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沈阳: |
|
|
1 逄飞“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 …我妈妈“高小”毕业,她小时侯在沈阳“北市场”听过不少的“大鼓书”和戏曲(京剧、评剧等),后来年轻时翻过许多历史故事书,类似《隋唐演义》、《三侠五义》、《镜花缘》等等(很多我不知道),在四十五岁时“内退”后到现在一直操持家务,整天忙里忙外,但有空时还要翻翻讲中国历史的书… … |
|
|
|
鞍山: |
|
|
1 佟晓峰“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背景:此话来源于一位同学的母亲,通常是对特别着急做某件事而失去方寸的人的挖苦,其实也是对忙忙碌碌的世间人的一种深刻的嘲讽… …
|
|
|
|
|
|
|
|
|
棍棒底下出孝子。 |
|
|
… …现在因为关心基础教育,认为有它的道理,教导小儿是不能完全的哄着顺着,“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着”,一味的随弯儿就弯儿,任性任为。我小的时候因为不听话,或是固执妄为,也挨过父母的打,被打时还不服气,一半因为疼一半因为自个儿觉着委屈,放大了喉咙哭,喇叭似的使劲儿号,过后累了,不哭了,平心静气的,反倒心里踏实了;再过上几天,虽表面赌气不说话、不搭理人,故意甩脸色给大人看,但见爸爸妈妈对自己依旧是那样的好,不改往日,再想想自己,不免悔恨埋怨,… … |
人间地薄,货物抽条。 |
|
|
我最早听到这个话,很长时间不明白它的意思,大概是从八十年代初起吧。那时刚刚搞市场经济,许多商品开始追求眼前的利润;有时候妈妈买东西回来,像吃的穿的用的等,发现吃的东西不够秤,缺斤短两,穿的用的,如衣料、家什,成色或质量不如以前,做功也不细致考究,觉得不禁用,就慨叹一口气,说:人间地薄,货物抽条。这样多了,我就慢慢知道一点意思了。大概是说人心不古,没有厚德,物件用品也都不值当了,也都糟劣坏减,不成个东西了。 |
各把各的琴,各唱各的调儿。 |
|
|
有时候我们家里四口人,各干各的:爸爸成天俸(音beng 三声)着本英语书念叨,或者听外台,要么听外语磁带,美其名曰:外语很重要,一日不能丢。哥哥闷着头,不吭声,浇一浇花儿,给鱼换一换水,然后在自己屋里一呆,看自己的书,美其名曰:看书看报,各取所好。我平常难得回家,回家主要内容是休息,在客厅沙发一坐,面对电视,眼睛不动嘴巴不停,一手拿遥控器,一手抓吃的,美其名曰:纵观天下事,体察时人心… … |
|
|
|
|
|
|
|
|
爹老疼孩,娘老嚼孩。 |
|
气大伤身后悔难。 |
父母给子女花的是没数的,
子女给父母花的是有数的。 |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
气是清风肉是泥,人是阳间混水鱼。 |
借你黄豆还你蒯豆。 |
人受教调武艺高,听说听劝吃饱饭。 |
人随王法草随风。 |
三穷三富过到老。 |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
|
|
|
|
乌盟凉城: |
|
|
1闫国华“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况且即使事情再多,总得一件一件做完;等到你静下心来一件件做完了,猛然回头,你会发现:不经意间,你已经做完了你认为象山一样堆积的事情!于是禁不住惊叹!那么这个时候,用这句话来形容你的心境,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
|
|
|
|
|
|
|
|
钱到手头,饭到口头。 |
这是形容这两样便宜用品对人而言,不许丝毫费力就“解决”了。钱到了手头很容易就花掉了,饭到了口头很容易就吃完了。就是这么一种趋势。这句是从妈妈那里听来的,小的时候我和我哥哥很能吃,每当这时,她总是深有所思地说起这句谚语。她的老话大都是从我姥姥那里学来的,或许是表达了一种对事物、对钱财的感叹? |
屎壳郎踢飞脚——露你的黑蹄蹄呢? |
|
|
这是上初中时教务主任最爱在批评学生捣乱的时候用的话——我至今还能记起那位因为脖子做过手术而有点歪因此被学生起外号为“45度”的、面色黧黑而严肃的教务主任,他对着捣蛋的学生说这话时的严肃神情气势——当时觉得稍微滑稽,对其严肃也没太多胆怯,觉得他在唬人呢;现在想起来,竟然觉得好笑的不得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滑稽不已,笑出声!学生捣蛋,干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比如课上老师不在大吵大闹甚至跑到教师外面追打喧哗,诸如此类。做这些事情的学生,大概觉得这样也很有胆量很有气概,很有点有面子有胆子的“英雄气概”,觉得很自豪?——那位老师可能这么想的吧,所以每次抓到捣蛋的学生,都会把这话重复一遍,觉得这些家伙们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呢,哈哈? ^_^ |
不穿衣服捞鱼渣——爱财不识羞。 |
|
|
