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 界 来 信
 

甘肃阎俊仁来信(2008-1-01)
一耽学堂领导:您好!
    自今年以来我先后共收到你们的三份资料,看后感动不已,我看到你们那些发人深省的言论,那些为国为民的豪言壮语,我每次流了泪。我是个感情很脆弱的人,被多次运动中没有被整死幸存下来的一个“臭老九”,臭气熏天,这一辈子看来是洗不清了… …(阅读全文
 
曲阜师大骆承烈给总干事的信(2007-7-6)

逄飞同志:您好!
    上午正忙别的事情,接到您的书信,不能自已,马上复信。
    前几天给承泽园梁培宽教授寄去梁老手迹。此书由承泽园寄来,知培宽教授支持,走着梁老复兴国学,启迪民智的道路。已干了六、七年,成绩辉煌,令人敬佩。在国学普及上,我也曾做过点事,但和您比起来,却渺小的很。好在我现在还在做着。
    寄上几本书,请指正。其中《圣地……》为我70岁时,我的学生、朋友为我编的。历述这些年来的工作过程(当然,“文革”中“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四年打未写)
    “发言摘要”及“总结”看过,写的很好。主要是思路好,方向对。能干成这样,难得。顺便寄点最近我一些活动的报导,以加强交流。
    过几天,在新加坡,其孔子学院建院一周年(714日)庆典上去讲讲。回来接着去深圳,顺德去讲,就要八月初了。
    您的事业(也就是我的事业)我支持。需要做点什么,联系。
    现在的压力是写一批“孝”的电视专题片。手头的事忙不完,只好尽力。

 骆承烈                              
2007.7.6                              
袁钟仁关于赠送四书的回信(2007-12-04)

逄飞先生:
    谢谢你们寄来的印刷精美的《四书》。
    1939年秋,当时抗日战争正在烽火连天的时候民族危难处于最严重的时刻,我家逃难至湘西农村,那时我年仅八岁,开始读《四书》。《四书》中的《孟子》,对我的写作,影响最大;对我思想意识的影响也最深。“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充塞乎天地之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等等,早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名句。《四书》大约五万字,只消一个半月,就可全部背熟了。西方近代文明始于十七八世纪的启蒙运动,那些德法大师,经过耶稣会士的介绍,对《大学》《中庸》《论语》高度赞颂。在这方面,我写的小文,其中曾略有介绍,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可惜我做得很不够。
    我家已有四套《四书》,别人借了一套,只借不还,我也不去追要,就当作赠送。现在你们寄来的这套,我正在考虑是否转赠给暨南大学图书馆,以便充分发挥这套《四书》的作用。
     我现有三套《四书》,一是十三经注疏本,一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还有一套是今人杨伯峻,夏廷章等人的白话译本。《四书》是两千多年的作品,有些用语,今人容易误解;还有些用语,是后人恶意歪曲丑化,必须予以澄清,还其本意才是。

    匆此  预祝
新年好

   袁钟仁                           
07.12.4                          

福建林清洁来信(2007-05-03)

尊敬的学长们:
    你们好!我是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一名本科大三学生,专业是环境科学。家乡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出身于农民家庭,性格内敛,寡言少语,兴趣广泛,尤好文史方面。
    大二时开始接触传统文化,由上选修课习《弟子规》兼背《老子》了解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开始,以背经典为首选以弥补往日荒废的时光,慢慢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德行修养。至今背过弟子规,老子,论语,系辞,孙子兵法,千字文,三字经,孝经,唐诗三百首等书籍,然贪多必失,背的太多也容易忘,顾此失彼。至于力行的工夫,则相对做的不够,正己而后化人,我会努力的… …(阅读全文

 
张旭给总干事信(2006.4)——附总干事回信

    … …当今之时,可能真乃中国之文化或思想之慢慢长夜。在下虽才疏学浅,但肩负之文化传承之重任,未有一日敢忘。虽个人才力有限,不能发扬光大复兴儒学于万里家园,亦当出自己绵薄之力,方无愧于胸中所读诗书,无愧于古仁人志士之教导。
    (阅读全文

 
刘平云来信(2005-10-10)

