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网教育频道》:古代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2006.05.15)

逄飞

【摘要】:

""""曾经被打压到极限!当初提出来实际上是强调""""的关系。我们现在是"国富""民弱"下面第二个发言的是一耽学堂总干事逄飞。由他来介绍古代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他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想法和实践,大家欢迎。

逄飞: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发言。

我们一耽学堂的发展方向,第一,是最大容受间的公益平台;第二,是宣传与普及的连锁私塾;第三,是传承与教化的连锁学堂;第四,是体会中国文化的传习中心;第五,是海外汉语言传播媒介。 这是我们学堂将来发展的五个方向。

我们实施三大战略:第一是汉语激活战略——激发汉语生命活力;第二——是生命高端战略——重建文化上游载体; 第三是民间公益战略——整合公民社会资源。

我们在北京五年半的活动,发动、组织各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将近2000人,这里面博士、硕士将近一半,在北京市的大学、中学、小学、、社区、公园,在全国20个省的34个农村等地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一系列文化传习实践,累计已有超过三十万人次直接受益,另外还有在外省市(如河北涿州、广东广州)做长期持续工作。

今天今天上午有很多老师和学者讲到语言的问题,就是英文跟汉语的问题。老师们讲的很具体,我想就从语言文字来切入。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是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历史教育,历史教育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生命教育;所以必须从生命教育的高度来理解语文教育,所以语文不同于数学、外语等其他科目,不是与它们并列的科目教育,也不能够按照科目教育来定位和设计。

我们现有的传统教育,只重在语言和文字层面,而忽略了语境的层面,只有在文化中才会有体悟和领会,才会有创新,我们不能片面的对待,传统文化应是基础语文教育开展的主要背景和主要资源。

我们认为,现在转型期社会基础语文教育,它负担了太多的社会期望——即道德的预期,在一线的教学中,它不应该一个强制性的首要的东西。

前一阵子所谓的"读经热"实质是自我满足、自我激动的情绪化表达,更多的是成人的旁观表达,并且把道德的忧虑以强烈述求的方式在儿童身上展示(拿小孩子说事),进而忽略了自身承担、参与的义务和责任,或者说,简单的一二条教育原则和书商们的金钱欲望在一开始就协谋挤占了全部地盘,根本就没有真空间真问题的可能,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无非是忽忽然起落的不成熟而近乎欲望的宗教情绪。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的人就是这样来做事情的。

02年的时候讲过,读经热要过去。我们学堂从来没有用过读经的字眼,国学的字眼我都很少用。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我自己的感觉,对于文字首先的是文字的亲近和熟悉,母语教育对母语的情景首先是语感和语境,有了这些以后,我们才可能有思想,才可能有中国文化当中活的东西,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是有智慧的,这个智慧体现在文化当中,我们如何去体现文化当中活的东西呢?首先得进入一个活的状态,如果没有语感,没有语境,你去一条两条,去进行一些佐证,所谓传统现代化转化的一些创造,我认为完全是自欺欺人。

对社会没有进行研究,起到了一个混淆视听的作用,再加上商业的利用,大肆的炒作,把简单的教条伦理搬来搬去,作为对我们现实社会的一个不满和发泄,我认为所谓的读经热就是这种情况。

逄飞: 在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当中,我们认为,原点并不存在语言障碍。学龄儿童的意识状态和反差一弱一强。谈到语言文字,我就联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上午很多老师谈到语言的问题,我自己感觉语言不是工具。

现在是进行和谐社会初级阶段建设的时候,我认为应分为三个阶段:呼应——共振——和谐。必须要先沟通,沟通政府和民间,沟通精英和民间,沟通体制内和体制外。当我们去讨论似乎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共同问题的时候,在沟通上就存在一个问题。 所以,汉语激活战略是目前特别重要的。我们现在所有关心文化建设的,首先应该看到我们的语言,在近代其生命的活力,内在的张力和弹性。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语言习惯当中,学古文就不要认为真的学到那个世界里面去了。那个语言是一个生命;语言是什么?我认为语言是生命的线索,是血和肉的烙印、印迹。生命的线索帮助人建立人的秩序,内心信仰秩序无法建立的时候,语言提供的最多、最根本,作用最大、最持久。

语言是先人遗存下来的生命,是我们自己生命由之而来的一个源头,只有在那里我们找到丢失和缺少的生命中某些环节。

对于语言文字跟我们生命的关系,语言文字和生命的形式,我们都能在这样的定位这样来讲,只有在这样的层面,我们基础的语文教育和目前的文化道德建设才有可能成立。

第二个,语言要从生命来定位,就是要从语言塑造灵魂的。这个不仅仅是教育部的问题。

我认为,教育部应该说保证了大多数人受教育的机会,教育部的问题在哪里呢?他对于自己的定位没有清楚,没有适应和谐社会,我感觉体制内能承担一部分,可是涉及到生命的一部分,是全民族的、家庭教育、大众教育。所以对于基础教育、乃至大学人文教育,必须考虑到和谐社会官民共建,为民间资源为老百姓每个人参与到全民族的建设中留下一个空间。它的错误是它自以为能承担社会转型期所有的教育实施问题。

