等。不过,性别歧视和人种歧视,也算是印度教根深蒂固的传统吧!尽管种姓制度一次次遭遇圣雄甘地等圣者们抨击,并且在1948年印度独立后为法律所禁止,但它仍然如顽强的细菌一般,侵蚀着整个国家。与种姓制度密切相关的是肤色偏见,在印度的报纸、电视广告、电影明星中,你很少能够看到黑肤色或是深肤色的印度人,这种状况实在让人担忧!

与本土性相对应的,是印度社会鲜明的国际化特征。

最明显的是英语。在印度,随便一个人都会讲上几句英语,这对于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真是不可想象。相对于印度国民教育程度整体较低的状况,印度人英语的普及率极高,事实上,它已经是印度基本语种之一了,在印度纸币的十多种语言文字中,英语占重要的一席之位。相较于在中国,尽管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然而,在接受了从小学到大学前后16年的教育之后,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国人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还是相当低。

除英语外,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大量外国人出现在印度,无论是旅游还是义工等。我们在班加罗尔访问的几所乡村学校,看起来挺不起眼,但却有很多国际义工到访;而我所访问的两个内观中心,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佛教圣地菩提迦耶及鹿野苑,则有多个国家在此建立寺院并派驻出家僧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相比而言,这些特征在中国都较为少见,从开放性层面来讲,印度远走在中国之前!

还有是印度的NGO。毫无疑问的,NGO作为政府、市场外的第三部门,在印度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NGO这个概念在印度普遍为人所知,NGO领域也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并且在社会认可度及薪酬待遇方面,都相当可观。相比而言,中国才刚刚起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再有是印度的政治及民主制度。有些人说,印度人以政治制度之民主而倍感自豪,或许是夸张的说法,但印度政治制度之开放,确实感受的到,像孟买“Dharavi”这样贫民社区,每天接受世界各国人士参观,要在中国简直无法想象;印度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各种公开演讲和政党选举也是家常便饭;据说印度有数量过百的政党,自由角逐其政治领导地位!

总体而言,印度的种姓制度仍然根深蒂固,行政程序尤为低效,贫富差距极为悬殊,关乎大众生活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非常薄弱,这些都是印度让人诟病之处。不过,可观而言,印度在本土性及国际化方面,则有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而作为NGO工作者,我们更是不可忽略印度在这个领域的优秀经验。


一些见闻和思考

行文最后,分享一些有趣或是引人思考的见闻和体验吧!

关于动物。对于外国人,印度的动物常为人们所提起的就是在城镇街道和乡村小路上都优哉游哉的“神牛”。然而,不仅是牛只,其他各种野生动物在印度的城乡也尤为常见。我在班级罗尔和瓦拉纳西街道的树上,都看到过穿来跳去的猴子;其他如鸟类、松鼠、老鼠更是普遍。在Dhamma Cakka这个仅有四英亩面积的内观中心,我感受到十几种鸟类的欢快叫声。当我靠近这些小动物拍照时,它们竟然不慌不忙的继续觅食,真让人感叹啊,要在中国,它们早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了!当一谈到食素,多数人都会担心影响健康,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如果我不是亲身实践了五年,这个观念一样根深蒂固。等我此次到了印度,发现大多数的印度教家庭仍然保持着严格的素食!哪有健康问题!?

关于垃圾。看过纪录片《垃圾围城》之后,让我们惊叹北京城市的垃圾真多啊!不过到了印度,不用看任何纪录片,你都会感叹这里的垃圾之多!不说孟买“Dharavi”是专门处理垃圾之地,其他城镇如Gorakhpur、瓦拉纳西、Gaya,甚至以科技及知识产业著称的南印度班级罗尔,也是随处垃圾可见。瓦拉纳西的恒河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垃圾遍地、河水浑浊;著名佛教圣地菩提迦耶邻近的Gaya火车站,不仅垃圾遍地,还充斥着一股尿骚味——无数男同胞在此随地小便——因为缺乏公共厕所——似乎整个印度城镇都缺乏公共厕所。


关于大学。此次在北印度,找到机会在印度的两所大学溜达了一下,其中一所是印度著名的公立大学Banaras Hindu University,位于瓦拉纳西,我打听到这里有三万多学生;另一所Magadha University,也是一所著名大学,其中一个学院还教授北印度的古老语言巴利语,位于菩提迦耶小镇上。菩提迦耶虽然名声在外,不过也只是一个几万人口的小镇,看起来很像中国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而瓦拉纳西这个仅有200万人口的小城市,共有两所大学。在中国,几乎所有著名高校都集中于北上广等大城市;我走过的这两所印度高校,似乎在印度社会的急剧变化中,显得从容和淡定一些!