逄飞先生安启:
    后进刘平云俯首以拜。
    平云愚暗,至七日前始闻先生之名。而自闻先生之名时起,即知五年来所发之奋不为妄为,亦知五年来所读之书尽为虚负。谓之不为妄为者,能于今时知当世竟有如君之仁人,则此生不为枉矣。谓之尽为虚负者,先生竟能于今时有如此之业绩,则不知我所读之书是何意义。以贱弟图复兴国学精神之志仰目于君自甘当投地损首。是故击案奋膺以作此书,特为与君探究今日青年欲达重振国人魂魄之旨的… …(阅读全文

 
张国忠来信(2005-09-28)

尊敬的逄飞先生及“一耽学堂”的义工们:
    你们好!
    很高兴地阅读了你们寄来的“一耽学堂”资料,我对你们“文化?公益?青年”的“义举”,对你们这些“义工们”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发出的纯净纯善的真诚心,对你们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非常敬佩!
    “一耽学堂”的“文化?公益?青年”之“义举”,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的复兴将起到历史性的作用,她将是二十一世纪 中国文化复兴的又一次“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她将比“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有意义!
    “五四运动”在政治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文化上是具有“龙卷风”似的消极的破坏性的影响;然而,“一耽学堂”所倡导的“文化 公益 青年”的“义举”,则是对中国文化复兴具有公益的积极的建设性意义的运动… …(阅读全文

 
丁颖致总干事信(2005-08-19)

逄飞兄:
    你好!别来三月有余,常在念中。
    最近,听说学堂又增添了一位新的专职义工,而且将在广州开展活动,你和大家五年的心血浇灌,慢慢地开花了,我想你应该感到欣慰吧,虽然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回来以后,我在西南师范大学(现在已经和相邻的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了)张贴了三张晨读启事,有一个朋友跟我联系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打退堂鼓了。所以现在暂时还没有动静,开学后再去试。我自己倒是坚持了经常学习着,有点收获,不大。在我的生活中,学与行很大程度上是脱节,有时是不一致的,我觉得这是妨碍进步的最重要原因。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身不由己的事,我觉得工作真没意思… …(阅读全文

 
西北师范大学杜励耘来信(2005-10-25)

逄老师:
    您好!
    幸哉!幸哉!得有机缘在西北师范大学恭听逄老师公益演讲,愚钝思想始有所开,听说之后,常以所听之言所感于自身思想,则近日常有所愧,特执笔向逄老师略陈一、二,希望逄老师不厌垂教。
    自入大学以来,常常移步于林荫巷道之间。家国社会、个人处世,多有所思,往往杂乱难理头绪,惟觉社会家庭于己多有所惠,模糊中常怀感恩之情,遂有公益执事之所愿,但常常理不出做事方式。时时反省,无有所得,多有自怨,自增惶惑之情。
    046月,加入我校书友协会,每周泛读文章,纸上谈兵终觉浅,常有感于我校人文氛围太薄,文化经典承继不够。而书友在这个方面做事努力不够,立根不固。
    师大得听逄老师讲演,感正道之音始复其中,听完后也进入一耽学堂网站拜读学习。贵学堂所办之事植根经典,终在构建一种和谐的组织、和谐之个体。提倡完善生命的大教育,真可谓:天地立心、人间大爱!
    我赞同学堂的理念,且由学堂前行的路上得到了莫大的鼓舞,故而渴盼能得到贵学堂关于古典教育的相关资料,不胜感激!!!

叩上                                  
学生:杜励耘                              
2005.10.25                                

 
陈丹芳给来信(2005-9-30)

一耽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中秋快乐, 在你们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这大概已成一句迟到的祝福。 预祝你们国庆节快乐!呵呵!
    我叫陈丹芳,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日语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曾于暑假,727日吧,去过一耽,我想,任何言辞都无法表达我的感触,惟有感动!一耽,真的也不容易。当初坐在你们办公室的时候,我就想,我能为它做点什么呢?很想成为你们的义工,可是我在杭州······整个暑假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开始我是希望注册一个社团,搞晨读社,四处打电话托人帮忙把社管中心搞定。但,面临着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资料,时间安排 晨读,顾名思义安排在早上。我们学堂有硬性规定七点前参加晨练并敲章,看大家的反应,就没想法了。 害怕是晨读的“惨淡经营”… …(阅读全文

