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文化调查与采访,我对永泰县的文化定位有了初步认识,也发现了这一定位后所隐含的深深的隐忧,并提出我的一点看法。
从永泰的历史来看,我有两点最深刻的感受——较为浓郁的人文精神与较为淳朴的民风。然而,改革开放以后至今,这两大精华却在逐渐地流失、淡化、消亡中,而且这种态势有增无减,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求富的心理,大多数人宁可在商场、赌场中随波逐流,也不愿意一心一意地做好本职工作,这从最早的“下海”潮到近几年的“外出打工”潮乃至如今来势汹汹的“liuhecai”热浪,“人心早已不古”,许多人都在往钱眼中钻。尤其是现在的“liuhecai”,因其巨大的利润更是在永泰发展地红红火火,引发了人们心中的贪欲,也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算命书籍、"liuhecai"宝典、"liuhecai"网站大肆流行;人们热衷于对偶然现象冠以必然的名号,沉迷于一朝暴富的泥潭无法自拔,今天来了个12岁亲戚,就在12上压下赌码;对待偶而的一次中奖与屡次的不中奖,人们的态度已全然一样——捶胸顿足,或哀叹筹码加的过少,亦或哀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在这样风气下成长的新一代又怎能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呢?采访中有学生振振有辞地说:“学这些所谓传统文化,有什么用,又不能赚钱,而且又累,吃饱了没事干的人才学这些吧!”这话虽粗俗,但确是现在永泰县整体风气的一方面体现,着实令人忧虑呀。
其次,精神文明建设上存在着越来越大的漏洞。一方面,在全民精神文明教育上,许多活动仅仅是装点门楣,并未真正充实人民的精神生活,否则也不会有全民摆弄"liuhecai"的“壮观”景象。另一方面,真正的学校教育正带上了越来越浓重的功利色彩:老师频频地补习收费;教师的兢兢业业与学生的勤勤恳恳有着越来越赤裸的功利目的:一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的则奖给每位任课教师3千元,教育工作的目的正在发生严重的扭曲。而在招生中的不合理收费,无疑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并成为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在这样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整体氛围下,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说是学校教育,也不免带上了浓重的功利色调。有一个初中生说,他这个暑假要每天读一个小时的《红楼梦》。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说,读了这本书,语文底子就会好一些。更有一名初三毕业生向我大肆夸耀他整整三年不念文言文,中考前,突击背诵了一周,文言文默写照样是满分。悲乎?喜乎?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还未教化人心之前,却先叫人心给侮辱了。
再次,倡导民风回归与人文精神复位的有识之士抱负难成。在调查中,我遇到不少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人。一名退休老先生对这次的读经活动十分赞成,主动要求他的孙子也来读经,他说,他从小就是学四书五经长大的,对他的品行修养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一直以来就想自己写一本这样的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后代,如今有现成的教材,他很是激动,下决心让孙子好好学习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还有一名中学教师说,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学生之所以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霸道,越来越不懂得孝道,教育得负很大的责任,因此他看到宣传报纸后,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仔仔细细地看完后,对我说道:“你们这个学堂有将儒、释、道三家融合在一起的气度,你们对王守仁的推崇正是这种气度的表现,万事皆求诸心,不应求诸外物,这种观点我十分赞成。我也正是强调在学习古文时,用心体会,格物致知,感受其中无穷的内涵,把握古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体会古人的道德高尚,我一直坚持这个原则给学生上语文课的。”但是当我请他们当联络员时,他们连连推辞,究其原因,他们的回答中带着一丝无奈,他们虽然对传统文化了解稍多,也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发扬传统文化,但他们并不是具有较强号召力的人士,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力量有限,并不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与全民性质的活动乃至课程。
我想基于以上几个主要原因,永泰县的传统文化的大旗才无法从根本上被举起。但是通过采访了一些名士,尤其是采访游嘉瑞先生后,我觉得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大有希望的。
访《立雪书院》游嘉瑞先生
三次拜访游嘉瑞先生,才最终见到先生本人,我向他询问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有关问题的看法。谈话间,已70高龄的游先生的思路之清晰,观点之透彻,举例之广博,真是让我这个小辈从心中油然生起了敬佩之情。以下,就我们的一小时多的谈话做一简单的记录。
游嘉瑞先生:“我已经将你带来的光盘看了一遍,光盘中介绍说你们的学堂主办人才三十一岁,而我已经七十来岁了,这点让我很佩服啊。另外,我想一耽学堂主要是讲学的性质,而立雪书院则主要是收藏、交流、研究、展出传统文化的各种载体;但我想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
陈墨:“是啊,这也就是我一直盼望能够与您见面的原因之一。您能不能谈一谈您对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呢?”
游先生:“我想,从高处说,传统文化就是爱国、爱乡与爱家的统一。然而爱国却是最难,因为它也是最空洞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熏陶与教育,爱国主义情感又怎能培养起来呢?比如说美国,或许它很伟大,但其历史很短,相比之下,中国的伟大就在于漫长的文化历史,而历史的伟大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
陈墨:“那么,您觉得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是应该被弘扬的呢?”
