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农村传统文化调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经118度23分至119度12分,北纬25度39分至26度05分之间,东邻闽侯、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东西长8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241平方公里。

永泰县由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恶纪早先大规模火山喷发,加之喜马拉雅山运动,至今的新构造运动,使全县地貌作大幅度的上升和间歇上升,构成现代的高峻地势,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县以中低山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000米,不同火山岩风化程度的差异,使地形多呈尖峰峭岭,切割强烈,具山陡坡急的特点。大致上以大樟溪为界,地势上可分为不同的西南和东北两部分。西南部分山势雄伟,千米山峰连绵不绝,断裂面、深切谷、瀑布均为壮观。东北部山势较缓,海拔常在600--800米,点状分布千米孤峰。

本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在20。1摄氏度。自大樟溪河谷地向南北两侧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逐月变化有周期性,以1月或2月最低,2月后,气温逐渐回升,4月上升幅度最大,至7月或8月气温达最高值,8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以10-11月降温最为剧烈。永泰县全年降水量在1400-2000毫米,溪谷低丘向高山递增,本县常年日照时数达1755、3小时。一年中,以夏季日照最多,冬春最少。7月日照时数最多,达243、1小时,2月日照时数最少,仅为99、3小时左右。

人口:本县民族现有汉、畲、蒙、回、满、壮、苗、瑶、布依、朝鲜、毛难、锡伯等13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畲族次之。建国后,批判重男轻女思想,提倡男女平等,男女人口差距逐年缩小。人口普查结果为:男女比例约为52.5:47.5。从本县人口年龄结构看,建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直线上升,青少年儿童比例不断增加,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长。高寿女者明显多于男性。人口普查结果为:0-14周岁:39.3%  15-54周岁:49.92%  55周岁-- 10.7%

古建筑;从明到清,为抵御乱匪,本县有很多村建起了村寨,现有30多座保存比较完好。较为有名的如下:青石寨、米石寨、东安寨、竹头寨、黄土寨、康乐寨、珠峰寨、丹阳寨、翠云寨、畲寨等。厝祠;主要有状元厝、洋中山厝以及三元祠等等,其中以三元祠最为著名。它在县城对面塔山公园内,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为纪念南宋乾道(1166——1172年)时,本县7年连中三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与联奎塔同时兴建的。此外,龙山草堂也很有名,其为全木结构,从前为名士教徒讲学之所。墙壁上原有林则徐的亲笔手稿——撰句书应:常持清节居空俭,共赏奇文说士甘。塔中最为出名的要数联奎塔了,它是为纪念本县南宋年间蝉联三状元而建。塔系全石结构,八角形,七层空心的楼阁式建筑,塔内有螺旋式石梯直达塔顶。塔门有石雕文官把门,各层都有石雕佛像龛并栏杆,具有清中叶的建筑风格。塔座周长16、4米,高21米。碑记;最为著名的是凤凰寺古碑2块,一为崇祯辛已岁(1641年)居士李天赍立,一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立。传世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的象牙象棋、林则徐的金赍金扇子。以及清乾隆贡生卢天成所书的古联轴和朱熹的亲笔对联: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永泰县自建县以来,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宋代有敢于屡次上书,弹劾秦祸国殃民、植党专政的侍御史黄龟年,有乾道年间,七年蝉联三状元的萧国梁、郑侨、黄定;有名噪一时的文人学者、爱国词人张元干;清代有著名诗人黄任、名医力钧等。现代有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秘书黄展云,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统中心《世界当代名人录》的俞心妥、黄良文、林宗池等。

经济状况:改革开放前,永泰县的经济状况低下,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也有酿酒、糕饼、纺织、锻铸、砖瓦、竹木加工、磨房等手工业,但这些手工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多已倒闭。近十年来,永泰县发展极为迅速,各行各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以房地产、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最为迅速:现在永泰城区的高楼越来越多,居住商品房的人数逐年增多,十年前还随处可见的瓦屋现已不多见,各大小区也在不断地建设中;旅游业更是繁荣,方广岩景区、青云山景区、赤壁景区、姬岩景区等各大景区的开发与宣传为永泰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服务业也不逊色,餐饮业、服装业、美容业等行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地发展,成为永泰的一大支柱产业。当然,永泰各个地区因其自身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同,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不尽相同,各地区都有各自的主要产业,如富泉乡以富泉羊而闻名,梧桐乡盛产李子,永泰县区则盛产柿子、板栗等等。