 
人大沙龙社罗华东的来信(2005.09.20)
    … …我们沙龙这个学期策划一个思想者讲坛人文教育系列,宗旨是唤醒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探讨大学使命和大学生精神状况。所以现在我想问一下大学讲座的事,有什么我们沙龙可以做的,我们可以尽快安排人手着手去做。谢谢!期待您的回复。阅读全文
 
唐鼎峰给总干事信(2005-08)

    … …回忆进入学堂以来,幸得您与诸师友同仁生命作伴,砥砺启发,从外求到自反,从骛高到托底,从困知到学知,从智技到心性,从情感到生命,从自任到自觉,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不敢轻忽,主动的、被动的把往昔顽愚劣狂,众流截断,浑作绝壁,犹要挺然奋然,自去杀出天地出路来。
    犹有谆谆之言,回旋耳根;殷殷之情,感应心中。事有莫巨于文化,莫巨于公益,莫巨于青年,事又有莫细于日用,莫细于身家,莫细于闪念,而在学堂或受讲习于雅堂,或笃躬行于当下,切磋琢磨,启发涵泳,乃至化细为巨,出宏入微,体会学堂精神,感格人心,体达文教者有如此!
    在学堂时有承教,做文化事业要有自觉的自立的人格意志,又要有精诚的和合的生命情怀;前者之失在于孤僻自专,后者之失在于朋比下流。每当从经籍中感受到先贤的中和温厚的气息时,便深以时弊为戒,而寄欣慰于学堂,潜移默化,益发产生出赤诚的做事动力来。
    然而知易行难,习气之难除也如水下泄。好作意气之举而不能竟,神常痴迷自失而不能觉,性嗜苛责较真而不能容,耳闻群言滔滔而不能决,身逢时势汹汹而不能当,如是种种,难以具陈;临流不止问如何——临流如何问不止?每常在寻逐问题时又被这样文字迷失来路,久而疏于人情本味,欲提不起,欲放不下。无事似坦然,有事便支绌。志欲坚而智不达,心欲静而性不厚,愿欲行而力不逮,碌碌奔走,心思纷飞,贪染蒙熏,苦病久矣;一朝外因诱导,遂成疾患,又劳人服侍挂念,日增愧怍,遂遽然南归… …(阅读全文

 
胡茜来信(2005-6-26)
逄飞先生:
    我是一位旅居海外的中華ㄦ女. 昨日有莘在本地區流通的 世界日報讀到有關你發起的 復興中華國學的報導, 心中對你的敬仰不已. 是到了中國人回溯傳統, 復興正統中華文化的世紀了. 本人也是在來美三年後才開始誦讀和學習 佛家儒家道家的經典, 從而真正體會我們祖先教導的 修身,齊家, 治國, 平天下”, “五倫十義的中華文化的大智慧.敝人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我們偉大的 佛家儒家道家文化重新在中國大地堀起. 恰讀到逄先生的 以振興過學為己任的事績, 心中大呼 好哉! 好哉!’衷心祝愿我們的國學能夠發揚光大, 古聖先賢的智言德行深入人心… …(阅读全文
 
张永儒给学堂信(2005.3.20)

    … …我读了可怜的几本孔孟之书,在我的思想上打下了较深的烙印。我认为我中华民族几千年,古代圣贤们给我们后开创和留下的宝贵遗产,有很多是值得我继承和发扬的。我也承认在文化宝库中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消极的糟粕。我也知道自1910年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由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所进行的无情抨击。使古人留下的东西,在后来的青年人中不分良莠地确实受到摧毁和动摇。但由孔孟思想的遗传在尤其是老年人中根深蒂固,所以很多东西并没消失。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这背离人伦道德的反常现象面前,更觉得古人留下的那些精华遗产的可贵… …(阅读全文

 
刘潇肖的来信(2004.12.23)

    从学堂的网站上得知昨天是学堂四周岁的生日,特此向您表示祝贺并致以深深的敬意! 其实早在上次在北大参加庆典活动后就想给您写信了,但近几周来课业繁杂,一直难于静心.收到您发来的文章是在一个周末的子夜,又引发了我对教育,对文化,对自身的反思… …阅读全文

 
黎丹给总干事信(2004-12-14)