关于穷人。整个印度国土多数为平地,沃野千里、一望无际。乘坐于火车上,看着眼前如此辽阔肥沃的土地,我不禁想,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穷人?而且那么多人穷到一无所有!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我首先想到的是英国的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百年殖民统治,造成多少灾难啊!其次是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人们诚实而又勤恳地劳作,却被贬为低人一等,甚至不可接触,这是多么罪恶啊!另外,印度是土地私有化,在印度,土地正在被严重地兼并集中,越来越多农民失去土地而沦为城市难民!政府的作为也应该是其中的原因吧!印度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肯定也是一个原因。等等。

关于饮食习惯。此行一路上,我发现素食者在藏地、尼泊尔及印度颇受赞叹,在印度的旅程中,无须在避免喝酒的事情上多费口舌——不知是不是因为宗教戒酒的缘故,印度人似乎很少喝酒。另外,我发现印度的食物中,蔬菜特别少,不知何故?我在北印度的乡村,也很少看到土地上种植蔬菜。再有是手抓饭。既然来到印度,就开放心态融入体验吧!尽管不是很适应,我还是尝试了几次用手抓饭吃的感觉。一个大盘子,里面放着各种食物,米饭、咖喱、汤汁、蔬菜等,用手(注意:可是用右手喔!)把这些食物拌到一起,再用手指头捏成饭团,送进嘴里,这需要技术呢,就像外国人使用中国的筷子也需要技术一样。

关于便后清洁。便后清洁是印度另一个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印度的私用厕所几乎都备有一个杯子或罐子,以供便后清洁之用;有些酒店,马桶边还备有专门用于便后清洁的水管。大便之后,把清水倒在手里(注意:是左手喔!)清洗屁股。我体验了几次之后,觉得非常好,比用卫生纸干净得多。其实,卫生纸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漂白剂等各种化学物质,远不如清水干净健康。基于这个原因,我适应并喜欢上这种便后清洁方式。

关于英语交流。没来印度前就听很多人说印度英语难懂,不过对我好像没有什么差别,因为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我也懂得很少。可能因为没有给自己设限,加上对了解印度充满兴趣,一路上我兴致勃勃与人交流,有时候听明白了,有时候只能靠猜。事实上,我发现在真实语境下的英语口语交流,远比在学校里学习英语容易的多!除了语言,人们还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及其他语境来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进步。此行下来,我的一个意外收获是英语口语和阅读能力有所增长,甚至在访问“绿色数字”期间,还充当起了翻译!这让我感到有信心可以去其他任何英语国家呢!

后记及致谢:

08年第一次阅读《甘地自传》后,我的生命追求、饮食方式、身体健康等都受到极深的影响;而后的2010年学习到内观课程并持续练习,慢慢感到旧有的习性模式终于有了转化的契机,而内观课程则是葛印卡老师从印度传向全世界。这两个特别的机缘,让我对印度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由此我还常开玩笑说自己过去世曾经追随过甘地。此次终于可以去印度,我很自然融入其中并投入去体验和观察。这样一种心境,给了我很好的帮助。

身体健康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此行火车、汽车旅程上万公里,而且很多时候路程和时间非常赶,若不是身体健康,恐怕是很难面对旅途的劳顿和波折啊,而每日的内观练习,对于我维持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期间,搭乘最便宜的公共交通让我有更多机会与劳苦大众走到一起,体会他们生计之艰难。搭乘便宜公共交通,也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困难,不过很幸运,这些都克服了。现在回过头看,这些困难真是伪装了的祝福,以此来考验和训练我的平等心啊。

从藏地到尼泊尔再到印度,一路上我遇到诸多好心的藏民、尼泊尔人、印度人的帮忙,他们帮我购买汽车票、火车票,安排住宿,让我得以在114日早晨顺利抵达班加罗尔与其他伙伴会合;在瓦拉纳西到菩提迦耶往返期间,幸得一位当地的内观义工帮忙,我才得以顺利地完成具有挑战的General车厢之旅,在此,让我特别向他们表达谢意吧!