教育状况:永泰县现有24个学区,300多所小学,24所中学,其中完中4所,共有教师6000人左右。教育摊子大,范围广,效果良好,每年大中专升学率达93%以上,今年被清华大学录取2人,北京大学录取1人,升入全国其他重点大学的共有60多人,由此可见,近年来,永泰县人民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风俗;官祀:古时由政府主持祭祀以祭孔最为隆重,其次是祭关帝、社稷、天后、城隍等。祭孔延续至民国,时间为旧历8月27日(孔子诞辰)。民国3年(1914年)政府还颁发了〈〈孔庙典礼〉〉的文件。其仪式与清朝相同。祭祀时,县知事为主祭官,行四献八拜礼,后来改八拜三鞠躬。祭祀程序十分繁复,要求也很严格。

     生育:凡是生儿,亲朋好友都要送鸡送线面,但只限于头胎。头胎若生女,则以后生男再送一次;若头胎生男,以后则不送了。生儿三日叫做三旦。由产婆给婴儿洗澡、剃头。外婆要送小孩衣物等礼物。接下去,满月、4个月、周岁,外婆都要送礼物,大都为婴儿用品,富有人家在满月周岁时还办酒请客。此俗至今尚存。

     做寿:年满50岁开始做寿,以后每逢十做一次。也有逢九做寿的,如59岁、69岁等。做寿是富有人家的事,因为亲友所送礼物,多是联、烛、炮之类,酒席费用全部由做寿者出,贫家一般不做寿。小康之家也有不声张,小规模庆祝的。做寿时,亲友及出嫁女儿要送鸡、线面等礼物。80年代后,由于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民间祝寿活动逐渐增多。

     上梁:起盖新屋上梁(封顶)之日,亲友要祝贺。姻亲要送宫灯一对、红烛一对、鞭炮一包和甜包、橘子(没有橘子季节用面粉做的假橘代替)各50个,取包你吉利之意。亲友只送鞭炮、红烛另加人情红包或联轴、镜框等。仪式结束后,包、橘都要部分退回亲家,做为回礼。90年代后,上梁的礼物越来越丰富,不再局限与传统的赠品了。

     乔迁:亲友搬入新屋,要祝贺送礼,一般只送炮、烛、联。如有办酒则需加红包。

     分家:兄弟分家,妻之娘家要送全套厨具——锅、碗、瓢、盆、筷子、桶一应俱全。

饮食:饮酒;永泰人习惯饮黄酒,即米酒。白酒虽有人饮,但从不登席。劳动人民多数在劳动之后喝点米酒,叫做打辛苦。农村几乎家家都有酿酒,少者数十斤,多者几白斤,有的一年到头从不间断。逢年过节更是经常喝酒,即使不大喝酒的家庭也酿少量的酒,以备招待客人。养牛之家还酿有牛酒,在春耕大忙时,耕牛要灌酒,也是打辛苦之意。喝米酒的习惯至今仍然不变,但随着啤酒的大量普及,酿酒的人越来越少了。

     风味食品:美人糕;是嵩口镇的特色糕点。用猪油、花生、芝麻、白糖等制成,因用料讲究,吃起来芬芳柔润。

              撞丸;是城关的特色点心,将炒熟的花生仁去膜碾碎后,拌以白糖和糕粉及猪油,捏成小指头的丸状馅心,经过温汤稍加温润,放在预先磨好的葛粉里,轻摇慢撞,然后在沸汤中煮熟,吃时香甜,十分可口。

              醋溜白;醋溜白是以城关湖乾园出产的白菜(永福白),切成片后佐以肉丝、虾干、香菇,加入适量虾油,用猛火炒熟,加一点香醋,入口酸感适宜,清脆芬香。

              春饼;又名春卷。是大众化的小吃。以绿豆芽、韭菜为主要菜馅,佐以肉丝、香干、香菇、笋丝等,炒熟后裹以薄饼皮,即可入口。民国末期及建国初期,多在立夏时吃,现在在城区已不分时节,一年四季,随时均可制作食用。

