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事关于中学文史专题义务宣讲的讲话(2006年2月26日) |
… …当我们去面对16、17 岁的中学生、高中生,他们不懂各个专业,但是这些孩子思想很敏锐,刚了解社会的现象,他会提出各种各样在我们看来懂或是不懂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孩子的心都是很真诚的,我们作为有个一知半解,一瓶不满的状态,从学识上和心性上跟这些小孩相处我们特别要注意心态的方面、语言的方面。因为你去教学首先是情感的交流的状态,我们将来是有志于学的。可是在我们起步阶段,跟我们后面的16、17岁的小孩子不能再情感的融入、话语的贴近上取得一致的话,我们的学问是没有生命基础的。因为别人年轻别人无知别人好像不懂但是恰恰这些人时时刻刻用他们的情感话语生活来提醒我们如何开始我们生命前进的道路… …(阅读全文) |
|
|
|
|
2001年-2002年中学授课义工名单 |
|
|
北京大学
刘 鹏 |
历史本科 |
古代建筑文化17次 |
蒙晓燕 |
法学硕士 |
古代法制史10次 |
赵志伟 |
经济本科 |
《论语》9次 |
王 颍 |
历史硕士 |
古代文化史4次 |
唐奇芳 |
国关硕士 |
明清小说3次 |
丁智勇 |
国关硕士 |
戏曲2次 |
薄 如 |
中文硕士 |
《左传》1次 |
汪卫华 |
国关硕士 |
文学史2次 |
芮立平 |
国关博士 |
思想史1次 |
李 丹 |
法律硕士 |
诗词格律1次 |
孟繁之 |
中文硕士 |
陈寅恪2次 李白2次 |
李若晖 |
中文博士 |
《诗经》1次《论语》1次鲁迅专题2次 |
张燕婴 |
中文博士 |
《诗经》2次 |
段 新 |
电子系硕士 |
山文化4次 |
徐 鹏 |
中文硕士 |
元曲3次 |
薛 蓓 |
化学博士 |
《诗经》3次 |
王水雄 |
社会学博士 |
《文字源流》1次 |
黄冠云 |
|
人工智能与兵马俑 |
|
|
清华大学 |
陈 锷 |
MBA |
宋词13次 |
李 响 |
计算机本科 |
唐诗宋词10次 |
樊 华 |
电子系硕士 |
太级八卦2次 |
曹 煜 |
法学本科 |
士人与世风2次 |
王 栋 |
电子硕士 |
思想史 1次 |
赵建林 |
哲学硕士 |
《红楼梦》1次 |
马又清 |
中文硕士 |
古代文化史2次 |
张贻伦 |
法学硕士 |
古代法制史1次 |
|
|
|
社科院研究生院 |
解 扬 |
历史硕士 |
宋明理学8次 |
范亚峰 |
法学博士 |
《周易》6次 |
肖景波 |
哲学硕士 |
印度文化与中国5次 |
张丰乾 |
博士 |
《庄子》2次 |
|
|
|
中国人民大学 |
纪 准 |
中文硕士 |
《楚词》2次《诗经》、《论语》各1次 |
|
|
|
|
|
|
|
|
2001年秋季部分课表 |
|
清华附中 |
2001年10月17日 |
薛 蓓 |
《诗经》欣赏 |
2001年10月24日 |
薛 蓓 |
《诗经》欣赏 |
2001年10月31日 |
李若晖 |
鲁迅专题 |
2001年11月07日 |
李若晖 |
鲁迅专题 |
|
|
|
|
|
|
北达资源中学 |
|
|
|
人大附中 |
2001年10月13日 |
陈 锷 |
古今英雄谱 |
2001年10月20日 |
陈 锷 |
诗词欣赏 |
2001年10月27日 |
樊 华 |
太极八卦 |
2001年11月03日 |
樊 华 |
太极八卦 |
2001年12月01日 |
刘 鹏 |
北京胡同 |
2001年12月08日 |
刘 鹏 |
北京饮食文化 |
2001年12月15日 |
肖景波 |
印度文化与中国 |
2001年12月22日 |
肖景波 |
印度文化与中国 |
|
|
|
|
|
|
|
|
|
|
|
2001年春季学期中学义工讲座状况概要 |
2001年春季学期分别在四所中学讲座,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八一中学、北大附中。在清华附中讲座第一讲由总干事逄飞讲解《哲学、艺术与宗教》一次,第二讲由社科院博士张丰乾讲解《庄子》两次,第三讲由北大中文博士李若晖讲解《诗经》一次,第四讲由清华中文硕士马又清讲解古代文化史两次,第五讲由清华法律硕士张贻伦讲解古代法制史一次,第六讲由北大法律硕士李丹讲解古代诗词格律一次;在人大附中第一讲由北大中文博士张燕婴讲解《诗经》两次,第二讲由社科院法律博士范亚峰讲解《周易》四次,第三讲由人民大学中文硕士纪准讲解《楚辞》两次,纪准的《楚辞》和《诗经》讲解也先后在八一中学和北大附中开设。 |
|
|
|
2002年秋季学期中学传统文化讲座概况 |
|
时间 |
学校及年级 |
讲课人 |
授课内容 |
2002年秋季学期 |
北大附中 |
李东屹 |
佛教史简介 |
2002年秋季学期 |
北大附中 |
解 扬 |
宋明理学简介 |
2002年9月 |
北大附中 |
纪 准 |
诗 经 |
2002年秋季学期 |
北大附中 |
仝 冰 |
古希腊文化简介 |
2002年秋季学期 |
北大附中 |
张 佳 |
《论语》选讲 |
2002年秋季学期 |
北大附中 |
杨汝清 |
《春江花月夜》 |
2002年9月 |
北大附中 |
肖景波 |
周 易(一) |
|
|
|
|
|