南都基金会策划了此次印度参访,感谢他们辛勤的付出;心平基金会资助了此次参访的费用,在此也道以诚挚的感谢;愿我此行能够帮助到自己和更多人,无愧于他们的支持。

雷励印度作为此次印度NGO参访的在地组织机构,付出很多心血,在此表达谢意。

银杏伴委会特别是陆丰同学在此次印度参访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真心感谢他们。

我还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及同事,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得以专心地投入于旅程之中。

还有其他许多师友,以及认识不认识的人们,都给了我各种帮助,在此一并道以感谢。

感谢所有人,愿众生快乐!

林炉生

写于旅程途中


1

印度-尼泊尔参访行程表

旅途行程

交通工具

乘车日期

停留地点

停留时间

北京-西安

火车

1023-24

西安

2

西安-拉萨

火车

1026-27

拉萨

2

拉萨-樟木(中尼口岸)

旅游大巴

1029

樟木

1

樟木-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

面的车

1030

加德满都

1

加德满都-Sunauli(尼印边境)

旅游大巴

1031

/

/

Sunauli - Gorakhpur

面的车

1031

Gorakhpur

2

Gorakhpur-班加罗尔

火车

112-4

班加罗尔

8

班加罗尔-孟买

飞机

119

孟买

1

孟买-新德里

飞机

1110

新德里

1

新德里-瓦拉纳西

火车

1111-12

瓦拉纳西

1

瓦拉纳西-内观中心

摩的

1113

内观中心

2

内观中心-迦耶

火车

1115

迦耶

1

迦耶-菩提迦耶

摩的

1116

菩提迦耶

1

菩提迦耶-迦耶

摩的

1117

/

/

迦耶-瓦拉纳西

火车

1117

瓦拉纳西

1

瓦拉纳西-内观中心

摩的

1118

内观中心

11

内观中心-瓦拉纳西

摩的

1129

/

/

瓦拉纳西-Gorakhpur

火车

1129

/

/

Gorakhpur-Sunauli(尼印边境)

汽车

1129

/

/

Sunauli-派勒瓦(尼泊尔边境小镇)

吉普

1129

派勒瓦

2

派勒瓦-蓝比尼

公共汽车

1130

蓝比尼

1

蓝比尼-博卡拉

旅游大巴

121

博卡拉

2

博卡拉-加德满都

旅游大巴

123

加德满都

1

加德满都-樟木(中尼边境)

公共汽车

124

樟木

1

樟木-拉萨

旅游巴士

125

拉萨

2

拉萨-青岛

飞机

127

青岛

3

 

由内在安详到世界和平

葛印卡(印度),讲于联合国

(葛印卡老师于2000829在纽约联合国大会参加了由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主持的千人千禧年世界和平高峰会议的演讲稿)

 

朋友们,精神和宗教世界的领导人:

当我们能团结起来为人类服务时,这是个殊胜的场合。也只有当宗教团结时,宗教才是宗教。当宗教分裂我们时,宗教就什么都不是。

在这里谈了很多关于改变信仰的问题,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我不仅不反对改变信仰,反而十分赞成,但不是由一个宗教组织改信到另一个宗教组织。不!而是从痛苦不幸转变为快乐,从囚禁转变为解脱,由残暴转变为慈悲。这才是今天所需要的转变,才是这个会议所应该寻求的方向。