逄飞:你好。
    跟你通电话的第二天,我就到邮局去用儿子的名字给你们汇了五百元。钱不多,只是表达一下自己对你们的一点心意。四年了,能坚持下来真不容易。向你致敬,向一耽学堂的全体人员致敬。
    我看了一耽学堂的网站所有的内容。从20043月到现在,好象网站的工作仍处于三月份的状态,但愿能把网站建设尽快完善办好,这样对你们的事会更有帮助。我看了你最后说的希望能在全国办成连锁性的学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很想成为你们的第一个连锁学堂。电话中你说过有两个不错的义工,一个在东莞,一个在中山,希望能引见并在广东用广东的方式来创建一耽学堂。嘻,北大今年算是出了两个名人啦,一个是北大“卖肉的才子”,一个是你。“卖肉才子”的想法与你这样公益心结合一下是不是更好呢… …(阅读全文

 
兰州大学希仁读书会闫谨之给总干事信(2004-12-03)

    … …一耽学堂为此事业所做之诸种成就,有目共睹,非大智大勇者莫能与于此。足下之精神气度,实为吾人模范。其力倡少儿读经,实为培养善根,保护慧命之根本关键。使其知晓吾人为华夏文化所化之中国人,而非欧美之中国人,吾人为三皇五帝之后代,而非黄发碧眼之欧美人。使其觉知应怎样成就一个身体与心灵健全之人,一个有道德良知自觉力的人,而不至于为时下恶俗牵引,心量狭隘,只是物质之追求而忽视人生之高尚境界之追求。不至于曲拘一己之私而忘有国家之大义,局限于小我私智而不知有大我之天地境界。
    兰州地处偏远,然不乏好德修道之士。前遥闻德音,欣喜万端,唯愿与诸同仁齐心协力,共同促成此事业之发展。
    在读研究生一年级期间,我与二三同仁促进此事,成立希仁读书会,组织参学,资助偏远小学,并延请知名学者讲课,目的在于能够在兰州大学弘扬国学。然兰州地方落后,人力物力毕竟不足,故规模很小,难成气候。现有核心会员近二十人,多为研究生,皆志虑笃纯,相信因果,勇于实践者… …(阅读全文

 
李茂南给总干事信(2004-9-3)

逄飞同志:
    您好!代问一耽学堂的顾问、义工好!
    92日收到惠函及资料,简直是一个惊喜。因为我815日给您的信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发出的,没想到827日您就回信了,而且寄来了宝贵的资料,令人感动,谢谢!
    对您创办的“一耽学堂”,我是非常感兴趣的,不仅对当前弘扬何培育民族精神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深远意义。我非常愿意参与连锁私塾行列,为中华文化之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阅读全文

 
刘桂郁给学堂信(2004-9-2)

一耽学堂:
    承蒙惠赠《一耽学堂通讯》,甚为感激。我从《一耽学堂通讯》上学到不少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蒙学方面的知识,总干事寄语更是警策之言,其深刻的思想、凝练的言词,令我心动!
    一耽学堂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你们的执著的追求,使事业不断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你们的事业是对中华民族功德无量的事业,我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河北涿州 刘桂郁                              
200492日                                 

 
程林给总干事信(2004-9-1)

逄飞兄:
    近好!收到您们寄来的资料,真是很高兴。我一直在关注着您们所从事的事业,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千难万阻,坚持不懈,望兄努力之。
    兄在这期资料中的寄语说得真是好极了,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生命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懂得这一点,中国的教育将大为改观。我是赞同兄的工作的。见贤思齐,我准备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大力推广这种传统教育,我准备在学生中成立“国学教育社”,推广兄所开创的这项启蒙运动。另寄300元作为捐助,亦请兄寄些资料来作为参考,如蒙学教材等。
兄如有机会,可来我校讲学,此处山青水秀,亦有佳处,值得一游。甚有志同道合之感,不表。
    谨祝德进业修!