游先生:“这是当然的。一方面,中央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培养青年人爱国情操。比如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强weichengnian人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这一思想较为集中的表现;此外最近对常香玉老人事迹的大力歌颂,不也是中央导向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为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因为我对文化艺术颇有心得,因此就先说文化艺术吧。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都是先传统后创新的。书法上,我认为若不从柳体、颜体等前人的字体开始学起,不按照楷书、行书、草书的顺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又怎能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呢?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出于名与利的冲动,也开始涂鸦,但结果并不好;后来我要求他先沉下心来,先练楷书,现在已初见成效,经我介绍,他已进入省书法协会了。由此可以看出,搞书画怎能不要传统?同样的,在声乐上,我也主张由传统学起,我不喜欢现在有些流行歌星凭着一张好嗓子,没有经过正规的声乐学习,就又出专辑,又开演唱会的。结果呢?他们不过是‘一闪而过的流星’。再说我们的唐装,现在不是仍然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吗?因此我说凡是经过历史沉淀与提炼的东西,都是真理的,都不会消亡的,都会有回归的一天的。还有我们的建筑,如今的商品房建设工地外,都写着‘百年大建,注意质量’,这里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现在所建的房子都只能经受100年左右的风雨洗礼,可是看看我们以前的古建筑,它们都是历时上千年的,如今依然挺立着。因此我曾经开玩笑说,短期行为都是商业行为,传统行为才是长期行为。我也循着古人的建筑理念,用石头与石板来建造这座立雪书院,我所期望的就是它能够留世百年,给后世子孙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我想,与传统挂钩,留下的东西或许也就更多。另外,看看外国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看法,或许对我们是个启发。我在日本访问时,一名日本朋友对我说,中国一定要汲取日本的两大教训啊,一个就是文物保护,日本战后重建,卖出了许多文物,如今这些带有时间符号的东西都无法再得了;另一个就是环境污染,千万不要因建设而破坏我们原有的生存环境啊!你说中国能不要传统吗?”
陈墨:“是啊,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启示确实是很大的,但现在有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存有疑虑乃至有着错误的看法,您是怎么看传统文化复兴道路上的困难的?”
游先生:“我想困难一定是存在的,但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前景还是很光明的。毕竟中国人的骨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儒家特性,有着或深或浅的中国国民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从来都是传统的,只不过是许多人自己不知道。此外,在中央与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复兴传统文化并不向一般人所想的那么困难,以至遥不可及。”
陈墨:“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与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游先生:“总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举个例子吧,我在中央党校学过《易经》后,我深感《易经》是一本博大精神的书,穷我一生也无法得其最深的义理,尽管它充满着神奇的味道,但它决不仅仅是一本算命、看相、看风水的书。后人之所以多将它看成一本可预知未来的神书,是没有得到其精髓的缘故。我们今天若要改变人们的这种想法,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将现代科学精神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如今,我就认为《易经》中提到的看风水决非所谓的神书,也决非所谓的迷信,真正的看风水实际上也是一门学问——风水学;而风水学则是由哲学、美学、建筑学、环境学、地理学等等现代科学所共同糅合而成的。因此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不仅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纯洁;同时也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科学相碰撞时,不断得到发展,与时俱进。”
陈墨:“谢谢您,我现在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复兴、回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信心,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能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谢谢。”
游先生:“我想再说几句。我看了一耽学堂的片子,觉得你们是以授课为主的,依我个人的看法,你们教学是应当适当收一些学费的;另外,我的立雪书院的宗旨定位于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流传千年,为家乡永泰造福,我很欢迎一耽学堂来永泰宣传传统文化,在我能力范围内,我一定给予帮助。”
按:游嘉瑞先生简介
“程门立雪”的典故,我们耳熟能详;说得是北宋时期为求理学真谛、在著名理学家程伊川门前久久不肯离去的书生游酢,而游嘉瑞先生正是游酢的第27代裔孙。
游嘉瑞先生出生于永泰县,他9岁正式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临摹大楷、小楷;从这时起,他就深深热爱上了书法篆刻艺术。在家乡念完初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省高级商业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福建省高级厅人事处。1958年为支援山区建设,被抽调到闽西地区工作。10年浩劫,游先生又被下放到连城县,直到1975年调回福建省委组织部。最近几年来,游先生一直主持福建省统战部工作,又兼任工商联党组书记。无论人生如何起起伏伏,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书法篆刻艺术的钟爱;无论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来从事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进行书法与进篆刻创作。也正是如此的持之以恒,才有先生如今的辉煌。
香港一家报纸评价说:“游嘉瑞书法家的名声,大大超过统战部长的名气”。这么多年来,游嘉瑞先生先后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地举办过个人书法、篆刻展。1995年,他在香港举办书法篆刻展,卖出80幅作品,筹款200万元港币,而他将这200万元港币全都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外,游先生以其“寿山石微雕”而闻名于篆刻界。同时,他也是一名为民服务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