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敏乡村文化调查报告

民间艺术:

       1)聂家庄泥塑:明代后期,聂家庄农民用泥巴代替纸张作焰火外皮,制成“锅子花”。清乾隆年间,始用泥巴制成泥娃娃和禽兽虫鱼等,以供家庭观赏和儿童玩耍。制作方法改手工制作捏制为模具制作,并涂以色彩。嘉庆年间,泥塑品逐渐由静态发展为动态。艺人将其分为两部分,中间用皮革连接,内装钢丝弹簧、哨子,有手摇动或促动,则发出“鸣声”。民国期间即远销平度、诸城、胶县及胶东半岛。

19501960是聂家庄泥塑兴盛时期。在农闲时节,几乎家家制作泥塑品。其销售市场扩展到沂蒙山区和东北各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泥塑模具和样品均被作为“四旧”砸烂,聂家庄泥塑濒于灭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聂家庄泥塑又重获新生,并大胆创新, 使品种增加到100余种。19846573,聂家庄泥塑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山东高密民间艺术展览”中展出。聂家庄泥塑被列为一级对外赠送礼品。

        2)年画

年画品种:扑灰年画,为全国独有的古老画。始见于明成化年间,原以水墨为主,后渐趋艳丽。高密制作最早的是公婆庙(今东风村)和沙岭子(今栾家官庄)。其绘制过程是:先用画纸模拟文人画、庙墙画的轮廓,再用柳条枝烧炭描其背面作底版,一次复印正稿数张;然后粉脸、手,敷彩、描金,并用笔勾出简练而豪放的线条;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扑灰画简洁豪放,写意味浓,多以仕女胖娃、花卉为主。

        3)剪纸

高密剪纸,历史久远,在本地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兄弟地区的多种特点,逐步形成构思精巧、浑厚粗旷、线条挺拔,有浓重金石味的独特风格。其品种分为剪纸和刻纸两类。其题材分为鱼虫、花草、动物、图案、古今人物以及戏剧故事等。

新中国建立后,高密剪纸艺术大有发展。自19701983年,在报刊上共发表75幅。高密工艺品厂张功德的《斗鸡》曾于19805月参加法国巴黎国际青年美展。1983年,高密剪纸《百鸟图》、《牧童》、《仙女》、《棚顶花》、《花灯》、《狮子灯》、《双喜灯》、《观灯》等被选参加数省市联展和北京鼓楼灯会。19832月和19846月,本县剪纸作品曾两次进京展出。其中19846月,展出《人物轴》、《现代生活》、《百令藏品》、《梁山将》、《八仙轴》等18件作品。另外,19841月,日本友人三陵女士曾在东京陟谷区专门举办高密剪纸艺术展览。

        4)民歌

高密民歌,遍布全县,其内容多为反映民间风俗、生活情趣、爱情生活以及歌颂共产党、社会主义和英雄人物等。如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小调》、解放战争时期的《送战士》等。

        5)地秧歌

高密地秧歌,又称“秧歌耍”、“秧歌戏”、“地跷”等。很早以前,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人们在玉皇庙中手舞足蹈,为玉皇庆贺生日。年逢天旱,也用同样的形式到玉皇庙祈雨。后来,农民为庆丰收,也在元宵节日载歌载舞。至清光绪年间,已发展成为一种广场歌舞形式。角色有秧歌头(膏药头)、老旦(大老婆)、小嫚(小汤罗)各1人,鼓子、棒槌(和尚)、蜡花(二老婆、三老婆)各2人等。女角踏地跷、舞扇巾;男角背腰鼓、打棒槌。先跑场后唱戏。唯城西一带的地秧歌,跑场时怀抱灯笼。

私塾、书院

        1)私塾由塾师开馆招生,或由学生家长聘塾师到家任教。其主要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日用杂字》、“四书”、“五经”等,另设书法课。教学采用个别教授制,学生不拘年限,每读完一本能熟记背诵,即为及格。“四书”、“五经”等全都读完即结业(称满学)。1946年后,私塾不复存在。

       2)书院

       书院设院董会,并推举山长,有的山长兼主讲,多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入院者多是童生、秀才或同等程度的士子,多数定期到书院听讲,并按时送文章、诗、词等,请主讲批改。少数常在书院攻读。1900年德军入侵,设备被毁。

岁时风俗

    二月二(农历)家家吃炒豆、黑豆、地瓜豆和糕豆等多种。家家早起在院内,街门口和场院,用草木灰画大圆圈,中画“十”字,放五谷杂粮,俗称“打囤子”,祈求丰收。

谚语:乡土谚

      年年防歉,日日防贼

      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

      省囤尖好省囤底

      越耍越懒,越吃越馋

      脚正不怕鞋歪

      好马不在鞍,人美不在衫

      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不怕人不敬,就怕心不正

      人不学习落后,刀子不磨生锈

      师傅领进门,巧妙在个人

      做到老,学到老,八十岁还学巧

      一遭生,两遭熟,三遭不用问师傅

      手是好汉,眼是草鸡蛋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歇后语

      衲鞋底不用使锥子——一针(真)好

      刷子掉了毛——有板有眼

      大门楼上插旗杆——冒尖户

      墙上挂门帘——没门

      电线杆子当筷子——大材小用

      火车开到马路上——越轨

      炕头上挂狗皮——不像画(话)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