2004年春季学期中学文化专题讲座开课一览(北大附中) |
|
课程 |
年级 |
时间 |
地点 |
主讲人 |
学生数 |
备注 |
中国思想史专题选讲 |
高二 |
周二下午第三节课:15:45 |
高二(3)班 |
孙怀亮 / 陆德 |
30 |
3-10周 |
高二 |
周三下午第三节课:15:45 |
高二(12)班 |
逄飞 |
33 |
3-10周 |
中国文学史专题选讲 |
高二 |
周二下午第三节课:15:45 |
高二(2)班 |
苏林 |
8 |
3-10周 |
高二 |
周三下午第三节课:15:45 |
高二(11)班 |
张紫葳 |
27 |
3-10周 |
高一 |
周五下午第三节课:15:45 |
高一(5)班 |
王明月 |
11 |
3-19周 |
|
|
|
|
|
|
|
2005年春季学期高中传统文化专题选修课表 |
|
授课班级 |
上课时间 |
教室地点 |
授课教师 |
单位 |
备注 |
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中思想史 |
每周一下午
3:40—5:00 |
高一[二班] |
张晟宇 |
北师大地信系 |
|
北大附中高二思想史 |
每周三下午
3:15-3:55 |
高二[十六班] |
许 鹏 |
人民大学历史系 |
|
北大附中高一思想史 |
每周五下午
3:15-3:55 |
高一 |
逄 飞 |
一耽学堂 |
|
|
|
|
2005年秋季学期北大附中授课义工 |
|
邓菡彬 李德超 李海燕 彭发胜 缪 敏 孙 焘 查 纯 |
|
|
|
|
2006年春季学期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课表 |
|
授课班级 |
上课时间 |
教室地点 |
授课教师 |
单位 |
电话 |
备注 |
初一 |
每周三下午
3:30-5:00 |
|
罗绍文 |
北师大艺术学院04级书法专业 |
|
北师大传统文化学社副社长 |
初一 |
每周三下午
3:30-5:00 |
|
梅曜辉 |
北师大艺术学院04级书法专业 |
|
|
初一 |
每周三下午
3:30-5:00 |
|
刘 光 |
北师大艺术学院04级书法专业 |
|
|
|
|
|
2006年春季学期北大附中课表 |
|
授课班级 |
上课时间 |
教室地点 |
授课教师 |
单位 |
电话 |
备注 |
高一 |
每周五下午第三节
(3:15——3:55) |
|
邓菡彬 |
北大中文系博士 |
|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
高一 |
每周五下午第三节
(3:15-3:55) |
|
查 纯 |
北大哲学系硕士 |
|
中国历史人物选讲 |
|
|
|
|
|
|
|
|
|
录 像 |
|
|
|
|
|
|
课堂照片精选 |
|
|
|
|
|
|
|
总干事在北师大实验中学授课后和
同学们的合影(2004年12月09日) |
总干事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讲授《论语》(2004年秋)
|
同学们谈“孝”(2004年秋) |
|
|
|
|
|
|
人大义工朱奕冰作中国思想史专题讲座(2004年10月27日 北大附中) |
人大义工张紫葳作中国文学史专题讲座(2004年4月 北大附中) |
义工在作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2004年 北大附中高二) |
|
|
|
|
|
|
|
|
|
|
|
|
|
|
|
2001年部分体会和总结 |
|
优秀义工:孟繁之(北大99级硕士) |
我在中学做义工的一点深刻体会,就是必须突出老师教学与学生诵读的结合。
这点是与大学讲学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注意这一差别。在大学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天马行空、任意所至去谈你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些东西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但在中学却不一样,中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以及所受环境限制,他们最敏感的是一些线条式的具体的、能激发他们第三神经的东西。近几年内中学教育不时的推出一些教学模式,在这些模式中,有一种曾经这样要求:前十分钟学生诵读,中间二十分钟老师讲授,余下十五分钟练习,检查教课效果。这种模式的推出更强调了在中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助这一特点。教是为了不教,关键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东西的兴趣乃至能自觉自愿去接受甚至研究某一领域的东西。传统文化的教育及教学也应突出这些特点,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萃,但离现在的中小学生已很遥远。我们在做这些普及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中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其在诵读过程中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一味地单靠讲授。 |