第三点我想谈的,目前所谓的国学热,要在现实层面考虑;五四时期提出一个国学的概念,在那个时代,国是被打压到一个极限,学是被打压到一个极限,我认为提出国学的实质是表达""""的关系,表达个体生命与族群生命的内在联通与平衡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 "国以学而存,学以国而昌",它不是某一个学派复兴了,很多人觉得是自己开始说话的时候了,开始捞钱的时候了,我们现在是国富国强,但是民弱。国跟学不相平衡,通过国跟学的关系,我们如何找到个体生命的现实出口。所以国学热只是代表了一种大众的普遍参与,代表了个人参与的一种情形,同时体现出了国学热的实质——人民大众此一时代崭新生活实践的要求。

关于国学,讲到名的问题,国学也不能按照目前的理解,也不能代表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命需求,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国学热在两三年之后可能会为其他代替而深入下去。这个是关于国学热的一些看法。

我再讲一个看法,作为学堂从事的公益事业,为了实施五大方向,三大战略。我们的三个定位文化+公益+青年,我个人认为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以不同侧重组合发挥不同的作用。

这三个东西,文化是方向和内容,公益是平台和形式,青年是激活点和落脚点。

我们自己自认为五年半经验的创新,对整个国家转型期真正的文化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是转型期中国文化的传习模式,就是通过文字的线索和生命的线索,以日常伦理道德为核心,以体制外教育的方式来组织实施。

第二点学堂的创新就是中国特色公益组织。现在中国自己的和谐社会建设当中的第三部门,不能完全照搬日本、美国、韩国的公益模式,到现在我们学堂都是社会志愿者捐助,是以人为主线的,更大的职能是社会心理修复。这个新型公益组织就是文化青年在这里作为一个激活点,这样一个组织下来以后,我自己非常有信心,02年开始,全国愿意跟我们做连锁一耽学堂的有40个城市。但是因为我们没有钱,只有现在河北做了四年多。

第三我们创造了成熟的义工制度,青年进学制度。考虑人的真正的、原生态的成长,这方面学堂有一些经验,愿意跟各位共勉,也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我们希望把学堂做成大家的事情,我们学堂是开放的,欢迎各位来参观。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逄飞观点鲜明的一个发言,既探讨了战略层面,也基于本身的层面做了一些看法,特别是关于文化和生命的一种传习的一种创新和思考,这个很有启发意义的。另外提出了关于读经热和国学热的区别,这种思考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觉的这会给后面的讨论带来一些很好的要点。

第二部分:自由讨论

逄飞:在学堂我感觉在现代这种层面,需要结合各个方面有识之士,每个人上面都还有道德、良知,我们的正义、善心。我们的义工,上到89岁,下到35岁。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身上发亮的就是一点,真正的怎么去做这个呢?那就是""。所以04年的时候我写的一个文章,希望文化界真正关心文化、和实践文化的有四点共识。第一血汗优先原则,第二做事优先原则,第三向人学习的原则。第四是少说空话的原则。

真正把社会资源激活,我觉得一切都是够用的,一切都是现成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因素不在社会的外面,该在的还在,要有的会有。

这个社会一定要人看到人,人珍惜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古代的文化资源,甚至西方的文化资源在这里有一个介入。

现在学术界的争论对实践的层面,已经不搭界了。我想谈的就是,西方人也活到2006513日,中国人也是活到2006513日,谁也不比谁多活一天。所以我们不能在实践之前,就讲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的优劣比较的问题。

另外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作为中国人,并不一定说就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所以我们就有天然的有一个什么样的权利,来谈论或拥有某种权利,恰恰我们自己的东西需要消化的过程。

这个时候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对世界各国各民族,如何回归本国文化的源头,我们可以走在前面,做一个世界性的典范。

逄飞:可能在座的我是年纪最小的。我有一点体会想报告的,我想学术界都有更深体会的,目前不仅要基础教育发挥作用,甚至在将来大学里面,真正的人文学术风格都要有变化。就拿读书来讲,我认为现在学术界看论语总结出几条,有什么现实作用,我觉得还没有进入到里面去。因为古人讲,读书、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里面读出来人,才能够读薄。行路,也要看到人。

这样来看,我就有一个感触,论语说的是夫子一生70多年的生命感悟,其实说了很多的话,实际上论语才1万多字,归纳几条,其实就是很远。论语的核心其实就是夫子的生命,我们必须透过文字看到有血有肉的生命。如果我们读出来的是2500年前的孔子,我认为是刚刚入门,可是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很少。读懂2500年前的孔子其实不算读懂孔子,读出来孔子在这个时代如何说话,如何做事,这样真正生命的沟通,才能算书读懂了,这个人怎么去做。

所有学术界朋友在这方面都应该有这个意识。古人今人相通,这是真正的一个生命学问。

 我们希望把学堂做成大家的事情,我们学堂是开放的,环境各位来参观。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逄飞观点鲜明的一个发言,既探讨了战略层面,也基于本身的层面做了一些看法,特别是关于文化和生命的一种传袭的一种创新和思考,这个很有启发意义的。另外提出了关于读经热和国学热的区别,这种思考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觉的这会给后面的讨论带来一些很好的要点。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