              葱饼;以葱花、五花肉为主料,佐以辣椒、五香、生姜、酱油等,作成饼馅,用少许发面做成饼皮,包好压平后,饼面布以芝麻,放入烤炉中烤熟即成,其味香辣酥脆。

住宅:本县老房子多为清代建筑物,其格式大致相同。首先要求左右对称,其次是横向的排列要求奇数,多是三间、五间成排,叫做四扇三六扇五八扇平楼。以八扇平楼为极限,如果再加扩大,必须纵向排列,叫做横厝。八扇平楼是标准的完整结构。其平面图如下所示:

节日:春节;俗称初一早,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旧岁除夕,午夜开正,鞭炮齐鸣,便是新春元旦之始。早餐,一般吃蛋面,称之为太平面,含有吉利之意。家人之间,要说吉利话,出门碰见熟人,则互致恭喜发财拜年等语,有来客则敬茶敬果,备尽殷勤。市上停止交易,大街小巷,鞭炮声不绝于耳,洋溢着欢乐气氛,或许着也是小县城的一个好处——没有放烟花炮竹的禁令。过了三天,初四日,各行各业开始正常活动。正月之内,有请新人(本年中亲戚中新娶的媳妇)、请春酒(亲友)的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有的乡村于处七日起就开始做元宵。元宵这一天各乡村神庙,均燃灯结彩,陈设香案,接受供奉。城镇还有舞狮、舞龙等娱乐活动。各家各户备香烛、鞭炮到神庙叩敬。最大的蜡烛有数十斤重。建国后,50、60年代,神庙焚香、点烛等敬神活动已不多见。80年代后,这些习俗在有些地区仍延续至今。

     拗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日。各家用糯米加缸豆、花生仁、红塘、红枣等掺和煮粥,以祀天地和祖先。已出嫁的女子,携粥归敬父母,叫做孝顺粥,此俗至今仍存。

     端午节;俗称五日节。五月初一起,开始在门上悬蒲插艾,一般至初五日收起。初五午时放雄黄烟,饮雄黄酒,以清秽毒。饭后用蒲艾煎汤给妇孺洗身,以消邪毒。节日家家吃粽子。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除了插蒲艾外,其他习俗多已不见了。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日,俗称乞巧节七月七夕。民间传说,是牛朗织女相会的日子。各家都先期炒有大量蚕豆、花生,亲友过从,皆互给蚕豆、花生,谓之结缘。现大部分农村仍留有此俗。

     七月半;是祭祖的节日,所谓七月半,应该是七月十五日,但各乡俗例不同,有的乡村七月初七、初八就开始做月半了。七月半吃九重稞(早米稞)。祭祖时摆上九重稞等祭品,还要烧纸箔、冥衣等。此俗已不多见。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有吃月饼和送月饼之俗,有庆团圆之意。已嫁女子送中秋饼给父母,以示孝敬。亲友间也有互相馈赠月饼的。

     重阳节;俗称九月九,古时此日登高,有辟邪去祸之意。1988年将此日定为老人节(敬老日)。

     除夕;即大年三十,俗称大岁。廿九日为小岁腊月二十日起,即开始洗扫厅堂,整理房舍,准备年货,张贴春联。三十晚燃放鞭炮,举家团圆,共进晚餐。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数量不定,饭后另蒸新饭,准备次日食用,叫做隔年饭。大人往往坐着整夜不睡,叫做守岁坐岁。近十年,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除夕饭后必不可少的一道盛餐。

     清明;备祭品、纸箔、香烛等,上山扫墓,是传统习俗。扫墓时,在墓头压放纸钱,叫做压纸。扫墓结束后,要采一段松枝,带回插在厅前拄上,叫做插青,取其吉祥之意。

     作夏;即过立夏。这一天要吃夏饼夏饼是以面粉拌韭菜、虾皮等煎成的薄饼。没有祭祀仪式。建国后,城镇居民多以吃春饼代替夏饼,唯偏远山村仍吃夏饼

     大小暑;通常小暑吃羊肉,大暑吃鸡鸭。此时是炎夏季节又是农忙之时,吃些补品有增加营养之意。

     冬至;以埘祭祖。埘是用糯米粉搓成丸,煮熟后拌以豆粉、糖和芝麻即成。县城有例,凡已嫁之女,必携埘馈父母,此俗织锦仍存。

永泰县有其优良传统,但由于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原因,也存在着不少陋习与迷信。

传统美德:

