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
"燕翼堂义塾"成立大会上的留影
韩海燕和他的孩子们
老韩的儿媳在给学生授课的同时,自己也学了不少东西
老韩的孙女韩萱是学习最认真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她给老韩争了不少气,也让老韩备感安慰
燕翼书院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很多经学著作
经过整整六年的苦苦求索和辛苦辗转,68岁的韩海燕老人亲手创办的"燕翼堂义塾" 于2007年10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次挂牌仪式有当地各级官员和来自北京、西安等地的学者专家30多人广泛参与,这标志着韩海燕老人在革命颂歌《东方红》的诞生第--陕北佳县创办的"国学班"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承认。
六十七年老蠹鱼,
自幼不懂读古书。
岁暮方知经籍好,
开口羞唱人之初。
这是韩海燕的一首自嘲诗。他的是陕西省佳县文化馆的一名退休干部。2001年9月,他在陕北佳县县城办起了一所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为主旨的"燕翼书院",6年来先后已有200多名儿童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在他的书院接受过国学经典教育。目前他的许多学生能将《大学》、《中庸》、《论语》、《老子》等经学著作背得滚瓜烂熟,有的甚至能把《诗经》、《易经》也倒背如流。这是老韩及其家人用整整6年辛苦换来的结果。
"我们这一代耽误了,儿女这一辈也耽误了,孙子这一辈再也不能耽误了。"说起国学教育,韩海燕不无忧患。
2000年,韩海燕送6岁的孙女和5岁的外孙女上小学,听老师给孩子们教"小花、小草,小猫、小狗"之类的东西。回家的路上,老汉心里很沉重,回想自己小时候读的书也就是"大羊大,小羊小,跳的跳,跑的跑。"路上他又和一个比他大的老者攀谈,他问老者小时候读的什么书,老者想了半天,说:"来来来,快来看,人有足又有手,马有足没有手","羊吃草,牛吃草,驴也吃草"。老韩听完之后心情更加沉重:我是文化的侏儒,我的父辈大都也是文化的侏儒,我的儿孙到现在依然读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书,这样的书荒疏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童年时光,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侏儒。他决心给孙子和外孙们教古文经典,可儿女媳妇都不同意,说到什么时代了,给孩子教那么些古老的东西,有啥用?老韩为此做了整整半年的工作,最后还是搁浅。
2001年,韩海燕通过天津师范大学搞语言学研究的邢向东教授搞到一套国学教材复印件,老韩当即复印了四套,然后召开了家庭会议,几个儿女在老韩的说服下,终于同意给孩子们教国学经典了。不到两个月,两个孙子就熟练诵读《大学》、《中庸》和《老子》的前二十章。老韩惊喜地发现,背诵经典,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好的教育。于是他想到了更多的孩子,一下子就买回了三百套教材,给他的亲戚,朋友,老同学,老同事,逢人便送,让他们回去给孩子们教。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许多家长书是拿走了,但真正能给孩子们教的却很少。于是他在家里办起了国学班,给孩子们集中授课。起初叫"经典书院",当地百姓都以为老韩给孩子们教的是道士们念的经。后来又改成"葭州国学书院",又有人说他搞"复古",倡导"封建四旧",还是办不红火。2006年正式定名为"燕翼书院"。 燕翼典出诗经,善为子孙谋为之燕翼。
"燕翼贻谋,非财非屋,养正则吉,家国之福。"
然而在当地,韩海燕的做法并不被多数人理解,有人甚至说,老韩有了"神经病","老糊涂"了,拿孔老二那一套毒害少年儿童。韩海燕听到反对他的声音一笑了之,他被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驱使着,套用孔子的话说:"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如果我们这一代不把老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传统文化的薪火就会熄灭,那将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弥补的损失。"
他承认,他正在办着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一是学问不足,二是财力不足。虽然啃了不少古书,但连点皮毛都没有学到,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但要实现"为子孙谋"的国学梦,实在孤掌难鸣,力不从心。几年来把他自己的退休金全部用在办学上,他不仅不收学费,连书本都是免费赠送的。盖教室,购置桌椅,水、电、冬季取暖,都要花钱,所幸两名教师全不挣工资,一个是自己的儿媳,另一个儿媳的同事。2006年报名的学生有40多个,不用说,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唯一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就小学教育而言,这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如果这种教育有朝一日能进入小学课堂,那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民族文化的复兴。到那时我就没有必要再免费给儿童导读了。"
记者采访他的儿子韩晓峰时,儿子脸上现出了难言之苦。说:"不光花钱,我们全家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这件事上,连我母亲都积极参与了。
这件事是一件好事,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全国的小学果能这样做,就解决了中国教育的大问题。可是,谁关心这样的问题?父亲做这件事很难,别人不支持,我们做儿女的不能不支持,再难也要支持。"
2006年"白云山论道"之后,"燕翼书院"在佳县,榆林各县一下子有了点名气。韩海燕说如果条件成熟,他准备启动佳县万名儿童读经工程。这个工程一启动,就意味着经典文化进入了千家万户,对提高全县人民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都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韩海燕永远是那么的信心十足。老韩很忙,既要授课,又要写文章,还要读书。他现在正在准备《四书》讲稿,他说,孩子们把书背会之后,得给他们开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每天,老韩一个人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穿过佳县城头幽深而坚硬的石板小巷,为孩子奔走,为国学奔走,为老先人留下的文脉奔走,在陕北的高原上留下一个孤独而又悲壮,忙碌而又坚实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