古老的印度大陆把一个安详、和谐的讯息带给全世界,带给全人类,但不仅仅如此,觉者们提供一种方法,一种技巧,以获得安详、和谐。对我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在人类社会中有和平,我们不能忽视个人。如果个人内在里没有安详,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和平?如果我有一颗焦虑不安的心,总是充满了愤怒、憎恨、恶意和敌意,我又怎么能带给世界和平?我不能,因为我自己没有安详和平。因此觉悟者说:“首先寻求自己内在的安详和平。”我们必须反省自己的内在是否真正安详。世上所有的贤人、圣者和先知都建议:“了解自我”。这并非只是理性层面的了解,也不是在感性或信仰的层面去接受,而是通过实际的体验去领悟。当你实际经历关于自己内在的实相,生活上的种种问题自然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你开始理解普遍通用的法则,自然的法则,或者如果你喜欢,也可以说是全能上帝的律法。法则对大家一体适用。当我产生愤怒,憎恨,恶意或敌意时,我是我愤怒的第一个受害者,我成为自己内在产生的憎恨或敌意的第一个受害者。首先我伤害了我自己,然后我才开始伤害其他人,这是自然的法则。如果我观察自己内在,就会发现一旦心中升起负面情绪,身体马上有反应,我的身体变热,并开始有燃烧的感觉,心跳加速和紧张,我陷入痛苦之中。而且当我充满负面情绪并且变得痛苦时,我不会把痛苦局限在自己身上,我会把痛苦丢给旁人;我使周遭的气氛紧张,以致于接触我的任何人也变得痛苦。虽然我嘴巴说着安详、快乐,但是我内心的真相比我说的话更重要。如果我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自然的法则就再次运作:当心中没有负面情绪时,自然的法则——或全能上帝的律法——就会开始回报我,我心中充满安详。这也是我能在自己身上观察到的。

任何人,不论属于任何的宗派、传统或国家,只要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心中产生负面情绪时,就必然会受苦。自然的法则赏罚分明,那些违反自然法则的人,他们的内心当下便陷入地狱之火的痛苦中。他们现在所播下的是地狱之火的种子,死后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地狱之火,没有别的。同样的自然法则,如果我保持内心纯净,充满爱和慈悲,当下我即可体验天堂的国度,并且在我死后仍可享受我播种的天国果实。这与我声称自己为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或耆那教徒无关,人就是人,人性就是人性。

这种转变是由心的不净杂染转化为心的纯净。这种转变奇妙地改变了人,它不是魔术或奇迹,而是一门观察内在身心互动的科学。我们观察心如何影响色身,以及身又怎样影响心。通过耐心地观察,自然的法则变得非常清楚,每当人产生负面情绪时,就开始痛苦;而当人脱离负面心态时,便享有安详、和谐。这种自我观察的技巧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练习的。

这种自我观察的方法,是由古印度一位觉悟者所教导,进而传播到全世界。直至今天,来自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宗教的人都学习这种方法,也都获得相同的利益。他们可以继续称自己为印度教徒、佛教徒、回教徒或基督教徒,这些名称并无区别,人就是人。不同的是,通过练习,他们真正成为内心充满爱和慈悲的人。他们所做的事有益于自己且又利于他人。当一个人内在安详时,那个人周围弥漫着安详的振动,任何人在这时候接触他也开始享有安详。这种内心的改变才是真正的转变,其它的转变都没有实质的意义。

允许我为各位宣读一则古印度向世界宣扬的仁慈讯息,这是2300年前有理想的统治者阿育王刻在石头上的话语,解释他如何治理国家。他告诉我们:“不应该只尊崇自己的宗教而谴责其它信仰。”这对我们这个时代是相当重要的讯息。贬抑其它宗教而坚持自己的宗派最好,是会让人类陷入困境的。阿育王继续说到:“我们反而应该为各种理由尊重其它宗教。”每一种宗教都有其各自的健全特质:爱、慈悲和善意。因为这种特质,我们应该向这些宗教致敬。虽然各宗教的外在形式总是不同;他们在仪式、仪轨、典礼或信仰方面会有许多的差异。我们不应争论这些,而应注意其内在的本质。正如阿育王当时所说:“如此才能帮助自己的宗教成长,同时也对其它宗教有助益。否则的话,不仅自掘自己宗教的坟墓,还会危害其它宗教。”这是他给我们的严重警告。这讯息还提到:“有些人尊崇自己的宗教而谴责其它宗派,是出于对自己宗教的热诚奉献,以为‘我要荣耀赞美我的宗教’,但是他的作为却更严重地伤害了自己的宗教。”

最后阿育王提出普遍通用的法则,法(Dharma)的讯息:“所有的人听好,不要争执,以和为贵。愿大家都倾听其他人的教义信仰。”不要争论和谴责,而是去尊重每一种宗教的教导本质,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