小学语文老师最喜欢用这句来批评一个不爱学习不做作业的学生,就坐在我同桌位置上,每次被老师拎起来狠狠批一顿。不过那时候不懂,现在也不太明白,他怎么能把不写作业和爱财联系在一起呢?不写作业不算光荣,可是也不能叫爱财不识羞吧?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一些人,倒是很合适的。 |
|
|
|
|
|
|
|
|
眼是懒蛋,手是好汉。 |
|
舌头没脊梁,翻过掉过都一样。 |
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头。 |
|
|
|
|
|
|
|
运城: |
|
1 毛艳琴“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我小时候听我妈讲过很多民间的故事,内容多是有关偏心的婆婆、懒媳妇的,都很有趣,也许还富有教育意义吧。“没有头发揪耳朵”的话是第一次听说。 |
|
|
|
|
没有头发揪耳朵。 |
|
过年时,我的一个远房表舅来我们家,让我替他的儿子找一份工作。这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向我妈抱怨,妈说,表舅也是个可怜人,他也知道就业形势艰难。可我仅是一个小职员,但没有办法,他找不到可以帮他的人了,这也是急得“没有头发揪耳朵”。
“什么叫‘没有头发揪耳朵’ ?”
“就是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只好找一个差不多的先代替。”
我小时候听我妈讲过很多民间的故事,内容多是有关偏心的婆婆、懒媳妇的,都很有趣,也许还富有教育意义吧。“没有头发揪耳朵”的话是第一次听说。 |
|
|
|
|
|
|
|
|
|
|
|
汉中: |
|
|
1 薛盼: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我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陕南女孩。浓厚的乡村文化陪伴着我的成长,一点一滴融入我的生活,我的生命。时时回响在耳旁的农村老话,以她简单朴素的文字却向我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我个人觉得,这些农村老话是令人感激得,是令人感动的,更是令人钦佩的。可是我很惭愧,对于身边耳熟能详的老话,我写了一点自己浅薄的理解。 |
|
|
|
|
|
|
|
|
樱桃好吃树难栽。 |
|
|
樱桃是一种不论外形还是味道都极受人欢迎的水果。我的家乡在陕西的南部,那里的气候条件很适合樱桃的成长。按常理而言,应该是樱桃丰收的好地方,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整个村子也找不到几棵能结樱桃的樱桃树。因此常听爸爸妈妈说樱桃好吃树难栽, |
枪打出头鸟,水溢出檐椽。 |
|
|
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个性太张扬容易招来灾祸,不合宜时宜的存在总会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消失。树上停歇着数只鸟,猎人向每只鸟举枪的机率是相等的,但此时却有一只爱出风头的鸟儿它妄想凭着自己的靓影和美丽动听的歌喉能够躲过此劫… … |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
|
|
自我记事,常听爸爸念叨这句话。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却只记得一个字“理”。于是,在上学前班时有一次因受委屈而伤心落泪。老师奇怪为何她只说了我一句我就那么伤心地落泪,后来我带着哭腔问老师,爸爸说有理走遍天下,为什么有理还要挨老师训。当初的结果已经忘记了,但记得自己曾拿着爸爸的这句话为自己辩解过。我觉得这个理真是个神奇的宝贝,它可以为我争取到一个万能的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我可以穿梭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世界的每寸土地上。可是这个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要靠我们自己的人格、品质去寻找它、完善它。因此只要怀着一颗诚实善良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和事,理自然会站在我们身边。 |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
|
|
在家的时候不懂得父母的爱有多么珍贵,离家之后才觉得那种爱有多么的令人渴望。记得有一次,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挨了老师的训,回到家妈妈看完成绩单唉声叹气不已。原本肚子里的火被点着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我大声地发泄着心中积聚的怒气,话语之中透出对家的不满,对父母的不满,觉得是父母没有给我创造出考好成绩的环境。妈妈轻轻地说了句,“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然后悄悄地退出了屋子… … |