捐赠;清代历任知县有捐俸修建学宫之举,道光年间,知县包干臣,独捐俸银1000两,从而带动全县捐银23000余两。19522月间,全县人民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发起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共捐献人民币14550元。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繁荣,重视教育,除县、乡、村拨款修建校舍外,群众也集资办学,有的献木材,有的捐款,涌现了许多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1986年修建塔山公圆三元祠,各界人士数百人争相捐赠。

义举;县城之北,古称北区。北区人进城,必经北门桥。架桥之前来往困难。光绪间,由箕坑人、武进士林捷鳌倡导,伙同乡人集资鸠工架设木桥,给行人带来了很大方便。浮头尾码头在为民国时期是城关货物集散之地,上下人员来往不绝,但石级遭洪水冲毁、零落残缺,搬运工人装卸货物,十分不便。县城商人张文升慷慨解囊,独资重建,得到搬运工人和来往行人的赞誉。城峰乡里岛村三门港,往来有一水之隔,十分不便。1986年,村人邱双金捐资1000元,建议建桥,立即得到响应,纷纷捐款,终于落成。

敬老;民国初期,鹤山园农民林渚霖,家庭困难,省吃俭用,但事父极孝,县人称誉。后于民国35年(1946)年,经县政府呈报上级,由内政部颁发“孝思不匮”匾额一面。建国后,60年代起,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制度,生活由集体供应,农村各生产大队(村)对五保户除供应口粮外,每月还给一定的生活费。县设有敬老院,收容无亲人赡养之孤寡老人。80年代后期,城峰乡成立了老人会,开展敬老尊贤活动。

陋习与迷信:

赌博;民国之前永泰赌风甚炽。推牌九是主要的赌博形式。富户妇女平常则打纸牌,输赢较小。除推牌九、搓麻将外,还有“十二杂”“掷骰子”“鱼虾蟹鳌”“三张牌”等等。还有一种赌博形式叫做“花会”,花会头定期“开宝”,赌注不限,一文、二文、十元八元均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因而押赌者相当广泛,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因此民国末期加以禁止。其他赌博虽然也加禁止,但从来没有杜绝。建国后,一时赌徒销声匿迹。但一有适当气候,又有所抬头。80年代后,城乡赌博之风死灰复燃,政府虽严令禁止,但仍未杜绝。尤其每逢春节,赌博现象就更加猖狂。

停柩:民国前,人死了立刻埋葬称为“凶葬”,是极不体面的事。除了横死夭折之外,只有很穷的人才这么做。一般情况,都得停柩于后厅,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择地安葬。建国后,此例已破,人死后一般立即出殡。但这种现象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迷信:择日;民国以前,不少人很重视“择日”,一些比较重要的活动,大都要选“黄道吉日”。结婚、入殓、建房、做灶等都要择日。重大事件,不仅要择日,还要选时。如死人入殓、入土、盖屋动土、开筑、做灶、上梁等。此俗至今还保留于一部分人的思想中,但多局限与婚、丧、建屋范围内,其他如外出、饮宴等则无日不可了。

看风水;古时看风水是件大事。墓、屋的地点至关重要,有的为了选到“风水宝地”要花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到处踏勘,才能最后定夺。建国后看风水虽然仍大有人在,但一般只择一下方向是否吉利就行了。但这种迷信做法仍然存在。

卜卦;民国时期,城关还有“择日、卦命”馆两家。建国后不许开设,卜卦随之绝迹。

施食;是在旧历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由道士主持,按“境”、“社”举行。建国后,被废除。

谢天地;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如生病、贫困或怕孩子长不大等,就向天地许愿,祈求一切如意,这叫做“许天愿地”,这些愿望不管是否会实现,都要“谢天地”。建国初,此俗已销声匿迹。但近数年又有少数人私下偷做,道士也改变方式,原来谢天地要放鞭炮、敲锣打鼓,现在只是静悄悄地举行。

过关、镶星 ;谢天地之后,经常要在第二天继以“过关”或“镶星”。“过关”是度过某种关隘的意思,是小孩子的事;“镶星”是祈求增寿,是为老人、病人做的。这些都要请法师做法事。现在“过关”还比较普遍地存在,人们认为男孩子16岁之前如果仍然很调皮,就应该“过关”,“过关”后就不会调皮了。