|
优秀义工:刘鹏(北大95级历史本科) |
一耽学堂在中学主要是专题讲座。这学期我在中学讲座较多,除北大附中开始几节外,全部由我自己完成。我讲授北京胡同、中国古塔、历代皇陵、王府文化、圆明园遗物、甲午战争。从听课来看,学生们对这些并不了解,应该加强这些知识的普及,从这学期上课看,人大附中不如上学期,北大附中基本和上学期相同,师大二附中表现最好,人大二附中主要是听课学生减少,出现过一些对老师不尊重的现象。北大附中从今天考试的情况来看,许多同学平时听讲不太认真。对今后讲座应该做以下调整:一,上课时间能否和学校进行商量,如果是放在每天的最后一节,就会导致听课效果下降。二,听课人员应该考勤,很多同学多次缺勤。我从上这些课以来,最大体会是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同学们,使他们对北京建筑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一个比较完全的了解。许多同学能在课后与我做较深刻的交流。我通过上课,也由讲话吐字比较快到后来注意语速适中。总之,使我各方面受益非浅。 |
|
中学义工李响听讲座后的总结(2001年9月) |
一、对于古代传统的一些东西如果只是念出来,同学往往不知道是哪些字,这以后可以用投影仪或事先发资料解决。同时对一些主干与脉络性的东西写下来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个人以为,即使在有投影仪的情况下,适当的笔录也是需要的。
二、关于讲授:我们不仅是简单地给予知识,对中学生还应该引导思想。一切学术皆人术。应该让同学感受到老师的火热、活跃、独立的思想,即使是不成熟的。如果只要知识层面上的东西,给几本详明的书让他们背便是了。“言传身教”的意义就在于此。
三、对师生的双向思考:据我观察学生其实是很活泼的,关键在于老师要调动他们。我们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下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跃的。为了使学生感兴趣,我们的课程应该以不同的内容,观点、思想、上课方式与普通的授课区别开来,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补充教学。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肚子里有货,还得倒得出来;能倒得出来,还得以一种让学生愉悦接受的方式。这不简单。我想做做实践。 |
|
|
|
部分义工的反馈建议 |
|
陈锷:一 要有充分的资料准备,可利用幻灯,多媒体。
二 义工可以提前去板书讲座的提纲。
三 薛蓓讲课思路有断续。
四 李若晖讲课太深奥,象“文本”这样的词,最好有解释。
志华:一 讲课可采取环形方式。
二 多备一些图片,音像来帮助表达。
|
|
|
|
|
|
1、学生普遍有非常好的潜力,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思考、理解和领悟能力,以做人为基础的文化素养的熏陶(不是一种知识的传输)在所急需。
2、学生对本课程的态度比较积极,但课堂纪律比较差,亦可侧面反映学生的集体/公共意识有待提高(自主意识以集体/公共意识为基础)。
3、学生人数不宜太多,否则不利于充分有效的沟通(25人偏下为宜)。
4、以做人为基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优生和差生(其他成绩标准)都在同一起跑线,而且其效果考核,不应纯以智商来检验,而应以生活的全面来检验,故学习内容的量化和效果考核的标准,当为辅助手段,尽可灵活(如让家长参与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考核;学习内容也可不必过分强调统一进度)。 |
|
|
|
|
义工工作记录表(2001年秋季学期) |
|
|
|
|
义工手写的工作记录示例 |
|
|
|
|
2001年部份义工讲座提纲 |
|
|
|
|
2002年春季学期课程表和讲座计划 |
|
|
|
2002年部分讲座提纲 |
|
|
|
2003年部分课表和授课计划 |
|
|
|
|
|
2007年部分义工的授课大纲 |
|
|
|
2007年两篇讲座课程说明 |
|
邓菡彬(北大)“当代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 ”课程说明 |