|
|
|
|
|
|
|
|
老虎吃天无法下爪。 |
|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
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 |
见不得穷人喝米汤。 |
多管闲事,狗逮老鼠。 |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
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 |
好人命不长,祸害遗千年。 |
爱闹的孩子有奶吃。 |
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 |
|
|
|
|
|
衡水: |
|
|
|
1 王俊云“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我小时候听我妈讲过很多民间的故事,内容多是有关偏心的婆婆、懒媳妇的,都很有趣,也许还富有教育意义吧。“没有头发揪耳朵”的话是第一次听说。 |
|
|
|
|
承德: |
|
|
1 刘国兴“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细细品读了逄老师写的同名随笔后,就有了股莫名的亲切感,心肯定是被触动了一下,至于被什么触动还一时说不清楚。于是乎我就像个乖孩子那样,在与家人、朋友共享这个真情无限、心悦神怡的春节的同时,些微分出一点点心思来,捕捉到了下面几句老话儿。 |
|
|
|
赵县: |
|
|
1 赵丽红“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在我看来,“老话儿”是一种民间文化,不仅说出来琅琅上口,其韵味也是颇为深刻。 |
|
|
|
|
懒驴上磨屎尿多。 |
一天午休之后,看老妈又要去地里,我赶紧嚷嚷跟着,但又是换衣服梳头,又是装水装吃的,最后还要去厕所,老妈急了,“懒驴上磨屎尿多,你走不走呀?”我只好就此打住,跟着出门。
路上,我突然问老妈:“为什么说懒驴呀,怎么不说懒马、懒骡子呀?”妈说:“老时候拉磨都用驴,哪有用骡子、用马的呀?”妹妹也突然插嘴说,“你不记得咱村原来磨香油的那家,用驴拉磨呀?还把驴眼蒙上,怕(它)偷吃。” |
有百年家族,无百年亲戚。 |
这可是老爸在跟我讲述我们的“光辉家史”时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也可能是他的“独创”呢!老爸从我老老太爷讲起,因为是他把我们家族从山东老家迁居到这里,到现在已经第六代了(我是第五代,大哥家的我侄子已经有三岁了)。据说我老老太爷家里很有背景,但因“犯事儿”被迫离家而来,靠着带来的“现货”(银洋)买地起家,到我老太爷时“家势”最盛,但是败落的也很快。… … |
你当你是葱花,谁拿你呛锅啊? |
谁都有自不量力的时候,就拿我自己来说吧,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想写些东西,美其名曰“小说”。当时以为自己那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写出来一定会有读者的,后来因为选学校,等通知之类的事,就把写“小说”的事给搁下了。之后等一切定下来,想重新再写时才发觉我根本写不出什么来。我想,一开始我只是太留念高中生活,高中的学习,高中的朋友都是我这一辈子难忘的。我只不过是想通过“写”这样一种形式来挽留些什么,记忆些什么。自不量力有时也是一种冲动,等冷静下来之后才看明白自己,如今,小说没写,友谊仍在。 |
|
|
|
|
苯鸟先飞早入林。 |
|
老虎屁股摸不得。 |
烂泥糊不上墙。 |
上山容易下山难。 |
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
好儿子不如好姑爷。 |
|
|
|
|
|
聊城: |
|
|
1 范福强“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从字眼上抠去,老话即为历经沧桑,有一定时间淘洗的话。时间跨度必是很长,所以才有资格评断是非,所以才“老”。老话流传广,影响也大;老话简约,但极富内涵精义;老话亲切,故听起来顺畅,推究起来也不乏实在。 |
|
|
|
济宁: |
|
|
1 缪敏“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吃亏是福这是爷爷经常念叨的一句话,说为人处事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得失,有时候吃点亏也无所谓。后来得知这是郑板桥的一句名言。但开始的时候,我对这句话并不以为然,为什么吃亏才是福呢,事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办,为什么要牺牲个人的利益呢?再者,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待别人,正所谓以德报德,以直抱怨,如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呢 … … |
