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勇
青春是什么?青春时期,我们如何作出选择?面对挫折,我们该怎样应对……在日前举行的“青春北大——2005红旗校园文化节”闭幕式上,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一耽学堂创始人逄飞、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舒幼生、中元国际资产评估副总裁王欣结合自己的青春经历,为莘莘学子作答。
年少时我们都有梦想
朱苏力:青春实际上是一种永恒的生命状态。和许多人一样,年少时,我也喜欢做梦,也有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诗人。从小我就写诗,但多数不是抒情的,因为父母监督得很紧。15岁那年,我当了兵。在军营里,我依然坚持每天写日记、写诗。现在看来,诗人没当成,却和法学结下不解之缘。真的没想到,现实会比梦想走得还远,有时候想想走到这一步,明天死了也值。
逄飞:青春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总结起来,我的梦想源于内心里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追问。在北京大学学了3年哲学之后,2000年7月,我离开了北大。其实,当时有机会去黑格尔图书馆继续攻读博士,但我却没有去,主要是因为我的想法很模糊,我始终在想一个问题:21世纪中国要复兴,但复兴什么?对于复兴,我能做什么?我觉得,学堂书院才是我的理想。北大教授钱理群老师一直倡导低调的务实的理想主义。受之影响,我想自己更多地应该回溯源头、传承命脉。
舒幼生:青春是一种美好、一种欣赏,也是令很多人羡慕的东西。我年轻时,正赶上大跃进时期,整个社会像一台大机器,提倡为社会争光,为社会做贡献。受此种思潮的影响,我脑子里经常想的是到大学当一名老师。
王欣:我是1963年出生的,成长过程中赶上了中国发生变革的各个时期,理想也随之而变。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事业迅猛发展,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好的科学家;90年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我又梦想参与到经济改革中,成为一名改革家。理想一直在变,这就意味着青春是没有限制的,可以随便想,也可以犯错误。但这种变化不是层次越来越低,而是与社会整体发展相一致。
于蓝:青春是一个人最重要、最美好的时候。小时候,我并没想过将来要做什么大事,或者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就是爱看电影。由于青春时期正赶上抗日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便成了我的一个理想。到了延安,加入共产党后,也就是40年代,那时候大家都很穷,但却生活得很快乐。由于普通话好,领导就让我当了演员,于是梦想宿命般地变成了现实。
勇敢慎重地作好青春选择
朱苏力:对于青春选择,我往往是凭生命力,而不是自己去选择。15岁时,我的父母被打成走资派,自己也天天被大孩子打,内心其实很苦闷。于是,一个人的时候,就躲在角落里写诗。从部队退伍后,我当了测量工人。两年后,国家恢复高考,我们家4个孩子都考上了北京大学。开学两个月后,我才去报到,因为我并不是十分想上,我认为,20世纪40到50年代,北大的诗人中,只有一个李英。但我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希望中国富强,即心中有一种大国梦想,因此,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就会做。从这种角度,可以说是命运选择了我。
舒幼生:我的梦想是既能搞科研,又能教学。文革期间,我参加了工作,由于自己不是很满意,工作缺乏激情,基本上混日子,等机会。后来,听说北大招老师,我就自荐到北大。在自荐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两个好人,一是北大物理系的退休职工,他把我引荐到北大人事部。人事部的那位工作人员也比较友善,收到我的材料后,让我等通知。后来,物理系领导找我谈话,梦想因而成为现实。我觉得,在选择事业时,一定要有勇气,没有勇气,生活便不会改观。同时也要有理想,但不是理想主义。一般来讲,学生选择未来的方向,往往参照两种因素,一是兴趣爱好。因为只有做喜欢做的事,才有幸福感。二是社会需要。目前,有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只考虑自己的兴趣,而不考虑社会需要,这也是不对的。明智的做法就是,既要争取,又要作退一步的选择。比如说,许多学生喜欢理论物理,但现实却是理论物理人才过剩,但实验物理人才又比较缺乏。因此,如果不考虑社会需求,将来可能会很失望。
王欣:俗话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面对青春选择,我认为还是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企业也好,教师也好,所有行业都有一个上升和下滑期,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认清行业发展的“势”。另外,不同行业意味着不同的生活状态,教师和企业家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慎重考虑生活状态是否适合自己。
将挫折作为一种财富
于蓝:如何看待青春时期的挫折,其实主要是生存观的问题。1938年,我刚好17岁,当时非常想去抗日,听说共产党在延安,于是就前去投奔。但是在途中,我和其他几个小伙伴被日本宪兵抓住了,关在一个屋子里,就想怎么才能出去。因为只要不泄露找共产党,就不会有问题。我想自己要活下去,于是就说了假话。事实证明,在面临生死考验时,我选择对了,也活了下来。被放出来以后,我顺利到了延安。
朱苏力:欲望是无止境的,退一步海阔天空。1966年,我当兵时,是所在部队里最年轻的班长。当时部队里的许多兵不想退伍,于是我就成了同批入伍人中最早退伍的。后来有机会出国,但却听不懂外语,完全靠同学。我想说的是,成长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与其他人的遭遇相比,又算不了什么。因此,没必要把自己的痛苦无限放大。我倒觉得可以通过自嘲的方式,从不好的心境中解脱出来,踏踏实实地去做事情,做人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才是青春的奋斗之道。
舒幼生:我学的是理论物理,大学毕业后,很想留在大学教书,但由于条件不符合,所以没留成。恰好上海有个中学教员的名额,本以为能去,最后还是没有成行。那时的我还写了一首诗反映当时的心境——“船家篙撑破,孑然梦成空”。遇到挫折后,我没有灰心丧气,依然有所准备。我觉得,一个人要积极充实自己,把握机遇,否则机会来了也将错过。同时,要积极分析失败原因。从现实来看,许多人对自己要求过高,因而常常感到非常失望。其实,做人不能太理想主义。美国有千千万万的人想成为总统,但最后入主白宫的只有一个。因此,大学生应该调整目标,最好不要与他人比,而应该与自己比,只要觉得有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功。
王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挫折对社会的影响往往并不大。因此,遇到挫折,别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而应该将挫折作为财富积攒起来。有句话说:少年早贵乃人生一大不幸。人就是在不断挫折中成长的。换个角度看,挫折越大,收获也就越大。
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朱苏力:追求自我价值其实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而只要选择最喜欢的职业,并将之作为事业,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小时候,非常想在小学当一个图书管理员,没人借书的时候自己看看书,充实自己,将来可以做一些别人做不了的事。在此,我建议大学生们不要“刻苦”学习,而是要喜欢学习、享受学习。一个人所得的奖只有自己记得,别人不会记住你得过什么奖。因此,有才华发挥才华,没有才华积极工作,这就是对社会作贡献,就是在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逄飞: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刚办学堂时,文化在整体社会体系中属于弱势的东西,基本无人支持,青年人又比较浮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有了放弃这项事业的借口。事实上,每个青年人都有一颗赤子之心,都有一种使命感,将大家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共同的心理氛围,事情就好做了。而做好了事情,成就感会让自己觉得非常幸福,会体验到自己不枉来人世。我建议大学生,在青春时代,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样才无悔于青春,毕竟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青春,生命中最伟大的境界就是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