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回到家乡徐州以后,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收获颇多,感慨也颇多。
在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后,我发现一无所获,原因是很多孩子对此没兴趣。这使我颇为伤心,传统文化在现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般!
很幸运,我找到了一个学生,邻居家的孩子,在她姐姐——我小学同学的劝说下终于决定上我的课,在家进行了一番休整以后,7月28日上午九时,我的第一次“教师”生涯开始了!
在自家的院子里,我先是领着她读了一遍《三字经》,由于互相认识,课堂上没有任何紧张的感觉。她读得很认真,也充满了好奇,中途休息时,她给我讲了很多学校里发生的逸闻趣事,但由于天气太热,我们不得不转移到一个小巷子里,课程到11点钟结束,我领着她读了三遍《三字经》,并且就我所知道的历史典故给她讲了一些,她很高兴。
下午的课从三点钟开始,天气依然十分炎热,我叫她试着把《三字经》读了一遍,虽然中间因为好多生僻字而停顿,但在我的提示下,她读完了整篇文章,然后我又复习式的领读了一遍,并且教了她一些生僻字的发音,课程五点钟左右结束了。
29号早晨,刘姗起得很晚,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轻松,因为她师范刚刚毕业的姐姐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她首先领读了整篇文章,然后帮她妹妹矫正其中一些不准确的发音,因为天气不好,我们不得不又转移“阵地”,虽然刘姗有时显得很不耐烦,但课程依然按计划讲完了。
下午由于天气原因课程中断。
30号上午我到镇教育办公室走了一趟,很是郁闷,下午的课依然从三点钟准时开始了,此次上课质量很不好,中途刘姗回去休息竟然不愿回来了,原因是一部搞笑电视剧,20分钟后依然不愿上课,在她姐姐的劝说下,勉强上完了课,今天讲授的《弟子规》估计没起到什么作用。这也是我暑假实践的最后一堂课。
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因为种种原因就这样结束了,我思考了很多,是因为我授课方式的问题?是因为外界原因?还是因为什么。但不得不值得我们考虑的是,传统文化确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国家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就如同没有了自己的做人风格,没有根的大树怎么汲取营养?!
传统文化的普及任重而道远,普及的方式还有待我们探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文化的复兴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希望我们前面的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