|
|
|
|
|
|
|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
|
山高水长,水原本从高处发源,遇崖为瀑,遇谷为流,水往低处流,天经地义。老人们把人的追求同自然界万物亘古不变的道理等同,道出了凡为人必有所求的人生之理。我们村里许多人家都借改革之风搞起小生意发了财,红红火火一番之后,酒桌之上不免许多感慨,谨以此老话掏诉心中所想,再贴切不过了。
只是,也有许多不怎么正儿八经过日子的人家,比吃比喝、装阔装雄,打工不认真,大话讲一堆。无奈之下,如长辈们所言,人活不能无骨,无骨便成了水,水自然是江河日下了。 |
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
|
表面看来,不过区区扫雪一小事,各扫各的,相安无事罢了,休管他人。但扫雪是小事也是琐事 ,更是活着时零零碎碎的小事,但这可不得了,小事的积聚便是生活了,生活里他人之事莫要闲管,这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处世态度。
这句话或许在城市里大有用处,但之于乡村据我亲身经历所见,未必应验。胡同里有位退休的老教师,每逢大雪之后必早早起床扫雪,不只自家门前扫出一条宽敞的路,几乎整个胡同的扫雪任务欣然代理。这并非偶然之举,农村里村民关系熟,关系也好,彼此间需要依靠的地方多,所以还是多多照顾为好。“活着嘛,不就是活的一个快活么!”这位大爷曾如此笑谈过。 |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
|
|
这本是处理大事时所用的一种计策,就如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样,没有狠心的牺牲,怕是没有值得欢庆的胜利。今年过年时少了好几号人,几家姑姑的大少爷或二少爷远在天边不回来了,这当然是打工惹得祸。
想这春节乃是一年之中最盛大最欢庆的节日,如此重要的节日家人必定是要团圆的,尤其是在重传统节日的农村,几年之前是少有的。但是,为了孩子以后真正的幸福,长大后真正有出息,不回家过年就不回家过吧,想那春运的高峰为打工人所起,却始终不能淹没所有的打工者们吧。 |
正月初一砍材,土地公不信。 |
|
|
这句话是听一个好朋友说的,乍听时,觉得正月初一砍材,别说土地公不信,我也不信。因为我们那里过年的那天是不许劳动的,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后来朋友解释说,这是一个悖论,讽刺那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如果你平时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那末正月初一不会没有材烧,如果你是个懒惰的人,那末平时都不打材,更加不会再正月初一打材。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做一个勤快的人,要未雨绸缪,不要等到渴了再去挖井。 |
|
|
|
|
|
|
|
|
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 |
|
管闲事越管越穷。 |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
好出门不如赖在家。 |
炉子、口,无粮的斗? 水债难还。 |
当年的狸猫赛如虎,过时的凤凰不如鸡。 |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
兵生兵,将生将,买卖人儿子会算账。 |
正月初一砍材,土地公不信。 |
|
|
|
|
|
安庆: |
|
|
1 徐基胜“听老话儿” (阅读全文) |
|
|
老话儿是一耽学堂拜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我很早就注意到了农村中的老话儿,只是不够仔细未加搜集整理。现在认真回想起来,还能凑出几个。它们还真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
|
|
|
|
|
|
|
|
扫地要扫壁子根,洗脸要洗耳朵根。 |
|
|
这话还是小时侯妈妈教导我时第一次听说的。农村不比城里,家里当时住的是平房,没有地板只是土地。每天早上我都得扫地,后来实在腻烦了,马马虎虎地就搞定了诺大一间堂屋。墙壁拐角处,桌椅腿下都成功逃脱了我的“扫荡”。妈妈见到这情形,便说出了这句老话。
这话与其作为农村人干净卫生的例证,到不如说明农村人的朴实务实,父母也常教导我们做人做事都要踏踏实实,我想这话是最好不过的一个例子了。 |
穷人泡脚,富人喝药。 |
|
|
懂中医的人一定会看出这话的道理,奶奶不懂中医,也知道这句话。还记得初中时有一段时间我感冒了。头晕很不舒服,于是晚上奶奶就叫我用开水泡脚,然后上床睡觉。可我觉得泡脚太费时间,坐着又不舒服,便不想天天泡了。奶奶就说:“穷人泡脚,富人喝药。泡脚对你的身体有好处。”当时也就照办了,后来才知这话还真有道理。
像农村中这种富有科学道理的老话一定还不少吧! |
捉棒槌呼狗。 |
|
|