烧床奶;床奶即床神。如果婴儿在睡中发笑,叫做“床奶弄笑”,是好现象;如果婴儿经常夜啼,说是“床奶’在捣鬼,必须”烧床奶”。用米饭、酒、肉等供在床前,烧香、祈告一番就行了。平时小孩子平安无事,为了讨好床奶,过年过节也有顺便“烧床奶”的。建国后,此俗已基本自动废止,现基本绝迹了。

谚语:

时政类:日头落去还有月,三十年水流东,三十水流西。 / 过了初一,还有十五。  /兴五帝庙,拆观音亭。  /一时韭菜一时葱。

事理类:厝里有金,外面有秤。 / 九做不如一算。 / 饿死单身哥,暴死陂头田。/  算命先生半路死,地理先生无处买埋。  /黄金赠富不赠穷。 / 有轿有奶奶坐。  / 抓鸡不吃米,抓猫不吃鼠。/       痒的不抓疼的挖。   /麻雀再肥不过一碟肉。牛母虽瘦边有三分骨。/ 闲工补笊篱。/李闯打天下,顺治坐朝,九鼎一下沸。/老鼠掉进火灰霉,不死也去一层皮。/山高皇帝远。

修养类:黄金虽贵,斤两要还。/鸡屎下地三寸气。/恿鸡一灶,恿子不孝。/人死留各,虎死留皮。/学好三年半,学坏三日半。/偷吃不瞒牙齿,好坏不瞒乡里。/做别人事,学自己艺。/有心烧香,不论早晏。/跌一倒,拾一步。/大石也要细石垫。

自然类:日晕晴,月晕雨。/六月防初,七月防半(台风)。/霜落三脯透,烂田可做灶。/春看山头,冬看海。/冬寒有雾露,无水做酒醋。/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东闪西闪,没水过坎。/春雾晴,夏雾雨,秋雾晒死芋,东雾小 做大路。/落土沙,不过三日雨。/云行去兴化(东南),棕衣壁上挂。/云行去闽清(西北),棕衣披上身。

生活类:年暝钱,六月雪。/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老鼠也藏三日粮。半片鸡做不得年。/火烧厝好看,难为东家。/满头只看五色山。/ 牛母生九子,犁肥自己拖。         

生产类:人勤地出宝,人懒地生草。/家什全,工夫半。/ 饭布田,走马收冬。/三分种,七分管。/七葱八蒜九留茭。桃三李四柿子 七。/种姜喂羊,发财无人八传。/土深长大薯,池深养大龟。/做田不养牛,一世当奴。/冬节前犁金,冬节当犁银,冬节后犁土。

歌谣:民间有十二月令,农事歌、上梁歌、打夯歌、拉木歌(号子)、哭嫁歌、催眠曲、儿歌等。最大量的是“盘诗”。盘诗,亦称对歌或山歌,流行范围很广,尤其是偏僻山区,几乎成为主要娱乐形式。

十二月令

正月闲事去试车,二月思量转外家。三月春天又好播,四月周围种刺瓜。五月刺瓜黄不黄,六月蒲扇拍蚊 。七月剥麻抽丝,八月开剪做衣衫。九月风子溜去 ,十月冬稍正好收。十一肚装白米,十二月运米去福州。

“长年”(长工)诗

正月出来年头边,有人拿伞请长年;就问长年怎样请,一年白米一半钱。

二月出来春草青,青蛙教子叫二更;人人都讲会起早,东家骂奴睡够山。(到太阳出山)

三月出来三月三,东家叫奴去割菅;未割菅头先割手,中指割痛透心肝。

四月出来布由当,东家叫奴去拔秧;走到田头睡觉,五日初五扒龙船。

大男小女都去看,就是长年田头轮。六月出来有风台,东家财奴去割米;(小米)

上坪下坪割去了,对面一垄出来了。七月出来七催收,东家骂奴去割秧。

人人都讲割大担,东家骂奴贪客溜(玩)。八月出来桂花开,奴做长年有气亏(痛苦)。

牛皮做袄穿会破,铁打草鞋踩会开。九月出来九重阴,东家杀猪连宰羊。

头头猪羊是奴喂,也无半块给奴尝。十月出来是立冬,东家贮饭八拉松。

薄蝇扛轿碗底过,三扒两下碗底空。十一月出来冬节时,东家吃鸡又吃糊。

人人都有一碗份,长年半碗分两其。十二月出来年暝暝,手掏数簿共算盘。

一五一十算到尽,倒欠尾数要奴还。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