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凌
淡雅古朴的琴声汩汩流出,听众们凝神屏气,沉浸在古乐声中。5月15日晚,清华大学的西阶梯教室里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高山流水——古琴欣赏及漫谈”。
这是由一耽学堂和清华人文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联合主办的活动。它是一耽学堂“人文日新,从青年起”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体认传统”系列文化讲座的第一讲。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陈长林。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必备技艺,也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爱好。因此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耽学堂将“琴”作为系列文化讲座的首讲是很有意义的。
陈长林老先生以琴会友,以演奏加讲解的方式为大家上了精彩的一课。教室里古朴悠扬的琴声回旋在空气中,一曲《流水》终了,余音袅袅,真乃绕梁三日而不绝也。高山流水谢知音,陈老先生讲述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引用了《列子》,《世说新语》里的记载。接着陈老先生又弹奏了《广陵散》的节选,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广陵散》曲谱失传的各种说法和有关历史故事以及现在曲谱的来由。在慷慨激昂的乐曲之后,陈老先生又演奏了清新淡雅的《梅花三弄》,同时介绍了古琴的四种演奏方式,一曰独奏,二曰琴歌,三曰琴箫合奏,四曰阮琴合奏。一曲《大胡茄》引出了蔡文姬的故事和听董大弹琴的诗句。
在演奏的间隙,陈老先生除了介绍和曲子有关的历史和典故,还为大家讲解了古琴的历史,结构,制作,用材,发声原理,古琴特殊的记谱法。让听众对古琴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论是对古琴有基础的听众,还是对古琴喜爱而无技艺的听众都受益匪浅。演奏期间大家一次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陈老先生的谢意以及对他高超的琴技的敬意。
讲座的最后,由一位年仅6岁的小姑娘陈石萌演奏一曲《阳关三叠》。小小年纪将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得淋漓尽致,实在是不简单。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希望,陈老先生对一耽学堂的负责人逄飞笑曰:“人文日新,从青年起应该改成从少年起从幼年起了。”
一耽学堂的发起和组织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毕业生逄飞。他说成立该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普及传统文化。一耽学堂目前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100多名在校学生(其中以文史哲专业的博士 、硕士为主)担任“教师”,从今年二月起,一耽学堂已经在清华附小、成府小学开课,在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八一中学则每周举办专题讲座,讲授古诗文,经典启蒙,如《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等。
逄飞介绍说,除了在中小学进行国学普及外,他们还将范围扩大到了大学。陈长林老先生关于古琴的讲座还只是个开始,今后还将有一系列讲座,比如有关中医,书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