你说这话也真逗,捉棒槌,哪条狗敢上来呀?它与“跟和尚借梳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话也是从我奶奶那听过来的。小叔家的儿子平日不太爱好学习,常跟邻居家的孩子玩在一起。一日,小叔见儿子又出去玩了,一时气上心头,便拿着根棍子在屋外喊叫,要儿子回来做作业。堂弟见他爸爸喊他正要回去,远远的却见着了那根棍子,于是拔腿便跑。这时奶奶就笑了说出了这句老话,我一听就乐了。不过想一想这看似很傻的办法却不知让多少人办不成事还蒙在鼓里呢?方法不对,适得其反。 |
牛要打,马要鞭,不打就翻天。 |
|
|
第一次听这话是在我在傍晚圈牛时奶奶说的。农忙时节,黄牛做的特别辛苦,直到天黑才有空休息,可是肚子又饿的慌,所以牵牛时它总不肯进圈,于是奶奶就让我打牛,这一打它果然乖了。再次听到这话是在老人家拉家常时,这个说某个孩子太疯狂了,怎么怎么地不听话,那个就说出了这句老话。现行的家庭教育似不太提倡打骂这种做法,不过这话多少反映了农村教育的现状。我觉得打骂也是一种教育方式,适时采用也未尝不可。 |
三代不读书不如猪狗。 |
|
|
这话在我们那可就流行了,尤以老人家教育子孙要好好学习最爱念叨这句话。我觉得我们那还挺重视教育的,虽然上一代读书的不多,但家家盼望着能出一个大学生,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毫不含糊。三代不读书不如猪狗,说的欠文明一点却道出了农村人的希望啊! |
|
|
|
|
|
|
|
|
叫麻雀看蚕越看越完。 |
|
手心手背都是肉。 |
眼泪往下淌。 |
骗孬子烧冰冻。 |
新人接到房,媒人丢到墙。 |
活到老学到老,到临死还有三分没学到。 |
|
|
|
|
|
内江: |
|
1 唐子植“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也许我下面记述的有些话并不老,因为从开始使用到终止使用不过30年左右,停止使用至今也不过30年。不过30岁以下的人却是一定不曾经历过的,或许零星听过,却一定不会有什么记忆… …
|
|
|
|
|
“冲上冲下的,男工妇女,预备干喽”。 |
|
30年前,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时(那时基本没有也不用钟表),被称做“烟火匠”的副队长就会站在“山嘴嘴高脊”“喊干”。
随着他的“喊干”,全生产队的男工妇女就会在几分钟内带着农具去到前一天收工前安排好的土头或田头,开始自主搭配或独自干活路。不出工的老人或孩子就该做饭洗衣的做饭洗衣,不做饭洗衣的春、夏、秋季就会出去割草交生产队牛圈,算工分的。冬天不割草就会去土头再次翻刨生产队挖过的红苕土,总能刨拣到遗漏的红苕。年龄太小啥也不用管的就睡到自然醒,起床后和邻居玩或直接坐到门前的凳子、石头或门槛上等父母回来。 |
|
|
|
|
|
|
|
|
衢州: |
|
|
1 余王琴“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
心存恭敬,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福田心耕,福报自求。 |
|
|
|
|
|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
|
记得初中的时候,同学就老爱拿这句话开玩笑,大意是说,不听从长者、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就会走很多弯路而不能顺利到达成功彼岸。这个寒假,妈妈还说过这句话呢。我和姐姐快开学了,就把家里的床单、被罩撤下来准备洗了,每当洗这些大物件时,我们都去大溪里。妈妈嘱咐一定穿上高筒套鞋,我们觉得没必要就出发了。去大溪要经过一条小河,前几天刚下过雨,河水很大,漫过了中间那块大石头,我们跨不过去了,这时妈妈得意了,“呵,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后来只能妈妈先过去,再把套鞋扔过来一个一个地过河。 |
远亲不如近邻。 |
|
|
大意是说:在我们需要的紧要关头,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照应,远方的亲戚比不上周围的邻居啊。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家里盖楼房,司机师傅拉来了一车沙子,而那时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出去处理什么事情了。这时隔壁的何奶奶过来了,招呼师傅卸了沙子,烧了点心给他们吃,等爸爸妈妈回来,沙子规规矩矩地堆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妈妈特别地感谢何奶奶,很感叹地说:“远亲不如近邻哪!” |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万里。 |
|
|
大意是说:好的事情不容易被人知道,而坏的事情会一下子传得很快很远。也是寒假的时候,村里的一位婶婶去邮政局取三万元钱,走出邮政局大门就发现包里只剩下两沓了。这是早上十点姐姐去存钱时发生的事情,等到中午妈妈从邻村桔子加工厂回来时就已经跟我们说上这一条新闻了,我们说:“这也传得太快了吧?”妈妈说:“真叫好事不出门,坏事行万里啊!” |