程林谨上                                
甲申200491日                              
 
李娓给总干事信(2004-8-13)

逄飞先生:
    您好!
    寄来的材料和光碟均已收到,拜读后令人感动。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大潮中,您以一个“总干事”的名分带领一帮“仁以为己任”的义工,默默地干着这千秋大业,此举会震动十方世界的,孔、尧、神、佛上天有灵,也会被感动的。
    许久以来,我给学生讲《周易》,讲《古诗词鉴赏》,讲《老子》,讲《庄子》,奉行的是“哪怕有一个学生得救,我都会讲下去”。事实证明,得救的是一批批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个。然而,我只是单枪匹马地干,不像您们那样队伍壮大,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 …(阅读全文

 
党晖给总干事信(2004年夏)

逄兄如晤!
    西安一别,仲夏流火,京华自古人物风流,望兄借丰硕之文风以消盛夏而清凉。
    弟乃一介书生,七尺微命,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愿躬耕于终南,借渊明之茶碗,夺李白之诗情,闲云之外,老死丘壑为快。
自古做事有四难,一、人才难得;二、地理形势难得;三、经济资助难得;四、天心难得。逄兄少年敢为天下先,弟自愧汗颜,宁舌微命,不坠青云之志。事在人为,当年梁公启超,蔡公元培之家风,望兄承当。
    弟生长在青山绿水间,古长安乃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西安乃患难兄弟,民族之奋发雄起,北京西安应当当仁不让。
    做事贵在稳重、稳健,不可务虚。弟以为广大民众乃文化之阵营,文化之普及传承不应在精英中间,要上至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做到雅俗共赏之地步,如秋月当空,无不影收千江,不知兄意下如何。兄之五年方案,十年规划,可曾做过?
    事非经过方知难。人若作事,必有碍阻。望兄广结精英,以精英教化民众,挽救人心为己任。
    资料收到。
    大兄雅安!

白衣禅子  党晖                              
敬书                                   
甲申仲夏于西安                              

 
彭飞给总干事及一耽学堂各位同志信(2004-6)

逄飞及学堂各位同志:
    你们好!学堂工作及弘文事业的进展情况亦都好!今年暑假期间,我在涿州文昌祠小区开办的《论语》、《弟子规》两个学习班,从711日开始,于826日结束,历时45天,每周一三五讲《弟子规》,二四六讲《论语》;两班报名人数72人。到结业时,《弟子规》班只剩12人;《论语》班剩22人。《弟子规》全书讲完,《论语》(接平日所学14篇)学了“公冶长第五”篇,共28则… …(阅读全文

 
郭世涛给总干事信(2004-5-12)

尊敬的逄校友:您好!
    久仰您的大名,未曾谋面,很冒昧的给您写信,以表达我们的挚诚。
    第一次知道您是在 《北大人》这本刊物上,去年我们搞传统文化讲座请羊老来大连,他对您很推崇。
    德不孤, 必有邻 ,大连有北大校友300多人 ,从 1995年起我们在图书馆举办文化讲座,为提高城市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切实做事,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青年读书会,吸引各界有识青年参加。从去年我们在一些社区举办了少儿读经的活动,今年 “国学启蒙馆” 落户幸福七家社区,聘请许多校友作顾问,其中有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我们要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滋润孩子们干涸的心田,恢复本具的良知良能,为中华文明的复兴打好基础,我们提倡秉承于天的伟大天赋,修身养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顾一己之私利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现代化需要一种既产生于民族传统,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既是利益限制的精神动力,又是利益驱动的有力杠杆… …(阅读全文

 
范必萱给总干事信(2003-11-18)

逄飞:你好!
    分照片时发现少洗了一张你与晓宁的合影,,因不愿再耽误时间,便将底片剪下寄去,你们自己去洗吧!很抱歉!
    另,发现你与玉闪在“玩易窝”的一张,也不知是否放入你们的“包”里,因分包已封口,不想再打开,也一起寄去,你们查看一下是谁的“包”里少放了!
    随照片寄去两瓶“金施尔康”,这是补充维生素类的药,每日一粒,没有害处,放心服用。“六味地黄丸”是调节身体内部平衡的,三味泻,三味补,对健康无害,是老中医介绍的,男女皆宜,且可长期服用。我儿子曾因体弱腿酸,服用后有效果。故劝你也按药瓶上的说明服用。
    代向大伙问好!
    照片收到后发短信告知。

范必萱                                   
20031118匆匆                              

 
罗亚克给总干事信(2003-11-10)

逄飞兄长:
    见信好!
    学堂寄来的资料我已收到,并认真地学习了一遍,读罢不仅感慨万千。青年人的热血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希望,学堂诸同仁一腔爱国爱民族的热情令我汗颜,深感自己所学太浅,所做太少。早就打算回信给你,只是一直在忙来京的事,耽误了时间,请你原谅。现在我人已到北京,并打算在北京发展。待一切就绪,一定到学堂去坐坐。
    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做事,一定有很多快乐吧!不知道学堂近来情况如何,很多人都在关心着她的成长。不知道学堂有什么定期的活动,我很想去参加,我周围的朋友也想参加。如果有传播学问以外的事情需要我们出一把力,我们一定尽全力为之… …    (阅读全文

