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义塾”欲落户北京社区(2006.11.20)

 

暴春英

不收费的私塾从对儿童的随机授课开始争取让老中青均加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您有多久没有诵读这样的古文了?

在北大的承泽园里有个一耽学堂,一群年轻人以这个学堂为大本营,六年多来一直定期在学校、社区甚至公园等公共场所义务带领大家朗诵国学经典篇章。近来,这群年轻人又开始酝酿创办连锁义塾

义塾就是不收费的私塾

所谓义塾就是不收费、开办在社区里的私塾,它从对社区里的儿童的随机授课开始,通过塾师的言传身教,最终达到儿童、青年、中年、老人都参与学习的状态。其实,义塾试验早在三年前就在河北涿州开始了。涿州的69岁的退休老干部彭飞,利用自己的家和社区的公共场所,义务带着社区里的孩子们念《三字经》、《大学》等,通过努力,今年10月老人家成为首个义塾———“文昌祠义塾的首任塾师。

2000年,一耽学堂的创办者———27岁的逄飞从北大哲学系硕士毕业,热衷国学的他放弃了找工作,将自己撰写的学堂招贤榜张贴到北大、清华等高校。200111,在北大的一间教室里,30多位来自各大高校的志愿者们,创办了一耽学堂。正在筹划在北京连锁开展

从成立至今的六年多里,一耽学堂的义工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学文化教育传习的公益活动,累计有超过35万人受益于学堂的国学教育。

可就是这样一个组织,他们的任何开支都来自于社会捐助和成员们的奉献。从在各种公共场所带领过往路人晨读,到去学校里联系为孩子宣讲国学,一耽学堂在北京开展了很多义务活动。香山山顶、未名湖畔、中小学课堂,都曾响起过这群一心振兴国学的青年们的朗朗领读声。

我们的第一个义塾在涿州试验成功了,下一步我们就要把这种国学教育模式推广到北京的社区里,在北京办义塾逄飞说。

据了解,目前他们正计划在北京的社区中寻找合适的场地老师,以连锁的方式将义塾开展下去。

最新进展

今天上午,记者获悉,方庄地区的一个小区的物业给逄飞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提供场地。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场地,而是人,是小区里有志于学习的老年人,这个才是最重要的。逄飞说。

逄飞告诉记者,义塾需要召集的是没有经济等负担,有业余时间,55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

老人们先身体力行地在社区里进行义务教学,积累经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社区的氛围,起码要经过2—4年之后再最终确定该位老人和该小区是否能兴办义塾逄飞说。如果您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可与一耽学堂取得联系。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一位老师表示,哲学系的很多老师都一直关注并积极地支持逄飞等人,很多教授都曾为一耽学堂义务授课。

这次的义塾计划在原有的一耽学堂的基础上,相当于把国学从学校普及到了社会基层,是很有意义的。这位老师说。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李中华教授告诉记者,近些年来,人们对于《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认识已经出现生疏和断裂,而这些古文中关于人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阐述却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吻合。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