天长水清。 |
大意是说:一时的委屈、误解不要紧,日子还长着呢,就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切黑白、是非都会自然水落石出,清澈分明的。奶奶有时候有一点点脾气不好,还有一点点小顽固,不免会对妈妈产生一些误解,有时妈妈觉得委屈,姨妈就会劝妈妈:“天长水清,随它去吧!”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
|
大意是说:留住身体等一些根本的东西,像钱财等这样的枝末就不用愁了。暑假的时候,妈妈不小心被一辆高速行驶的摩托车撞了,当场流了很多血昏迷了,肇事者逃跑了,住院花去了一些费用。妈妈总是很不安,说这钱是给我和姐姐上学的,姨妈就会对妈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
|
|
|
|
|
|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
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 |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
孝敬长辈有福,孝敬田地有谷,孝敬猪猪有肉。 |
山中无大树,小草也为王。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有钱能使鬼挑担。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
|
|
|
|
怀化: |
|
1 方福康“听老话儿”(阅读全文) |
|
品味了逄老师的老话儿之后,心突然一颤,我们整天忙着读圣贤之书,了解远在身边的传统文化,(既)竟忘了在自己身边还存在一种文化:老话儿。它一直陪伴着我们自己的成长,在人生的道路指引着我们。这些老话儿亲切,大都出自亲人或身旁人之口。他们总结经验,凝结生活感悟。用最简短的语言,最流俗的文字,创出这么一句句话儿,平白,但韵味深长。下面我来说说我心中的老话儿。 |
|
|
|
|
|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
|
… …可当时,也就是第一次,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烧火,只知道将柴往灶里面送,可火就是燃不起来,结果搞得满屋都是烟,熏得眼泪不住往下流。我只有求助于妈妈了,妈妈将木柴中间一掏空,火就旺旺地烧起来了。妈妈看看我的样子,情不自禁的笑了,说:“火要空心,人要忠心。”接着,妈妈就事论做人,教导我定要做一个忠诚但又不违背良心的人… … |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儿时不教,长大坐牢。 |
|
这句话是我奶奶说的。记得当时村里有一人犯了偷窃罪,全村人为之震惊,到处议论纷纷,他的父母则是呼天抢地。当时我只感到这时的气氛有点怪怪的,走到哪里老人们都会说,你千万别学他。当时的议论中说:都是孩子还小的时候不教养,最终导致此后果!当孩子看到别人好玩的东西时,就嚷着哭着问妈妈要。妈妈没辙,就只好叫孩子借别人的一用。这一用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不知何时就用到了自己的家里来了… … |
子女不读书,犹如养头猪。 |
|
这是当时我村在宣传义务教育时,路旁的标语上写的几个醒目的大字。我感觉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的标语确实让村里的一些人醒悟了一下。那时侯,虽说是九年义务教育吧,但每学期还得向学校交一部分学费,可这一部分的学费还是让村里无经济来源的家庭头疼。家长将子女送到学校去,好象是一种投资,孩子在学校若顽皮,成绩又不好,父母是不会“浪费”钱在这样的孩子上的… … |
肥水不落外人田。 |
|
当时我还小,根本就不知道这话的真正意思和里面所藏的内涵,每当亲戚相聚时,我总会从亲戚们的笑声中听到这句话。为了消磨时间,他们便三五成群地建队玩起了牌或麻将,当时我伯伯家比较有钱,因此,我的另几个叔叔都想从我伯伯那里捞点油水。伯伯每每都知道他们的用意,可又不好推脱,毕竟都是兄弟,于是便无奈中说了句“肥水不落外人田”。可打牌有输有赢,但技术还不错的伯伯总是输,输了之后还比较地高兴,我真是不懂… … |
姜还是老的辣。 |
|
… …我7岁时,家里就买了一头牛,第一次见到它时,它就给了我一礼物:用它的角把我的新衣服捣了个大洞。从此,我对它总是提防,也是厌恶,可我还得天天跟着它。它是一头大水牛,公的,年轻气盛,总是昂着头,好象不把一切放在眼里 ,让体弱身小的牛一见它就飞腿跑,与别的牛交锋过几次,可一次也没有输过。我总以为它应该是我们村里最厉害的牛了,虽然有点讨厌它,可内心里还是有点敬佩它。谁知有一天,它竟败在一头体质虚弱的老牛角下,真是让我伤心。当时我还真担心那头老牛会被打死,可没十分钟的工夫,我家的那头牛就跑了。于是旁边的大婶笑着说:“姜还是老的辣。”当时我给了大婶一个眼神就去追牛去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