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
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始建于唐,名天长观。金世宗时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元初,长春真人邱处机重建,成吉思汗敕为“长春观”。 明初重建,易名“白云观”。清初,王常月方丈主持大规模重修,奠定今日规模。
观前影壁“万古长春”四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道家和道教
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其实有相通和共有的内容,也有相别和相异的地方。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有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周、列御寇(列子)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教是一种多神宗教,因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鬼神崇拜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长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
道教的发展,汉魏两晋起源,唐宋兴盛,元明期间出现全真教。
道教之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并未言及,与道家之自然之道略有别异。
全真教简介
是道教最大派别之一,也称全真道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三教同流、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
全真道以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教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王重阳传道说法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即后称“全真七子”),创立全真道。
王重阳《示学道人》诗: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