 
蔡世昌来信(2003.9)
逄兄惠览:
    昨承面谕,谈及学堂前景,言语间不胜徬徨。窃以为书院制度,肇始于宋;而讲会犹胜极于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孔子以“学之不讲”为深忧,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事。盖独学无师,犹盲人行夜路;而无友朋之切瑳,工夫难有进境也。有明一代,阳明后学之英伟卓出者,无不以讲学为己任:邹东廓建复古书院,聂双江主鸡鸣之会,王龙溪赴水西之约,罗近溪有踈山会语。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学术之兴衰,实赖人才之盛敝。一耽学堂自创办以来,惨淡经营,始有今日之规模。兄直道而行,愚弟宿所钦偑。然犹有一言进于兄:黄宗羲<宋元学案>评品一代学术,谓“安定(胡安国)沉潜,泰山(孙明复)高明”… …(阅读全文
 
罗浩给总干事信(2003-7-22)

逄飞先生:
    您好!
    您寄来的资料已收到,十分感谢!
    听邱浩师兄讲述您的事迹,十分佩服。
    看过一耽学堂的资料,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真心热爱她并原意为之付出的青年来做一些实在的事。先生创办一耽学堂,旨在汇集各种力量,共同为传统文化的振兴而努力,意义之重要,不言而明… …(阅读全文

 
钟淑玲来信(2002-6-17)
     … …在稳扎稳打的同时,根据实力来逐步拓展,可能会减少一些迂曲和障碍,也可达到内外同步的和谐。一下发展太快,难免有内涵不足之慨。这是我的一点愚见,也许过于保守。谨供参考。(阅读全文
 
张映伟来信(2002-3)
    … …个人认为,对儿童的教育不在于告诉他们要怎么做,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给他们打开一扇天窗,看看除了周围的事物还有什么更美的景象。我们把古老的问题和古老的解答给孩子们提出来。引导他们走向成为君子的道路上去… …(阅读全文
 
霍双印给总干事信(2001-12-17)
    手  暨附件均敬志,实在令人振奋,深感中国有望矣,我在写给河北省政协国务办公室主任建华信中说:“中华民族的富强在中国的大陆,而大陆的富强,要看是否能将中国博大精深、浩瀚无际、圆融和谐的中国文化思想原理,予以发扬光大。(附原函影件)。我又在写给“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兼“国际中国哲学会”执行长龚天任博士信中说:“发扬中国文化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除了将中国博大精深、浩瀚无际、圆融和谐的中国文化思想原理,把它弄明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年富力强之青年才俊对中国文化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去执行不可。((附原函打字影印)现您们有近两百人青年才俊的义工,无私无我地为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不仅中国人有望,世界人类的和平亦有望矣。如果诸先圣先贤地下有知,他们亦都有望,而且是死而瞑目矣… …(阅读全文
 
张乃亮发来的祝福(2001-12-4)
    明天是国际义工日,向一耽学堂的全体义工问好!
并祝一耽学堂终能架起联结传统文化与当下一代之心梁。
 
张凝来信(2001-12-4)
逄飞学兄:
    岭表经年,世事匆然若白驹过隙,昏昏然为生计奔忙,学思荒废,愧对故友。不想日前再聆君之佳音,与闻一耽学堂之创建壮大,既喜且愧。想君为传统文化而不息奔走于贞元之际,为心性血脉而卓然抗言于俗世之中,或被目为堂·吉科德而矜然自若,秉实干而绌空言,攘浮论而求真知,实令我辈悠然神往。遂退而与二三友论及此事,叹南方物欲之横流及文化气氛之不足,深悲我辈中人若君心力之强者,诚寥寥无几。
    前者联系刘泰,彼已归辽宁老家预备明年考研,亦达此意于陈国锋在广州的几个同学,皆云难为,容过几日往中大联系一下那边的师弟及文化社团,看或否可行。
    学弟 张凝 12月2日 敬上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431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ICP备07001859号