该课程是此前两个学期为高一(即将升入高二)同学开设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等两门选修课的续篇。它以诗文书画音乐作品赏析为基础,从一个侧面讨论传统文化的的精神内涵。并以当代的文学艺术乃至流行文化为例,说明古典艺术在当代的传承演变。本课程试图打破“古代/当代”的人为划分,引导学生不是把古典艺术作为过时的但有收藏炫耀价值的古董,而是吸纳其精神,丰富自己的生活世界。授课方式注重结合实际生活和生动性、互动性。考试方式是期末交一篇短小的读书报告或作品欣赏等。 |
|
王晓燕(人大)“唐宋文坛风云人物”课程说明 |
… …这些诗文传诵千年,琅琅上口。但文学不是静止的艺术,它更是真实的生活。作者用诗文记录下的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那就让我们聊聊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优美的诗文。本专题选取了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陆游等唐宋文坛风云人物,通过讲故事、读诗文的方式,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与古人结交,汲取精神的力量,品味文学之大美! |
|
|
|
|
|
|
|
|
|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课程的研讨会(北师大实验中学 2004年9月16日) |
|
|
|
学堂干事致北师大实验中学任主任的一封信(唐鼎峰) |
任主任:
您好!
很高兴参加昨天与贵校各位老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课程的研讨会。传统文化教育,根本的是一种生命的教育,生长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是包含了情怀的教育、讲究境界的教育、具有气象的教育。落实下来,一方面是公共意识——公共关系中个体定位的明晰(厚德载物,道德规范),一方面是个体意识——个体生命价值选择的确立(自强不息,价值归属),所谓穷则独善(而能善)、达则兼济(而能济)。这种“教”、“学”,必待一种体验、实践的途径去完成,可以重复,但不可替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积淀并不必然导向质的飞跃的完成,而必须依靠完整的、鲜活的生命去对接、承续。一段温情,一种恭敬[敬己敬人],一点光明,一股正气,一腔壮志,无不发乎微端,教者正是赖此关键,切入一点而可以铺开全体。它的生长,是生命的生长,是互相的生长,它的完成,是生命的完成,是互相的完成。谢谢您及各位老师的理解… …(阅读全文) |
|
|
一耽学堂中学教学工作扩大会议议题(2004年4月) |
|
|
|
2006年2月25日座谈交流会 |
|
|
|
|
|
|
|
交流会照片(地点:学堂西屋) |
|
|
|
|
|
2006年2月26日座谈交流会 |
|
|
|
|
|
|
|
交流会照片(地点:学堂西屋) |
|
|
|
|
|
|
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学生陈悦给学堂的信:问候(2004.10.30) |
一耽学堂的老师们好:
刚刚凑巧在CCTV12新闻夜话的栏目中看到了你们的节目。开始吓了我一跳,因为我认出了被荆慕瑶采访的竟是上周一刚刚认识的逄飞老师。
看了这期复兴国学的节目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这代人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感知得太少了。可同时,我又很庆幸,因为作为一名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我选择了逄飞老师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课程。
看完节目后,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登陆了学堂的网站而且加入了会员。还在google上搜索了能够搜到的有关新闻。我知道了学堂创办与运作的不易。学堂老师坚定的信念与无私的奉献精神。真的,一时间百感交集,深受鼓舞。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者,也作为学堂的一位新学员,我要献上最衷心的祝福,祝你们工作顺利。
最重要的是各位老师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好的心情,不要让我们担心!
北师大实验中学 高一(二)班 张悦
|
|
|
|
选修课成绩考核和考勤表 |
|
|
2004年春季北大附中高一文学史选修课成绩表 |
|
|
|
|
选修课成绩考核和部分学生名单 |
|
北大附中学生选修课考核表格式(2002年12月) |
北大附中高一高二年级选修课成绩表(2002年12月) |
北大附中高一选修课学生名单 |
|
|
|
|
|
|
|
|
|
|
|
义工招募海报:2000 2003( 1 2 ) 2004( 1 2 ) 2005 20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